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时候,秦始皇一直被作为反派人物,原因在于他是暴君,曾经焚书坑儒,修长城造成了无数老百姓家破人亡。秦始皇的坏名声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渐渐被洗刷,时至今日,他老人家基本上是个正面人物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国人“大局观”的提高,是秦始皇被“平反”的主要原因,与他统一中国的业绩相比,杀多少人都只是“小节”。
相对于嬴政,蔡伦是个小人物,然而,他发明了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造纸术。在美国畅销书《影响世界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名人》中,蔡伦排名第七,在中国名人中仅次于孔子,远在秦始皇之前。蔡伦并非大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不像秦始皇那样清晰,于是秉承“君子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的原则,蔡伦历来都被当作正面人物,可柏杨先生在史料中发现蔡伦其实是个坏东西。
蔡伦十五岁就入宫当了太监,或许因为智商较高,很快成为主管,继而成为宫中实力派窦皇后的亲信。窦皇后虽然有势力却没有生儿子,宋贵人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窦皇后生怕日后宫内一把手的地位被宋贵人取代,便策划了一起“巫蛊”案,诬陷宋贵人诅咒皇上。此案由蔡伦主审,结果蔡公公对宋贵人姐妹严刑拷打,终于让她们认了罪。蔡伦还在“起诉书”中建议皇上判处宋贵人姐妹绞刑。最后,宋氏姐妹含冤在牢里服毒自尽。蔡伦的人品不好,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人们的“大局观”又一次发挥了作用。许多人觉得蔡伦堪称中国第一发明家,冲着他发明造纸术的历史贡献,区区冤杀两个女人实在只是“小节”。不少文人甚至很理解蔡伦,设身处地替他考虑,不顺从窦皇后会怎样?多半会被杀头或者流放,那么蔡公公就无法完成发明造纸术的大业了。如此一分析,蔡伦不仅无过,而且很明智,的确是个能成大事者。
“中国人宁可永不用纸,也不要有这种丧尽天良被阉割过的酷吏。”柏杨在书中这样说。言论似乎有些偏激,但有道理。蔡伦不发明造纸术,自然会有张伦或赵伦发明,中国人不可能没有纸用,顶多是晚几年而已。而视丧尽天良为“小节”,那么即便我们有再好的纸用,也写不出锦绣文章。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装备不逊于日本海军,却一败涂地。没有先进的人文思想,再大的“业绩”也终究会被历史淹没。
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节?许多人的误区在于用最简单的生物进化论去理解,而没有考虑到人文思想的重要性。除了造纸术,蔡伦还造出了中国第一把尚方宝剑,可是剑再锋利,它本身并不能判定人间善恶,只有持剑主人正义的思想才能保证尚方宝剑的正义。与最起码的是非观相比,决策修长城、发明造纸术都应该只是“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