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9年6月23日

第一次到仙庵中学,我的心中充满了好奇。这个地处沿海的学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今天一大早,我便起了床,开始参观起仙庵中学的校园来。

教学楼的外观是很不错的,两栋都是楼房。房前设有花台,树木葱茏,生机盎然。学校广场右侧有两棵高大的木棉树,在绿树的掩映下,仙庵中学的校园显得古朴而庄严。学校后面是一座山,叫客仔湖山。山不算高,但上面有很多鹅蛋形的石头,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观。山下是一片杂草地,这就是学校的操场了。操场的右边有一个篮球场,地面铺着水泥,十分整洁,看不到一点儿垃圾。初一到初三的单车棚全部用篱笆隔开,看上去很像一个个菜园。

虽然教学楼的外观挺不错,但走进教室里面,情形则大不一样。课桌都是长条形的,与20多年前我上初中时的情形完全一样。一间教室里拥挤着80多个人(多的有90多人),黑压压的一片。教室内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施,“一支粉笔打天下”仍然是这里最常见的教学景观。

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大海沿岸的农村,家庭以种田或捕鱼为业,所以穿着都很朴素。当然,时代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这从部分学生的装扮可以看出来。斜长的头发,掉须的牛仔裤,时髦的手机显然是这些少年赖以彰显的道具。

学校虽然有些简陋,但管理却很有条理。7:20学生到校,接着开始早间劳动。学生们或拿着耙子,或提着桶子,或扛着锄头,奔向各班的责任区,开始清除杂草。一边劳动,一边嬉戏,好不热闹!

早上8点,林校长带着我到学校和各个班级转了一圈,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仙中的学生和老师们,也得以更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我们走过两间教室,学生们都对我投来惊异的目光——似乎我来自爪哇国。这些孩子,大多带着羞涩的笑容,显出一副想看又不敢看的样子。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则显出一副惶恐而木然的神态,不知所措地注视着我。

走过两间教室,有一间小屋。屋里摆着一张茶几,几张椅子。校长告诉我,这就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了。校长向办公室里的老师们介绍了我。老师们立即站了起来,很客气地和我握手问候。

在这里,我认识了教地理的严老师、教语文的王老师、教英语的林老师等人,还有李副校长。在与老师们的谈话中,我初步了解到了当地农村的教育现状。

一、教育发展水平落后

关于教育发展落后的问题,我在上文对学校的介绍中已经提到过几句。不过,这只是整个惠来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据老师们介绍,有些学校的设施更为简陋。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地的教育投入十分有限。这里虽然是沿海地区,实际上和内地一些山区没多大分别。经济的落后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落后。当地经济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和很多农村地区一样,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以仙庵中学为例,初一年级入校时有800多名学生,到了初三年级只剩下不足500人。学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作怪。在许多农村家长的心中,最朴实的想法是读书能为孩子带来一份体面的职业,继而为家庭带来实际的利益。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似乎给“读书无用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依据。在不少家长的心目中,读书所带来的利益似乎遥不可及。有人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在广州或深圳工作的打工仔,每月随便都可挣到一两千元。而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当地的工资也不过一千几百元。如果算上多年付出的培养费用,这笔账实在划不来。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使得“读书无用论”得以蔓延,也使得一部分学生过早地走上了打工挣钱的道路。

二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主导。当地有一种普遍的思想,就是谁家生的孩子多,特别是男孩多,谁家的势力就大。所以,当地社会对男孩子的培养较之女孩要重视得多。只要能力足够,大部分男孩都能接受到完整的中学教育。但女孩子中,除了少数成绩优异且家境较好的学生可以继续深造外,大多数人读到初中就算完成学业了。在一些家长看来,与其花大力气让她们读书,还不如让她们早点出来做生意好。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的流失。

三是外地学校对优秀生源的争夺。一方面,外地一些私立学校,凭借优秀的教学条件来农村中学挖人,以便在中考中为自己的学校树招牌;另一方面,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喜欢到外地求学,以求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你情我愿的双向作用下,很多优秀生源流向外地。一些家长甚至以子女能到外地学习为荣,认为这是子女成才的最佳途径。

三、学生的思想变化令人担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今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此,一些老师表达了强烈的担忧。如今,一些学生的理想意识似乎非常淡薄,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等思想在他们心目中正变得日益重要。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更不知道自己的明天要干什么,这一切无不令人忧虑。一位老教师深切地怀念起20世纪80年代学生求学的情景。他认为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个时代的学生有理想、有志气、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但这一切在现在的青少年身上已很难看到了。

通过交谈,我初步了解了当地农村教育的现状。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有更深的体会。 7XdO4WlahNbx4yAtFuPpY0JstiYi/T8jBbO3B0MQm9UsGXVi8fUSqyN6/LCpV84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