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了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

成大事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假定你现在遇到了危急情况(至于是哪一类危急情况姑且不论),你仔细想想,能够给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是谁?当然不止一个,你把他们一一写出来。如果你一口气写出8个名字,你的人际关系真好,你能做成你想要做成的事。

我们以个性为中心来与人交往,但不可以自私的心态去要求他人。这一点,应该随时警觉,因为交往的目的在于沟通。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生活中的法则在很多方面都不止一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与不对,那是学生的答案。关键要作出最佳的形势判断,客观地分析沟通的条件和现状。许多人在沟通时,盲目地坚持己见,结果把沟通搞得像一场概念争论,他只想赢得自利,把沟通置之不顾。这样,看法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观点上也许就噤若寒蝉,觉得受到了伤害,只好退缩进心灵,把沟通的门关上;他人会因此终身对他持有异议。要记住,观点不同,并非不正确,从他人角度看一看也就可以明白。

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了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

1.正确的态度

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举他人。既然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智力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个乞丐,你也应该明白,在他那一方面有些东西你是不具备的。

2.正确的行为

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倡导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的话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相互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点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

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顺及他人的个性,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以自私而表现出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

这世上有种人总以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以为能够说服麻雀从树上下来,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真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

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的真正用意,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

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

坎贝尔指出: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在沟通时,应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他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被误解。沟通的语言就是不断地翻译,你倾听他人说的,翻译成他人所想的;同样,他倾听你的话,把它译成你想的。双方情绪抵触就会出错,犹如把英语当成法语用。

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机和心情。要在沟通上取得长足进步,能够在需要时,在图形策划周边轻易写出8个人,你就必须内外兼修。

沟通的技巧也需要实际训练。犹如一个球迷看球赛看得津津有味,要他去踢两脚,就不在行了,因为缺少技巧训练。生活中,很多人忽视沟通技巧,甚至根本不学。有的人学了一些技巧,但是不用。如果有人和他交往时用了他学过的技巧,心里想:“你小子别耍花招,这些虚伪做法我是知道的。”这样轻视技巧,沟通是困难的。

外在技巧的目的还是为内心动机服务的。彼此内心动机吻合时,就是所谓的心灵交流。

在沟通时,一个人保持内心稳定,内心目标要一致,但并不是说不可见机更改。你要时刻关注个性,个性的恒定有赖于对自我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放弃自私。在重要问题上,仔细地倾听他人的言语,领会词句的真意,时刻让个性的恒定来平静自己的思绪。我们可在认可他人的观点下,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观点。如果个性缺乏恒定性,就会担心改变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而明知有错却要一意孤行。个性恒定是不受他人影响的重要价值观。

有一种隐患可能严重误导沟通,它来自内心,且使外在技巧失灵。这就是一般人老是在事前预测结果,如果结果对自己有利,沟通就容易,如果预测结果对自己不利,就会带着情绪去沟通,整个沟通过程都试图扭转或赢回假想的损失,而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沟通本身上,从而使沟通受阻,果然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坎贝尔强调,要使沟通顺畅,须得严格把握住沟通的动机和沟通的内容,彼此都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充满情感地说话,更容易交心。人们首先是用心去听,然后才用耳去听。既然彼此交心,耳朵就仅仅是倾听的中介。如果预先预测结果,很容易有个保守立场,心理也尽力排斥他人对保守立场的靠近。如此,则将失去了解他人的耐心。不能先了解他人时,自己的表达也会有所保留,畏惧表露自己的观点。要把自己表达清楚,就要先了解别人。也就是知己知彼。沟通的最佳境界是彼此都浑然忘我。彼此全神贯注、完全投入,都能够超越自我,放下固执的包袱,都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问题。这需要有足够的个性恒定相支持。否则,就不存在沟通,而是其中一方不经意间做了对方的俘虏。

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认同需要勇气、耐心和个性恒定。勇气使你能舍去自己的执著,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见;个性恒定是要使自己不至于受他人情绪牵引,不人云亦云。认同就是你愿意接纳他人,他人也愿意接纳你。

在目前的沟通现象中,保守型的沟通太普遍,人们很不愿意敞开心扉。沟通变得像被迫接受一样难于忍受。一遇上沟通,便紧张起来,全身防卫系统警报连连,准备打击来犯之敌,意识上老是防范他人有利可图,害怕他人把意志强加到自己头上。这样,缺乏沟通好像保护了自己,其实是把自己的路堵死。 WLaEeiJjcPspH7jmmwRIUQmsZR2JFIX5aAKV/u5JVAWmpBimkj78yI/jtts60S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