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接触到了很多企业家,他们对一些新型企业的成功有着几乎完全一致的看法,认为那是商业模型构造得好。在成熟产业中,企业商业活动形式非常接近,企业之间的竞争有时会非常激烈,为了多争取顾客,企业多采取价格和服务竞争。但是,波特注意到即使是成熟的产业,仍然存在着长盛不衰的企业,他认为这是核心竞争力所致,是核心竞争力让一些有着同样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保持着持续的成长。波特这种竞争性观点受到《蓝海战略》提倡者的置疑,如果企业能够找到自己的蓝海,它就可能避免竞争,顺利发展。进入新世纪,新类型的企业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他们发现了新的需求世界,形成了新的产业,但问题是,这些需求很早以前人们可能就有,为什么没有被商业化?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这些新的领域中,企业经常通过使用新的商业理念、建立新的商业活动方式来获得市场的承认。他们的商业形式越来越复杂,而成长却越来越快,财富积累也越来越快。那么如何解释这种企业成长的现象呢?
可能有人会以创新作为解释的理由,传统的创新,几乎全部采取垄断价格策略,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商业行为并非采取垄断价格来谋取利润,甚至有些企业也没有什么研发的投入,与其他企业的最大差别在于采取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型。
企业家理论认为,商业的成功在于企业家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在于他们对机会的把握和资源的运用,在于企业家们的组织才能和商业道德。但是,他们是理性思维,还是感性思维呢?这些有关企业家个人天分的解释无非是讲个人天赋的影响和成为企业家由上天注定,个人魅力起着重要作用,人们不需要理性思维。这显然并不能为全部商业活动的事实所证明。
那么,商业的理性思维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个理论工具解释相同技术,受到商业活动形式的影响走向成功或走向失败,解释相同的个人天赋,却会有不同的商业活动的结果呢?
暨南大学,百年老校,“始有暨南,便有商科”,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商科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作为暨南大学商科的主体之一——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仍然坚持着商科的研究传统,他们把产业组织研究、知识管理研究、战略管理研究、创业研究等内容整合在一起,提出了新商业模型研究计划并付诸研究实践,在新的背景下以案例方式入手开展研究,拓展了对商的新理解。他们把商看成是供求互动的理性行为,是一种供求影响的逻辑,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书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一直认为,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非常有意义,现在新商业模型研究的团队使用一个新的方法,是对人所共知的创业案例重新加以评论和分析,挖掘内在的商业逻辑,对这些商业故事重新深化认识,同时,团队成员也调研撰写案例。调研撰写案例,这是世界知名商学院通行的研究工作和做法,开发案例虽然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易事,因其投入较多,而中国大学研究经费的支持体系无法与之相比,因此,对案例进行重新评析比较适合于中国大学,将深度解析案例和自主研发案例结合是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整个步入了一个创业的社会,从新型的商业案例入手来研究,也符合中国的现状,特别是将国内外重要的创业故事,以新视角重新加以分析,启发中国的企业,在学术上获得新的认识的同时,也能够推动中国企业走向理性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暨南大学在商科研究方面做了一些重要的探索。
现在这个团队工作才刚刚起步,我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下去。丰富商业理论是我们暨南大学的责任,从商业模型方面探讨和认识创业活动与企业成长,探索暨南大学的特色,工作非常有意义。祝他们研究顺利!
胡军
2009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