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9年9月3日

来仙中已有3天了,我发现这里的教师办公室非常特别。

说它特别,是因为与其说它是办公室,不如说是茶室。后来一打听,潮汕地区的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是如此。办公室里很少有办公桌,都摆着一张大茶几,四周围着几张木制靠椅。茶几上面摆放着一个茶盘,茶盘的造型各具情态。有的平实质朴、简洁大方,有的雕龙画凤、精致玲珑。有实木制作的,也有其他材料制作的。茶盘上摆放着茶碗和茶杯。茶碗是用来泡茶的,上面盖着一个盖子。茶杯很小,大约一寸来高,数量一般根据喝茶的人数来定。这种摆设,不光家里有,办公室有,商店、工厂、酒楼等处都有。

下午5点多钟,同楼的曾铭飞老师过来同我打招呼。曾老师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教师,平时住在县城,偶尔住在学校。我见他今天没有回家,便邀他与我一同吃晚饭。铭飞很不好意思,委婉地谢绝了。我再三邀请,铭飞终于同意了。大概是为了表达心意,他特意跑回房间拿来3根火腿肠,与我共享。晚餐比较简单,一份豆腐干,一盆紫菜汤,我俩却吃得很香。能在偏僻的农村地区相识并共进晚餐,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吃完晚饭,我俩决定一同出去散步。我们边走边谈,向着老地方——顶溪水库走去。晚风习习,吹来秋的凉意,我们的心情轻松而愉快。从谈话中得知,铭飞的父亲在县水利局上班,偶尔会来顶溪水库察看一下工程。言语之中,可以看出铭飞对父亲的崇敬。

散步归来,铭飞提议一起喝点茶。经他一提醒,我忽然有了学泡功夫茶的想法。我便要求他来教我,铭飞热情地答应了。

根据铭飞的介绍,我明白了泡功夫茶的大致程序:

首先用电水壶烧开一壶水,作冲茶用。在此期间,把茶杯摆好。茶杯的数量因人而异,有多少人就摆多少个茶杯。但也有些讲究的人,会有所不同。按照当地 “茶三酒四”的说法,如果两个人喝茶,他们往往要摆上3个茶杯,以示礼貌。在我看来,这也许是为了避免浪费茶水而杜撰出来的一句戏言。

水烧开后,把开水倒入各个小茶杯,用木制的茶钳夹住小茶杯进行清洗、消毒。茶杯清洗完毕后,再开始泡茶。泡茶时,先将茶叶装入茶碗或茶壶当中。然后将开水冲入,盖上盖子。再用拇指按住茶盖,中指和食指托住茶碗底部,将茶碗倾斜过来,把渗出的茶水依次冲入各个小茶杯当中。倒茶时一定要将茶碗在各个茶杯上方来回游动,这叫“关公巡城”。倘若将剩余茶水一点一滴倒入茶杯中,则叫“韩信点兵”。如果在某一个茶杯上方停留过久,就会出现各杯中同一壶茶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让人家一看便知道是个外行。

茶泡好后,主人会双手端上一杯茶放至客人面前,以示敬意。之后,主人喊一声“唊!”(喝),大家便可端起茶杯,享用醇香的功夫茶了。

我按照铭飞传授的方法实习了一遍,结果立刻就出了岔子。由于我端茶杯的姿势不对,被滚烫的茶碗烫得叫了起来,忍不住把茶碗往桌上一放,差点没将茶碗打翻。铭飞见状哈哈大笑,嘱咐我要多多练习,习惯了就会变好的。

没喝多久,林校长也来了。听说此事后,他也大笑不已。接着,他又对我做了一番补充说明,直到我基本合格为止。我们三个人一边喝着热茶,一边山空海阔地神侃起来,场面十分快活。

说起功夫茶的名字,我今天才明白它的来历。原来这只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并非什么喝了就能长少林、武当之功力的茶。因为潮汕人对泡茶的方式非常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故而得名“功夫茶”。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记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可见功夫茶的烹泡技法在中国茶业发展史上的地位之高。

关于功夫茶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唐代。这一时期,随着唐朝的繁荣,在我国西南地区产生了以茶叶、骡马等商品交易为主的交通要道——“茶马古道”,在潮汕地区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喝茶的方式——“潮汕茶道”。当然,这里的“道”指的是饮茶的方法。“潮汕茶道”兴盛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及福建的漳州、泉州等沿海地区最为盛行。苏辙曾有诗云:“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据我的了解,功夫茶的茶具讲究小巧精致,茶杯以陶瓷为佳,茶盘以实木为上。

功夫茶的讲究不仅体现在烹茶的技法和喝茶的工具上,还体现在对茶叶的选择上。潮汕人一般选用的是铁观音、大红袍和凤凰茶等,其中以铁观音居多。这些茶叶大多产自福建,然后由茶商运到本地来包装。买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否则很容易碰到以次充优的情况。

在潮汕地区,喝功夫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家家户户都有一套功夫茶具,无论男女老少每天都要喝上几杯。虽我在仙庵中学住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星期,但茶水已喝了好几壶了。潮汕人喝茶的地点很随意,不光在家里喝,在街边随便摆个桌子也能喝。喝茶的人也很投入,全然不顾路上来往的的车辆和行人。仙庵中学门口的街道上,一到傍晚便会出现这种悠然自在的景象。除此之外,远至海外,近到广州、深圳等地,凡是潮汕人,都会保留着喝功夫茶的习惯,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特的现象。难怪有人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的乐趣到处可寻,只在于我们的眼睛。 uWShlL6SZkGNEG9H/5Kj5I3O+/3tNlPfP6NU0CQRRnMs4KTvkNg94MNlSmlQ6U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