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失”与“得”

我们一再强调读书要与实际相结合,是因为“知识来源于致用”。

那些给你知识,使你更聪明的书,并不会直接地生产出知识来,它之所以能够给你知识,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科学性的概括,是一个对学以致用的总结性记载。

譬如:被世人称为“魔术师”的发明家爱迪生,进行创造发明的过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家境贫穷的爱迪生,只在小学时读过三个月的书。但是他却从小就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

他很热爱科学,尤其是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试验。在他当报务员期间,他发明了一架改进的自动收报机,并获得了4万美元报酬,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他辞去了工作,专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为此,他常常每天都要工作 20小时,只靠打瞌睡略作休息。他从来不肯闲着,每当解决一个问题以后,他便会去研究另一个问题。

他的每项发明,都需要多次实验。

例如: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及精力,选择一种既能发光又不会很快就被氧化烧掉的灯丝材料,试验的物质达1600多种。

他于1879年10月发明了“白炽发光的电灯”,使“世界之光”电灯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当时他年仅32岁。

爱迪生在他84年的生命中,发明了数不胜数的重大发明,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

他先后对电报、电话进行改进,发明了油印机。蜡纸、留声机、电车、电影等。

他的发明,不但改变了人们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并且受到了世人的崇敬,当人们称赞他是个天才时,他说:“天才,那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在不断发展,所以人们将有层出不穷的疑问需要进行探索,进行解决。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更多的精神财富。

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强调读书与实际相联系的原 因之一。

强调读书要与实际相联系,还因为书本知识的正确与否还须通过致用来对其进行检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书中的东西,往往会瑜瑕参差,人们在学习中如果不辨真伪地对其兼收并蓄,肯定会造成读书效率的下降和认识上的混乱。

只有把读书联系到实际中,把从书本之中学得的知识,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作一下检验,看看是否能经得起致用的考查。

南宋的朱熹有《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源头活水”理解为学以致用,因为书——犹如一面明亮而又能映照出“天光云影”的“半亩方塘”的镜子,所以离开了学以致用,“源头活水”也会变成一潭死水。

明代的李蛰就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像处女。

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

这首诗对那些读书史上的一种可悲现象进行了概括,也就是本来是带给人们聪明和智慧的书,却在某些人的手里变成了一个愚昧的囚笼。这并非是耸人听闻,而是有事实为证。

如三国时的马谡,自称“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是其却在街亭之战中,只背得“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几句教条,而不听王平的“再三相劝”及诸葛亮的“叮咛告诫”,将军营安扎在一个前无屏障。后无退路的山头之上,最后只落得一个兵败地失、狼狈而逃,诸葛亮为了以明军法,只好挥泪将其斩首。

今天还有没有“读书死”的“书奴”呢?

有,当然有,社会中那些“高分低能”者即是。而死读书的结果,不但窒息了人的聪明才智,而且断送了人的人生价值。

由此,我们也不禁联想到了当“诸葛亮舌战群儒”时的情景。

当诸葛亮出使东吴,力主联吴抗曹之时,就有几位死读书的腐儒之士想把他难倒,但都被他给击败了。

要想读书而又不作“书奴”,其关键就是在学以致用中使所读之书活起来,并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条原则。否则,任何书本上的知识,哪怕是正确的原则,也都会变成精神的锁链,眼中的阴翳,思想上的凝固剂。

这也是我们强调读书要与实际相联系的第二个原因。

强调读书要与实际相联系,是因为读书如果脱离了实际,那么人们对书中学来的知识就不容易深刻理解,就难以真正地掌握,也不会有真正的用处。

那么,如何学以致用呢?

首先,要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

你不仅要从“抱着走”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学会“自己走”,还要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学会使用工具书,积累资料;总结学习经验,提出新的学习目标等等。

其次,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探索、研究的能力。

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你应善于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或注意那些违反常规的新奇现象。不善于观察的人,人宝山也会空手而归。善于观察的人,敢想前人所未想。

再次,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适应能力。

你要增强实干精神,克服纸上谈兵、鄙视劳动、贪图舒适、好逸恶劳的倾向。

你要正确认识自己,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学习,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完善自我,克服“目空一切”的情绪。

同时,你要在抓好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地参加一些工作,这将对你以后的科学研究及组织、谈判、演讲等大有裨益。 8GF7YGcXASdqJD1RIaFR9CYvgZJE7iivX5MZJDl1PdEfcGmbbPyb0XHP4Pcjke2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