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目的就在于用,因此,你在学习时,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从而走向成功。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在探索世界后所得出的直接经验的理论总结,但对于你来说则是一种间接的经验,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成果,不仅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和进步,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
然而,要想学好书本知识,并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经过学以致用。
对于此事,毛泽东同志更有其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你要知道原子的性质,你就得进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了解原子的情况。”
毛泽东同志再一次说明了学以致用在学习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你在学习时,只有不断加强学以致用的锻炼,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事例:
有兄弟两人十分巧合地在同一所大学里学习市场营销,并在毕业后分到了同一家公司工作。
一年以后,公司的主管提拔哥哥当了营销主管,弟弟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比哥哥守纪尽力,在读书时也比哥哥成绩好,而公司的主管却提拔了哥哥没有提拔自己,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和领导搞好关系。
弟弟的这些想法被公司的主管全看在眼里,公司的主管不动声色地把弟弟叫到了办公室,叫他到公司主管指定的一家市场去调查一下白菜的行情,然后回来向他报告。
弟弟到市场以后,看到市场上只有两家卖鸡蛋的,就回来对公司的主管报告说:市场上没有卖白菜的,只有两个卖鸡蛋的,所以无法了解白菜的行情。
公司主管听后让弟弟坐下,又叫来了哥哥,并吩咐了同样的任务。
哥哥走后,公司主管对弟弟说,你看看你哥哥是怎么做的。
过了一会儿,哥哥向公司主管报告说:“卖白菜的已全都走了,经向其他人打听,今天的白菜每千克是0.3元,销路很普通;现在市场上只有两个卖鸡蛋的,价格为每千克2元。据卖货人讲,近期鸡蛋的货源非常充足,如果想大量购买价格还可以降低。如果您想要进一步的资料,我可以把卖鸡蛋的人找来。”还未等经理讲话,弟弟就已羞惭地离去了。
你如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终究是个遗憾,这个遗憾很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危害。
所以你在学习时,一定要重视学以致用,把知识学活。
丰富和完善
我们所学习的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直接经验总结后的结果,随着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知识也要进一步地进行完善和丰富,这也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形式。
牛顿在对自然界进行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支配自然界的三大定律,并为经典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并未到此止步,随着研究范围的转变,人们惊讶地发现牛顿定律竟然 失灵了,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最后爱因斯坦 认识并掌握了微观高速世界的运动规律。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人们将会发现更多的新规律,这种不满足现状,不迷信书本的精神,才会使人类的认识逐步深化。
随着学以致用的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提高,书本知识的不断发展,要求你读书而不迷信书,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前人的直接经验,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强调职业技能,古已有之,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指各行业都有技能出类拔萃者。
古人曾在《卖油翁》中记述了卖油老人不用漏斗就可倒油的绝技。
目前高等教育的缺陷之一,就是学子的职业技能学以致用水平较低,在参加工作后,与工作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
例如:一些师范毕业生,在大学期间一直被老师认为是“优才生”的学子,在真正走上讲台后,语句表达不清,字写得也不成形,50分钟的课他用20分钟就全讲完了,不但听课的学子听不懂,他本人也是“茶壶里装饺子,里边有,嘴里倒不出来”,光着急。
这说明书本知识要和学以致用接触并使之活起来。
技术上的革新,科学上的突破,都是从“疑”开始的。水开之后壶盖就会跳动,天花板上挂的灯会来回的摇摆,这是一些无人不知的“常识”,在对比之后提出疑问或许会被视为“傻瓜”、“白痴”。然而,“水开之后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这个疑问就曾为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以很大的启示,由于看到了教堂天花板上摇曳着的灯,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了摆锤等时性的定律。那些对“常识”,甚至是写在书上的“知识”,勇于探求的人,才会产生有用的疑问。
由此可见,“怀疑并不是缺点”,但是“总是疑,却并不下任何断语,才是缺点”。提出疑问之后,进而深人研究,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是最可贵的。
科学上的进步,技术上的革新,就是一个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即一个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释疑的过程,你的事业生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