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人动作慢 千万不要催

做决定催不得。老人做决定时,子女“催促”往往带着逼迫的意思,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尊严没受到尊重。有些老人还会为临时迎合儿女意愿而放弃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出错误决定,事后后悔、自责。要给老人充分的时间思考,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帮忙分析,让其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头脑清醒、心情放松时做出决定。

说话催不得。很多老人头脑反应速度减慢,语速变慢,由于掉牙或戴假牙,口齿也不太清楚,和老人说话时最好别着急。首先,频繁催促老人会让其产生心理压力,感觉被嫌弃而恐惧、失落或抑郁;其次,语速太快、情绪激动,易使老人也变得激动和紧张。和老人讲话要慢、耐心,使老人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得更协调。

走路催不得。老人关节、韧带功能都明显下降,协调能力较差,一味催促老人快走,很可能使其因着急而摔倒。所以和老人一起走路不要催,陪他慢慢走,建议每分钟60~70步。

起床催不得。清晨老人的心率相对较快,血压也较高,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增强,此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所以不但不能催老人起床,还要提醒老人起床时慢一点,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几分钟,再缓缓坐起。

吃饭催不得。老人牙齿稀松、消化功能减退,如果进食过快,食物没有嚼烂,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还易导致异物卡喉或吸入性肺炎。日本咀嚼学会专家曾建议,一口食物至少咀嚼20次,每餐时间最好20分钟以上。 Ic0/juib0BWzf9sIuz8oO5uQjTlRcvjG+viygOyj88HYjHKqPRgh4dr/wQ/7S8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