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海洋天堂》观后感

陈凯鸣

作为特殊孩子的家长,爱孩子的同时要考虑用什么方式来爱,怎样爱?没有方法的爱,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残忍。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一个特殊孩子时,如果不能教会孩子掌握将来应对未来生活挑战的技能,特殊教育就是失败的。

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亲带着有天生缺陷的儿子,孤独地坐在船上,无望地看着辽阔的大海,然后牵起儿子的手,两人一齐跃身跳入大海……这位47岁的父亲,名叫王心诚(李连杰饰),他21岁的儿子大福(文章饰)从小患有孤独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无法独立生活。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了儿子患病而在一次意外中丧生,王心诚独自一人把大福抚养长大,与儿子相依为命。然而此时,王心诚被确诊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个月的时间,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诚的心头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带着大福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经过多方打听,历尽周折,王心诚终于找到了一所能够接收大福的机构,却发现大福在这个局促单调的环境中,如同离开了水的鱼,顿失生气。大福生性爱水,每天在父亲工作的海洋馆里畅游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还在这里结识了唯一的朋友,表演杂技的玲玲(桂纶镁饰),大福成了独自在异乡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倾听者。为了大福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爱的海洋馆,王心诚为自己制订了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教会大福在海洋馆“上班”。他费尽心力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车去海洋馆,在海洋馆擦地。为了不让大福感到孤独,他甚至不惜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大福游泳。他告诉大福自己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最后,王心诚没有遗憾地离开了人世,而大福也学会了在海洋馆“上班”。

“亲情如山,父爱如海,母爱如洋,父爱无疆。献给平凡而伟大的父母”……这是电影结尾大银幕上闪现的一段话。整个故事在平淡中讲述,导演并不刻意去煽情。我几乎是在平淡中看完了前半段,当故事讲到大福的爸爸癌症晚期,想尽一切办法给大福找依靠,看着他忍着剧痛一心一意为大福着想,照顾着大福时,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人感动,父爱是伟大的,父爱无疆。看着父亲孜孜不倦地教大福求生的本领,面对马戏团里发怒的儿子,父亲毫不犹豫地拥抱他并让他的怒火在自己的肩头上发泄,看着父亲为了让大福感觉到父亲一直在他身边不顾自己身体的病痛扮演着海龟的情景,太感人了。电影里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海龟,身为父亲,老王在生前将自己扮成一只海龟,让大福的潜意识里明白海龟就是“爸爸”。这句看起来很普通的话却说出了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爸爸想让孩子知道他不会孤独,爸爸会一直陪在他身边,随时可以在他需要的时候托着他,和他嬉戏,爸爸永远不会离开他。之后导演就开始大篇幅地用这个海龟来击垮观众的心了,尤其是结尾部分,当看到大福如同水中的精灵一般追寻着海龟的时候,眼泪又一次汹涌澎湃地涌了出来,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海洋天堂》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没有简单化地为人物提供一个体制化的出路,王心诚在体制内寻找帮助是完全没有出路的,包括保险、福利院、医院,最后只能靠人人献出一点爱来缓解矛盾,其实所有人都明白,靠体制缺位的人性爆发为大福提供终其一生的生命庇护是一件确定性很低的事情,人生的变数很大,表现为物质援助的爱心也一样。

电影中的大福是幸运的,爸爸知道自己生命的倒数时间,还可以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为大福的未来做准备,世事难料,我们不知道明天会遭遇的偶然。另外,幸运的是,他们所遇到的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好人,都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海洋馆馆长唐先生正是关爱自闭症群体的代表之一。唐先生在王心诚上班期间一直对他诸多照顾,并没有因为王心诚的贫困和有个自闭症儿子就对他冷眼相待,并在心诚病逝后担负起大福监护人的重任。馆长并非圣人,他不过是个有善心的普通人,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像王心诚和王大福这样的弱势群体一些帮助,为社会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电影中的大福是聪明的,短短的三个月学会了适应新的居住环境、自己做饭吃、自己穿衣服、自己坐公交车上下班、在海洋馆做清洁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自闭症患者仅仅用三个月是难以掌握这么多技能的。

当然,电影中演员的出色表演令人难忘,但是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让我难以理解的是,从小就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大福一直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有一个非常爱他的父亲,一直到22岁了,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那他在学校到底学了什么?父亲很爱他,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他完全保护着的世界,孩子完全被照顾着,孩子只要伸手,爸爸就会给他穿脱衣服,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玩乐的环境都照顾得细致入微,自己省吃俭用把钱存起来留给孩子。当父亲被诊断为绝症时,父亲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一个22岁的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所以镜头的开始绝望的父亲要与孩子一起结束生命,其实就是怕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照顾会活不下去,最后还是不忍心这么做。后来父亲意识到要利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来为孩子的将来作安排,狠下心来,对孩子进行各种生活技能训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像大福这样的幸运儿会有多少呢?一个男人独自背负教养特殊孩子的重担,自己在工作与感情上饱受煎熬,妻子因为承受不了而选择了自我解脱的方式(意外溺水而亡),是悲哀的。作为特殊孩子的家长,爱孩子的同时要考虑用什么方式来爱,怎样爱?没有方法的爱,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残忍。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一个特殊孩子时,如果不能教会孩子掌握将来应对未来生活挑战的技能,特殊教育就是失败的。庆幸的是,生活还是处处有阳光的,善良的人还是很多的,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经过不断的倡导,引入新的观念,开发新的课程,特殊人群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师语录: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 ZRRg0yhA9dZZfSUFtG9jRC/a0RNlwqiC1TjrRZviVg/k/huS+JdU4PeEOYwCzr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