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民间诞生礼俗

新生儿呱呱坠地,迎接他(她)的就是一系列诞生礼俗。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到一周岁,中国民间有“报喜”、“洗三”、“送粥米”、“过满月”、“过百岁”、“抓周”几次内容不同的庆贺活动,总称“诞生礼”。这形形色色的诞生礼俗,寄托着长辈们对新生儿的祝福和希望。

一、报喜

箢子

孩子出生第一天,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像山东南部济宁一带,孩子出生后,孩子的父亲须立即前往岳母家报喜。大多用箢子(箢,音yuān,即用藤条或柳条编的一种类似筐子的器具,形似元宝,两头翘,中间凹,可背可挎)装一些染红的鸡蛋,俗称“红鸡蛋”,鸡蛋的数目因孩子的性别而定:生男孩一般是双数,如10个或12个;生女孩一般是单数,如9个或11个。生男孩要在箢子里放一本书,希望其将来能读书做官;生女孩一般在箢子的边上插上一朵花,希望其将来能长得像花一样漂亮。岳母家的人一看箢子里的东西,便能明白女儿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有的地方报喜还要带上糕点、糖、菜肴和鸡,而且报喜时带什么鸡也很有讲究。如果送的是公鸡,就表示生了男孩;若是送母鸡,则表示生了女孩。

由于男孩代表着家族血脉的延续,女孩长大后则要外嫁别家,因此,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所以生男孩俗称“大喜”,生女孩则俗称“小喜”。

岳母家得知女儿生产的喜讯后,要在自家煮一些鸡蛋,染红后,分送给自家的亲友、邻居,向亲戚朋友报喜,并约定一个日期一起去女儿家“送粥米”。日期一般是男孩出生后第八天或第十天,女孩则是第九天。女儿家要用酒席招待前来“送粥米”的客人。亲朋好友所送礼品一般有大米、红糖、白面、鸡蛋等。招待前来的客人后,女儿家还要根据送礼的厚薄,再回赠几个或十几个红鸡蛋,以表示感谢。

在河南开封一带,报喜时也常带红鸡蛋。如果生的是男孩,要6个或8个,必须是双数,染红后还要在鸡蛋的一头用墨点一个黑点,表示“大喜”;如果生的是女孩,鸡蛋只染红色,不点黑点,数量是5个或7个,必须是单数,表示“小喜”。红鸡蛋送到姥姥家,姥姥一看就明白女儿已经生了,并能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以前,姥姥接到喜讯,还要烙一张饼让女婿或报喜的人带回去。报喜人在回去的路上遇到狗时,将饼扔给狗,这意味着狗替孩子咬了灾,婴儿就不会夭折了。婴儿出生后,近亲好友都要为产妇及孩子送一些礼品,一般是红糖、小米、挂面、鸡蛋四样礼,也有送衣物、玩具的。婴儿的姥姥一般要送上一百,甚至几百个鸡蛋,若是男孩,姥姥也会在鸡蛋的一头点上黑点,是女孩就不必点了。

在浙江绍兴水乡,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要敬“桥神”,家里人须立即捧着几斤面条走过三座桥,回家后把这种“过桥面”吃了,据说这样做可以使母子像长长的面条那样健康长寿。在福建漳州花乡,孩子一出生,孩子的爷爷立即到花园里摘回一个石榴,切开放在盘子里,供在祖宗牌位前。石榴多子,所以把石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一方面,向祖先报告家族繁衍的喜讯;另一方面,祝福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希望家中继续添加人口,多子多福。

石榴

二、“洗三(三朝)”

婴儿降生后,各种人生礼仪便伴随在其身边,最初的三天,仅限在至亲的小范围内。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家中便要举行正式的庆贺仪式,这个仪式名叫“三朝”,有的地方如山东、北京一带也叫“洗三”。“洗三”的习俗并非民间独有,宫廷、大内也有此习俗,今雍和宫内就陈列着一只铜制的九龙浴盆,那是当时乾隆皇帝“洗三”时用过的。“洗三”首先是洗去婴儿身上的污秽,象征着洗去婴儿前生的污垢;其次是祈求婴儿长命百岁、吉祥如意等。

“洗三”所用的铜盆

那么,谁来主持这个“洗三”仪式呢?过去,在山东一带一般由接生婆主持,通常在午饭后于产妇的卧室内举行。首先,在产房外间正面设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等神像;在产妇卧室的炕头上还供着“床公”、“床母”的神像。照例由婆婆上香磕头,接生婆也随之三拜。然后,用槐树枝、艾叶熬成汤,装入铜盆,本家将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炕上,这时,接生婆把婴儿一抱,“洗三”的序幕就拉开了。本家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谓之“添盆”。如添的是金银锞子、硬币之类就放在盆里,如添的是纸币、银票之类则放在茶盘里。此外,还可以添些桂圆、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亲戚朋友也按照这一礼俗往盆里添一勺清水,放一些钱币。接生婆有套固定的祝词,你添什么,她说什么。假如你添清水,她说“长流水,聪明伶俐”;你添些枣儿、桂圆、栗子之类的喜果,她便说“早儿立子(“枣”与“早”谐音,“栗”与“立”谐音)、连生贵子(“桂”与“贵”谐音);桂圆,桂圆,连中三元。”以增加本家和来宾们的喜悦。

“添盆”后,接生婆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歪毛儿、淘气儿,稀里哗啦都来啦!”这才开始给婴儿洗澡。孩子受凉一哭,不但不犯忌讳,反而认为吉祥,谓之“响盆”。接着一边洗,一边念叨祝词,说“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等。随后,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几下,说“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洗完,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打几下,说:“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伶俐。”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有“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接着,拿起秤砣比划几下,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有“祝愿小孩长大后在家庭、社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之意),拿起锁头比划三下,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有“祝愿小孩长大后稳重、谨慎”之意)。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用本家将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或首饰往婴儿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有“祝愿小孩长大后福大、禄大、财命大”之意)。最后用小镜子往婴儿屁股上一照,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夜里净”(有“祝愿小孩不拉肚子,洁身防病,健康成长”之意)。

“洗三”之后,山东民间还有用父亲旧裤包裹婴儿的习俗,“裤”谐音“苦”,取“经得起人生艰辛和磨难之苦”的意思。这一日,还要用红带将婴儿双手系上,以象征孩子将来必定乖巧,不会胡作非为。还有人家要用秤称一下婴儿的体重,这样做一方面是了解婴儿的体重是多少,谐音为“称心称意”;另一方面是预祝婴儿将来是“上乘(秤)之人”,前途无量。如今“洗三”活动在各地大都不举行了,往往都是将“送粥米”和“过满月”合在一起,亲朋好友提着鸡蛋、米面等前来贺喜,主人家用酒席招待。现在讲究的人家一般在酒店招待客人。

三、“送粥米”

山东一带还有婴儿出生后“送粥米”的习俗。“送粥米”是指在婴儿出生(俗称“添喜”)之后,产妇的娘家和其他乡邻亲友拿鸡蛋、红糖之类的礼物前来贺喜。一般生子之家在大门上挑一块红布,“挑红”便是“添喜”的标志,有的还会在大门两侧各挂一个灯笼,“添灯”谐音为“添丁”。一般左邻右舍见到“挑红”就会拿鸡蛋、红糖之类的礼物来贺喜。娘家人接到喜讯后,有的立即就给主人家“送粥米”,主人家则择日宴请。山东临清一带在接到报喜的鸡蛋后,就派人送挂面、鸡蛋、米、糖等物,称作“送汤米”。到孩子出生后第十二天,姥姥、姨姨再亲自来探望,称作“做日子”。这天娘家人送鸡蛋,个数要与产妇岁数相同,此外再加两个,也有的送一百个,取婴儿“长命百岁”之意。

山东聊城一带也是接到喜讯后即“送粥米”,一般是糯米、红糖、鸡蛋和挂面四样礼物。主人家用红鸡蛋答谢,男单女双,数目不拘。婴儿出生第十二天时,称作“吃面”,同时宴请“送粥米”的亲戚。有些地方不是报喜后立即“送粥米”,而是在第九日或第十日(一般男孩是双数十日,女孩是单数九日),娘家人去看望产妇时才送,一般要用箢子送一些米面、红糖、鸡蛋等,有的关系亲近的还送一套婴儿服装或送银锁、银手镯之类。忌讳用竹篮送米面、鸡蛋,因为民间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俗语。主人家一般当日设酒席招待,酒席后产妇把婴儿抱出来给客人看看,亲戚们要给小孩见面礼,钱数多少不等,然后主人家再拿出馒头、红鸡蛋给客人带回家去,以示谢意。如山东泗水一带是生男十天、生女九天,娘家准备车马,召集各路亲戚,带上鸡蛋、米面、红糖等礼物去看闺女,谓之“送粥米”或“送糖米”。

山东蒙阴一带“送粥米”也是娘家人集体前往,带着大大小小的箢子,内放鸡蛋、红糖、米面等,上蒙一块红布。主人家必须把礼物全部留下,空箢子内撒一把豆子作为回敬,据说可免小孩生痘毒。山东长岛一带的风俗是到家“看喜”的客人都必须吃糖果,忌讳“空口”。来客都不准带钥匙,若发现客人带钥匙一定要扣留且永不归还。

四、过满月

孩子出生一个月一般要办满月酒席,祝贺婴儿母子平安,谓之“弥月之喜”。为孩子庆满月俗称“吃喜”。过去多为多胎生育,并非每生一孩必庆满月,一般第一胎无论男女都要“吃喜”贺满月;生了几个女子,偶得一男,或生了几个儿子,偶得一女,都是难得的大喜,必然大庆大贺。其他的就不怎么隆重了。男孩庆祝满月一般提前一天,女孩庆祝满月一般如期庆贺。

在山东一带庆祝满月的活动大体有两项:一项是剃胎发;一项是喝满月酒。产妇的娘家不仅要来祝贺,还要把母子接回去住几天,称作“搬满月”、“叫满月”。比如,山东临朐一带是由小孩的舅舅来“叫满月”,同时主持为小孩剪头发的仪式;泰安是在第二十九天“搬满月”,姥姥家要给小孩做一身衣服穿上,称作“蜕毛衫”,表示小孩已经蜕去胎毛的意思。“蜕毛衫”必须是姨姨亲手做的,叫做“姑的布,姨的手,小孩活到九十九”。

满月礼中,最重要的仪俗是“剃满月头”,有的地方也称为“落胎发”。这是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次理发。新生儿的胎发受之于父母,因此,剃胎发在各地均格外受重视。

山东胶县一带,婴儿在“出满月”那天理发,从下到上剪三圈,胎毛剃下后,用一张面箩接住,再用红布包好,缝在小孩的枕头上。剃发时,小孩要怀抱一根葱,寓意为长大后聪明。

蒜臼

在浙江宁波,“落胎发”时要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来抱婴儿。在上海郊区,则由祖父来抱。但在很多地方,给婴儿剃胎发的礼仪一般由孩子的舅舅来主持,没有亲娘舅也要请姥姥门里近支的舅舅参加。如果舅舅不到场,要在小孩身旁放一个蒜臼(suàn jiù)(以“臼”谐音“舅”)来代替舅舅。比如,山东临朐一带,小孩满月时剃头,请舅舅来看着,由族中或邻居家未婚的姑娘来象征性地剪三下。小孩怀中抱着一本书,预示着将来读书好。

在浙江绍兴,剃发一般在堂屋举行,由孩子的舅舅抱着坐好,理发师先把嘴里嚼烂的茶叶抹在孩子头上。据说茶有消毒作用,日后孩子头上不会长疮,能长出像茶叶一样浓密的头发来。剃头时不能划破头皮,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头发不能全部剃掉,要在额顶留下一块方方正正的“聪明发”;脑后要留下一缕“撑根发”(北方人叫“百岁毛”,也谐音为“八岁毛”);眉毛要全部剃掉,据说这样日后男孩子能长出浓眉,女孩子能长出秀眉。

剃下来的胎发不能随便扔掉,要放在一起,用丝线缠好,由母亲挂在孩子床头,据说可以驱邪,保佑孩子平安成长。现在还有人将胎发制成胎毫毛笔,留作纪念。人的一生中,只有胎发的顶端呈尖针状,所以,胎毫毛笔十分珍贵。

剃过“满月头”后,妈妈给孩子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并把外婆送来的长命锁、关刀、梳子、圆镜等挂在孩子身上。这些小玩意各有不同的含义:圆镜能照妖,关刀可驱魔,梳子能辟邪,长命锁能保佑孩子长命百岁。这一天,孩子的父母要设宴招待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一般要带上衣服、鞋袜、帽子、被单之类的礼物前来“吃喜”,送礼大方的至爱亲朋还送上“长命富贵”的银牌、银锁。

广西梧州称满月酒席为“姜宴”,以要吃酸姜而得名,此俗至今未改。讲究的人家把酒席摆在酒店,主人在门口放一块写着“姜宴”的红纸板,人们一看便知此处有满月酒席。

在陕西等地,过满月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习俗,叫“挂红”。这一天中,谁都可以给婴儿的爷爷、奶奶脸上抹红,大家任意嬉闹。而且过满月一定要吃红蛋,酒席上要有红肉,卧室里要挂红门帘,表示喜庆、红火、兴旺,祝愿孩子一生都兴旺、发达、红红火火。

五、过百岁

“过百岁”是婴儿出生百日的庆贺仪式,举行这一仪式,是取百日之“百”的吉祥含义,祝福小儿长命百岁。这天,外婆等亲戚朋友再赠礼物,主人家则设宴款待。小儿若体弱多病,或家长怕孩子将来不长寿,常要用银锁锁在婴儿的脖子上。铸银锁的银两还要聚百家钱来置办,故名“百家锁”。富户可通过大宴宾朋,接受众人贺礼,来获得百家之钱;而一般人家只能在邻里中挨户乞讨钱粮,表示给孩子吃“百家饭”,或到每家乞讨一根线,佩戴在孩子脖子上,曰“百家线”。民间认为孩子吃了“百家饭”或佩戴了“百家线”,就可以长命百岁。

此外,为祈求孩子长命百岁,还有穿“百家衣”的习俗,即集百家之布头或布条做成衣服给婴儿穿。尽管邻家皆乐助“百家衣”之成,但一般紫色的布条是不肯轻易给人的,因为“紫”谐音“子”,谁也不愿意将“子”送给别人,所以,紫色的布条,通常只能到孤寡老人处去讨要。在山东,“过百岁”多在婴儿出生的第九十九天,一般由姥姥、妗子、姨姨、姑姑等送礼庆祝,比较亲密的街坊也有来送礼的,各地的礼俗大同小异。山东胶县一带亲朋来贺百日,必须给小孩买件衣服,举行穿衣服的仪式。当天上午,把别人送的衣服放在一个筛子里,端到场院的大柳树下,再找一个量粮食的斗靠柳树放好,让小孩坐在上面,这叫做“倚着柳,靠着斗,小孩活到九十九”。然后给小孩穿新衣服,穿衣服的人必须是小孩的姑姑和姨姨,这叫做“姑穿上,姨穿上,一活活到八十上”。最后戴上缝着“长命百岁”字样的帽子,由姑姑或姨姨抱着,绕村庄走一圈。山东临朐一带过百岁,亲朋都送二尺花布,谓之“百岁裤袄”,一般是姑姑送裤,姨姨送袄,舅舅、妗子送鞋帽。所以,俗话说:“姑送裤,姨送袄,妗子送鞋绕街跑。”或者说:“姑做裤,姨做袄,妗子做鞋满街跑。”莱西一带则说:“姑姑的裤子姨姨的袄,舅舅的帽子戴到老。”穿“百家衣”是为了长寿,因而有的孩子穿到周岁才脱掉。泰山附近有的人家到碧霞祠从尼姑手中买献神红布为小孩做衣穿,他们认为这样可保佑小孩免灾。

百家锁又称百家索、长命锁、百家链等,一般是银质打造的锁形,上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用银链挂到小孩的脖子上,垂在胸前。百家锁通常是从多家敛银后请人打造的,可算是集体送礼。聊城集百家锁时,必须有姓氏为“长、命、富、贵”(或者谐音)的四个人参加,以图吉利。

百家锁的种类很多,山东临朐一带的所谓“长命锁子”就有“长寿仙锁”、“八仙锁”、“脖锁”、“长命豆子锁”以及辟邪用的“桃核(hú)锁”等。“桃核锁”是用桃子中心的坚硬部分,即桃核做成的小锁。民间认为,桃木有辟邪(pì xié,避免或驱除邪祟)的功能,同样,桃核锁也具有辟邪功能。山东莱阳还有一种百家锁则是用向各家讨来的制钱(古代铸造的铜钱)制成的,用红线把制钱编成长串,挂在小孩的脖子上。

六、“抓周”

婴儿出生满一年,古称“周”,现称周岁,俗谓之一岁生日,这天不仅要庆贺,而且还要举行“抓周”仪式。“抓周”,亦称“试儿”、“试周”,是在小儿周岁之时预测其性情、志趣、前途与职业的民间纪庆仪式。“抓周”时亲戚朋友都要带着贺礼前来观看并送上祝福,主人家设宴招待。这种宴席必须配以长寿面,菜名多取“长命百岁”、“富贵康宁”之意,要求吉庆、风光。周岁礼俗后,诞生礼结束。“洗三”、“过满月”等仪式一般只在较小范围内举行,参与者多系女性宾客,所谓“婆婆妈妈事”;而做周岁则要大摆筵席,宴请男女贺客。周岁时,亲友也要给小孩送贺礼。外婆家除了赠送衣物、鞋帽外,还要赠以银首饰(长命锁、手圈、脚圈、项圈之类)。

山东菏泽一带多送花鞋,这天小孩要站到铺着红布的桌子上,试穿所有的花鞋。到一岁生日时,孩子就要学步走路了,所以,送鞋、试鞋都有祝愿孩子顺利成行的意思;昌邑一带姥姥家要为孩子做生日,送衣料、长命锁等礼物。

“抓周”时,一般是将各种物件罗列在孩子面前,男用弓箭、笔墨、书本,女用刀尺、针线等,任之自取、以观其志。人们用这种方法测验小儿的性情、志趣和未来前途,充满了祝福与希望之情。

这一习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在宋代描写民俗的书中则有较多记载。现在中国很多地方仍流行“抓周”习俗。比如,在山东南部,当孩子周岁时,在中午吃完长寿面后,由孩子的母亲在床上或地上摆上书、笔、算盘(或计算器)、首饰、玩具、米筛、印章、笔墨、钱币、葱、芹菜、蒜、稻草、刀剑、听筒、吃食等;若是女孩,再放上剪子、尺子、针线等物。随后,家人把孩子抱来,让孩子随意抓,用孩子抓的东西来预测孩子未来的命运、职业。若是孩子抓了书或文具,表示其日后爱学习、会写文章,适合做学者、专家;若是抓了算盘,表示孩子将来会做生意、会理财,适合从商;若是抓了葱,代表聪明;若是抓了蒜,代表善于计算;若是抓了芹菜,代表勤劳;若是抓了稻草,代表适合从事农事工作;若是抓了刀剑,代表能当军官、警察;若是抓了听筒,代表将来适合从事医护工作。女孩若是抓了剪子、尺子等,代表女孩将来心灵手巧,会做家务。但是如果孩子抓了吃食,也要说吉利点的话,比如孩子将来生活好,有口福,一辈子吃喝不愁等,而不能说孩子偏食、馋嘴。

这一习俗在小说中也多有描述,如《红楼梦》第二回中就描述了贾宝玉周岁时的“抓周”活动: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即贾宝玉的父亲贾政)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现在,尽管很多地方仍存在“抓周”的习俗,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一般把“抓周”仅仅看做是一项娱乐活动,很少有人真正相信这种活动的预测功能了。 RdhwxvVBpXb/MRF0Rad6l7qc3QIhWZuGegHd75zWh/xHsOjs5ZtdmPx7VBGWhr7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