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勇:榫卯变奏

撰文 张卓

物极必反,这个时代在回潮,现在把《道德经》、《论语》这些经典摆在这儿,没有一部是过时的。

榫卯(sǔn mǎo),一种中国古代连接家具的方法,“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顶尖木匠个个都是利用榫卯的高手,两块木结构在他们手中可以达至“天衣无缝”。

孙勇不会做家具,但对榫卯感兴趣,这来源于儿时父亲在家里刨木花、打家具的记忆。现在回忆,家具的样式并不时髦,中国70年代的风格,实用厚重,但父亲做手工的样子是迷人的,他由此理解了“创造”的意思。什么是创造?无中生有。

一款名为榫卯的 App经历了六个月的开发,在孙勇的主导下完成,上线不久,共累积下载二百万次,被苹果 App Store 评为 2014 年度优秀 App。这是一款小而美的产品,界面简洁优美,二十七 款3D的榫卯,用户通过手指的缩放、旋转、双击,360 度观察榫卯的结构,在设计上这叫“交互浏览”。

谈到苹果为什么选榫卯作为2014年优秀App时,孙勇记得当时苹果公司全球开发者关系中国区的负责人Jonathan告诉他,榫卯符合苹果的价值观,简洁优美,具有情怀。在中国App市场里,充斥着太多社交和游戏的产品,大多数人想赚快钱。

榫卯是一款有耐心的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孙勇带领小伙伴走访老手艺人和家居工厂,查阅诸多建筑类书籍资料,为完美呈现光线照射下一块木头的纹理,设计团队实验数十次。“我希望榫卯可以打败时间。”孙勇说,“现在,它虽然有诸多不完美,需要不断优化,但至少若干年后看,榫卯还是对的。”

四十岁的孙勇性格安静、高且瘦,根根挺立的寸头已花白了一半。大部分时间,他喜欢独处,画画,练毛笔字,看书,听音乐。他说,这是生活的基本面,二十多年,始终如此。他当年是通辽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来到北京,从小设计师做起,搬了很多次家,也换了很多份工作,现在已经在这里安家生子。2011年,孙勇决定创业,他觉得大公司不适合他,逼仄压抑,循既有规则按部就班,他讨厌生活的预见性,一种“死去”的感觉。他是一个格格不入者,就像当年他拼命逃离通辽那座小城,他说,家乡让他绝望。

榫卯并不是计划中的产品,创业不顺,团队士气低下,做什么呢?孙勇想起儿时令他感兴趣的事情,先从木头做起吧。某种层面解读,榫卯是孙勇个人多年对生活兴趣的积累。他还爱书法、折扇……也不着急,时间还长,他说,得想明白了再做。而他身处的互联网世界迭代迅速,更快更快更快,似乎再无其他的标准。

他跟我分享了一个故事。几年前,他辞职,每天无所事事,也不急着找工作。早晨开一辆二手富康车送老婆上班,自己再开到白石桥路的国家图书馆,坐在偌大的阅览室里,漫无目的地看书, 中午有时乏了,躺在车里打盹儿。那是一个春天,午睡后,他看到车窗外,阳光明晃晃地穿过新生的嫩芽,“我就感觉怎么能这么美呢”。那一刻,他觉得拥有了全世界,他听到自己的心跳,知道这是“活着”的感觉,“活着”意味着他还能创造,时间没有走掉,它一直在那里,为“活着”的人而存在。一些匆匆赶路的家伙,似乎很早就已经“死”去了。

《单读》:榫卯这个想法是如何发酵生成的?

孙勇:榫卯这个东西来自我的学习。2009年到2010年的时候,我进行了第一次创业,做一些家具类产品,比如抱枕。我会用缝纫机,从头开始学,跑市场,找工厂代工,很享受。我也喜欢木头,做一些木头茶盘,木头小玩意儿、小摆件儿。看那些木工书籍,觉得好累,看不懂,如果网络世界有这个东西多好,像玩游戏一样。

第一次创业没头没脑,但是没亏,过程中认识了我现在的投资人。我是学艺术的,又做了多年设计,热爱科技产品,了解网络,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过真正的网络产品,那时智能手机已经开始崛起,苹果的App Store也已经高度完善,一个系统化的平台和生态环境初见端倪,投资人和我一拍即合准备创业做了一个设计公司,面向移动互联网。

做榫卯前,我有点绝望,很纠结。创业两年,看不到公司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出色,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合适创业。到2013年底的时候,榫卯这个念头特别强烈,如果一个念头在脑袋里迟迟不散的话,也许它就是一个好主意。另外,外界环境也在改变,新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既然团队里的小伙伴都有点不在状态,闲着也是闲着,开始做榫卯吧。

《单读》:一部分人认为,榫卯的源头是你作为一个互联网设计师,长期热爱书法,这背后有一个跨界的意思,现在每天还坚持练习书法吗?

孙勇:有时练,有时候不练,写是因为习惯。另外我一直画画,不是刻意保持,它是释放的一个出口,上班也画,只要有纸和笔,逮着什么画什么。画画也不是对生活的逃避,没什么可逃避的,画画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方式,因为我太喜欢了,它让你很沉静。

《单读》:一从小在父亲的要求下练写毛笔字,这件事情对你影响大吗?

孙勇:最开始我不喜欢,记得在我们家用那种大报纸,一横一横很挫败,写毛笔字很难的。然后上艺术学校,一直写,当时觉得没什么太多感觉,但是后来真的很喜欢,已经养成习惯。

我是临习柳体,一开始写不了颜体。颜体肉很多,而柳体相当于骨头,硬硬的。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跟我的性格有关。人与字是相互选择的,变老点后现在可以写颜体了。骨头还在但是肉可多可少。

《单读》:什么性格?

孙勇:比较硬,说好听一点讲爱憎分明,说不好听一点讲就是偏激偏执。我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讲话也直接,不太喜欢绕弯子,所以得罪很多人。

《单读》:书法是非常需要耐心的。

孙勇:对的,其实我的性格是遇到事儿才急躁,平时非常有耐心,能安静下来。如果没人找我,我就一个人在这儿待着,看书,翻书,画画,写字,琢磨琢磨产品。

《单读》:后来你进入艺术中专学画画,画画给你什么样的体会?

孙勇:非常放松,非常享受,有源源不断的想法,那会儿谈不上想当艺术家,但我就是喜欢。然后喜欢音乐,一直听音乐。中专最后一年我来北京学油画,感觉一下把一条小金鱼从一个小湖泊扔到大海。

后来毕业就回家了,待了两三年,在学校里教美术。在通辽那个小地方,我是个不安分分子,无视考勤。我教美术课,一周只有六堂,平时要在那儿坐班,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恐怖的事情。我挺不甘心,在外面办画班,挣钱,大家用呼机的时候,我就能买得起手机了。当时我深深感悟到,钱是个好东西,它能让你有极大的自由度。比如我喜欢看书,通辽有五六间书店,我是常客,当时看博尔赫斯、鲁迅、里尔克、瓦雷里,还有中国作家王小波、王朔这些。

《单读》:小城市可以提供给你分享讨论的空间吗?

孙勇:我非常孤独,能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公园。特别无聊,八点钟以后街道上没人了。我在通辽待了四年,觉得不能在再待下去了,格格不入,没法生存。生活层面是富裕,但是很扯淡,没有意义,精神层面得不到滋养。

《单读》:当年来北京决定做什么呢?

孙勇:没想做什么,因为我之前有两个同学在这儿做设计。来北京之后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展览,有书,有音乐,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太美好了。你还想要什么呢,租一个房子就在这儿混呗,生活,然后学习。

《单读》:小城的生活有没有部分塑造了今天的你?

孙勇:我记得初中有一天下大雨,下得特别大,我逃学了,但还得按点从家出门,穿着厚重的雨衣,骑着自行车,骑到人民公园门口,就在那儿躲雨发呆。忽然,我看着那些骑自行车的人,就觉得有没有意义。每个人都有目的地,但我没有目的地。那天我哭了,感觉很委屈,不知所措。我想,为什么我在这儿,我在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这是一个让我完全改变的转折点。好像一瞬间就长大了。

我曾经跟一个导师聊过这些细节,他说,其实现在能记得所有的闪光点,都是真我,所谓灵光乍现的那一刻,我明白我需要接受自己,建立好自己的体系,去感受生活。

《单读》:创业之前,你做设计工作。如何看待这个时期的工作经历?

孙勇:你让我做一切跟艺术相关都是很high的,我是为我自己做。我这人有一个优势,内心足够强大,不会被事情裹过去。从第一份工作开始,我就逾越了打工者心态,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单读》:现在再回头看,榫卯是否是你个人持续累积的结果?

孙勇:也许吧,但我不认为它有多么重要,不是大家想不到,而是不愿意去做,因为它费力不讨好,有悖于现在社会的主旋律。你得去做游戏、社交才挣钱。榫卯没有商业模式,你得花多少钱啊?带着七八个人“吭哧吭哧”干半年。

然而对我来说,是谨言慎行这么多年消化和学习的结果,很怕做错了,带着小伙伴重新学习。榫卯做出来不能让别人笑话,这东西得持久。即使过几年,它在技术和交互设计上落伍了,但它仍旧是对的,仍旧是合适的。漏洞百出的东西经不住推敲,我不想做那种事情,就跟做人一样,去做事,不争辩,不辩解,别人误解,我也接受,只做事情,一定有一天,大家自然而然会明白。

《单读》:讲讲开发榫卯的过程吧?

孙勇: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不断有小绝望,然后解决问题,不断循环。难的是没有先例,榫卯是面向未知,就像在大雾里行走,只能看清楚眼前那么几十步,你得把古人千年积攒下来的东西有选择性地提炼出来。技术、设备、内容、形式、造型、韵律……都要均衡,要遵从自然,符合道理。举个例子,模型炸开的那一刹那,双击之后“啪”一声炸开,实际上是有韵律的,先慢后快,还是先快后慢,这种东西无法准确地描述,只有当它出现,你才知道这是你想要的,很奇怪。我的标准实际上是高出小我的标准,要看时代的标准,这个时代谁最牛逼,比如Google、苹果。最后榫卯模型出来的那一刻,我真的眼前一亮,直觉告诉我,这个东西有意思,绝对是个好东西。

《单读》:苹果公司后来有没有和你们解释,为什么选择榫卯作为iPhone 6发布网站的展示App?

孙勇:他们跟我们说了,觉得跟苹果公司的价值观吻合。创新,具有美感,高标准,有科技感。他们的原话是觉得中国市场App Store并不是特别健康,全是同质化的游戏、社交产品,没有人关注创意文化,把你们从一百三十多万个App里选出来,代表一种诉求。

《单读》:实际上这款产品并不能给公司带来直接的商业利润?

孙勇:是,这就是我想要的,我们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破公司,实际上我们的雄心壮志是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这个时代那么浮躁,你用什么方式切入?榫卯出来了,让别人记住我们是有文化有内涵的科技公司。现在短短半年多,安卓和iPhone两个平台累积下载接近二百万次。之后就有很多公司找过来要我们做设计,但是出于调性和方向的差异,我们理智地婉拒了一些合作。我们想吸引一些真正调性相投的客户或合作伙伴一起做不一样的事情。

《单读》:认不认可一种说法,榫卯强烈地传达了孙勇的个人审美和趣味?

孙勇:我不太说这个事儿,但实际上是挺个人的,包括后面做的产品,我完全把个人的东西释放出来。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至少我累积到这个份儿上,我恰好跟网络一起成长,一个文艺中年男喜欢这些传统和文化的东西,刚好又热爱这个时代的科技,没有理由不去做。即使没有这间公司,我自己也会去做这件事。这是一件好事情,把文化与科技联系在一起呈现出来,这跟时代的节奏相符。物极必反,这个时代在回潮,现在把《道德经》、《论语》这些经典摆在这儿,没有一部是过时的。另外,榫卯被下载那么多次,并不是它有多好,而是其他东西太烂了。大家伙生活在一个垃圾堆里,使劲刨,能刨出来什么?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自大。

《单读》:坚持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

孙勇:我们会持续很小,但要做大的事情。我们今年会再出一到两款跟榫卯差不多的产品,关注文化,都跟我的过去有关系,但也跟所有人有关。现在,别说看书了,让年轻人正儿八经和别人讲话都没耐心,但我们做的是变奏,把文化通过移动手段变成年轻人乐于接受的,符合时代的节奏。产品核心还是慢的,强调耐心。我们马上推出一款关于毛笔的产品,我告诉用户毛笔的基本分类和基本用法,但我们无法教大家怎么写毛笔字,它只是给你一块砖,一把钥匙,你有基本的了解和兴趣了,就自己去尝试。

《单读》:有没有拒绝过诱惑?

孙勇:当然有了,比如有人说,以你的资历和能力,年薪五六十万没问题。我不去,因为我是从大公司环境下出来的。在那里,你必须循规蹈矩,按照既定的轨道去做事情。对某些人来说已经足够自由了,但对于我来说不够。如果我回到那种环境,就失掉了最宝贵的东西,一个设计师的新鲜。俗一点讲,就是长大之后,你活着活着变成了过去最讨厌的那类人,在有生之年,我要坚持不变成我讨厌的那类人。我喜欢未定型、不稳定、不可预期的未来,实际上,人无法预见未来,但可以控制自己不变成什么样子。

我的好几个中专同学在北京工作,也小有成就,有的甚至买好几套房子,是世俗层面上的成功人士。我想追求的不是有房有车,我不能接受没有能力再继续创造什么。创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意味着无中生有,把灵感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被人明确感知的东西。

《单读》:抵抗时代的欲望是需要耐心和定力的,你有没有一些感受?

孙勇:现在害人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们太快了,什么都快。过去不方便,进京赶考,提前半年出发,书生遇见老虎,你就白玩了。过去的人为什么珍惜物件,珍惜情谊,因为一切都特别不容易,很多想法和物件追求都都是要持久、要传世。

国图典籍博物馆有一个“样式雷”的专门展厅,讲的是雷氏家族的事儿,从明代开始,就是雷氏家族负责皇家园林建设,北海、故宫、颐和园都是他们干的,包括婚丧嫁娶的礼仪操办等等。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家族一直在干这一件事儿。做一件事情要传,有时一代两代都学不透。现在的人特别自大,觉得花点钱就办了。实际上有很多事情真不是花钱就能办的,比如说写毛笔字,花五万块钱,能买来十年用功吗?所以看见别人能熟练轻松写出一手毛笔字的时候,要想十年以前他在做什么。这个道理很多事情都适用,现在流行一万小时的说法,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所有东西都是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着急是没有意义的。最老实的方式其实才是最快的。

《单读》:前提是你要相信你所做的事情,才可以为耐心提供核心的支持。

孙勇:对,要真正喜欢。老师逼着你画,那不叫你真正喜欢,什么时候没人在,自己猫起来还在做这件事情,那才是喜欢。我听音乐,看书,画画,写字,一连几天不出门,我这一辈子时间都不够,你还有什么可得瑟的,还不赶紧闷头偷着乐,悄悄学习。不应该老讲学习这个词,应该是去感受,享受这个过程。过去的工作对我都是一种享受,再难的工作,再繁琐,要熬夜,反复地改,一样很享受。

其实这么多年,我是持续做一件事情,不断创造一些自己理解的产物,有时候特别随机,但你知道大方向是在哪里。想去海边,就朝着海的方向走,最终有一天你能看见大海。

《单读》:说说你现在的状态?

孙勇:沉浸在所热爱之事,有时仿佛已经进入禅定状态,特别美好。如果一个人看透了本质,实际上是可以安然自处的。不能说我看透了,但是起码我多少了解了一些可能性。

现在我仍在拍照片,还在拍胶卷,还自己冲照片。春天,我攒十几二十个胶卷,到秋天冬天自己冲。看着表,晃一晃,等着有时间跨度的影像出来。两个小时的时间,提供给我很大的能量,这都是我的累积,也是我的工作。我一直说,写字、画画让我变得正常,所谓正常,就是抵抗外界的裹挟。和阅读一样,有一个东西牵着你,你才不可能一个猛子扎进去就沉了,那些东西就是我的救生圈,套在身上不沉下去,可以活。

我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事迹,我就是一个人,一个很真实的个体,按照既定的轨道进化、学习、生活。你说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我活一天它就在那儿,就是生命,往前走呗,时间是给活着的人。

纵然千万,我只为你。

「单选」的每一份礼物,是一次立体阅读,一次心灵相遇。 TLSBp2yEHcDTXUMbO5ZIa0f82b67ZT9qGZPCbXjG829SrzG9u+fl8vyPkt43UR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