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由嘴读心:说话离不开心理学

做听得懂话外音的语言高手

言为心声。言谈之中,往往流露出心理、感情和态度。所以,如果你想迅速了解一个人,就不要自己喋喋不休说个没完,多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让他露出自己的底牌。

生活中有大量的话不用直接说出来,话里带出来就行了,更有不能直言的意思,得靠暗示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听懂话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人沟通,在交流时更好地把握对方的意思。

在商场上,有时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客户会用一些不存在的“实事”来进行试探或胁迫,我们称之为“伪理由”,这时候就看我们的“听力”如何了!

例如对方会说:

——“在别的经销商那里也有同样的商品,价格要便宜的多!”

——“产品是不错,不过我们还要考虑考虑!”

——“还有几家供应商,也来找过我们!”……

其实要想判定对方所说是否属实并不难,只需要问得具体一些,对方便开始闪烁其辞了,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公关专家提醒你,与上级领导谈话时更要注意,因为领导的语言是最具揣摩性的。

比如你刚到一家公司不久,领导找你谈话:“你到公司还没多久,工作成绩不错,以后有什么打算呢?”很轻松的一句话却含有领导特殊的意图,他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态。

你若很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志向,领导会以为你过于幼稚而缺乏城府;你若大谈自己与公司不相干的事业理想,上司会了解到你眼下只是把公司当成一个跳板,一旦有了机遇你就会远走高飞,根本没有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算。

这时你就该谨慎而言:“我想就目前的工作先干一段时间再说,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以这种含蓄的语言回答是比较稳妥的。

要学会暗藏释说,以柔克刚。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说话人是利用会话隐涵来侮辱人,听话人就更应注意了。听话人不仅要善于听出对方的恶意,而且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对方一个含蓄的回击。

据说,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商人说:“在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涅回答说:“那好办,要是我们一起去塔希提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这里商人把“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显然是暗骂“犹太人与驴子一样,无法到达那个岛”,而海涅则听出了对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时话里有话,暗示这个商人是个驴子,使商人自讨没趣。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只有正确地“察言”,才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把握他们的想法,更好地沟通。

分辨声音,了解内心的变化

《礼记·乐礼》上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主要意思是说,人的声音是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变化的。内心的变化又是受外物的影响而变化的。

古人用五行来划分人的五种声音:

金声者,悦耳和润。木声者,高亢响亮。水声者,缓急相间。火声者,焦急暴烈。土声者,沉重厚实。

人的声音确实各不相同。既与先天遗传有联系,又受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还表现出这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文化品格,是俗是雅,是贵是贱,是刚是柔,是智是愚。

一个人音调的抑扬顿挫又反映在说话的具体语气上,音调通过语气借助语言表达出来。而语气比语言更具有个人感情色彩。一个人的心态和精神状况直接影响着语气表达感情色彩的深浅浓淡。俗话说:“听话听音,浇树浇根。”把握一个人的声音,就有可能了解一个人。

低声和气型 这一类型大多是男性。这类男性一般胸襟开阔,朴实厚道。他们有一定的宽容心和坚韧力,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独立干自己的事业,能吸取别人的长处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具有同情心,能够帮助和体谅他人。而这一类型的女性也比较温柔和善、通情达理。但这类人的缺点是多愁善感,有时显得优柔寡断。

轻声弱气型 这种人说话很轻柔,像底气不足。这类人为人处世比较小心谨慎,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非常典雅,又显得十分谦恭,很懂得尊重人。这类人看似具有宽广胸襟,从不刻意要求他人,也不过分责怪他人,但他会采用悄无声息的方式渐渐疏远你。怕沾惹上麻烦是这类人狭隘的一面。

高声大气型 这类人性格多是比较粗犷、豪爽,为人坦率、耿直、真诚、热情,说话、做事爱直截了当,从来不会拐弯抹角兜圈子。但这类人比较暴躁,缺乏耐心。一旦受委屈他们会尽力为自己挽回,毫不示弱,据理力争,直到挽回自己的损失为止。他们有时会在紧急情况下充当先锋,起召唤、鼓动的作用,但有时缺乏理性智慧,容易被狡猾的人所利用。

凝重深沉型 这种人具有大才,对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彻,具有很高的理想与远大的抱负;但他们往往不屑于世俗浊流,清高自洁。这种人往往得不到重用,壮志难酬,抱负难得施展。

尖锐犀利型 这种人说话尖锐犀利,坚固苛刻,从不体会对方的感受。在谈话时,一旦抓住对方语言的漏洞,就会不留情面地攻击到底,让对方无话可说,颜面扫地。这类人爱攻击别人的弱点,很难把握大局面,观点过于偏激,待人也比较挑剔,很刻薄。

刚毅坚强型 这种人语调果断有力,响亮干脆。他们办事原则性强,公正无私,是非分明。但是由于原则性太强让人觉得没有商量的余地,多少显得不善变通,过于固执。不过由于他们能做到公正廉洁,舍己为人,还不失大将风度,往往能得到人们的尊重与拥护。

温顺平畅型 这类人说话速度较慢,音调适中,语气平和。他们性格温和,淡泊处世,与世无争,易与人相处。但因为天性温和软弱,行动上缺乏刚强与魄力,常有息事宁人的思想,因而胆小怕事,不爱招惹是非,对外界复杂的事物采取逃避态度。如果他们身边能有一位积极上进的人常熏陶指导他,增强他的魄力,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刚柔并济的人,能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事业。

此外,说话语气平稳的人,性格比较正直;说话音调平直,词语含糊不清者,比较平庸,没有才气;说话音调明朗,节奏适当,抑扬顿挫分明的人,具有艺术性,是位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注重现实,爱幻想,爱浪漫;说话语气很冲,语调铿锵有力的人,往往是任性的人,做事武断,态度蛮横霸道;说话语气低沉、缓慢,语调断断续续,这类人多疑,凡事都抱有怀疑态度;说话语气、音调、音色均变化频繁的人,这类人轻率不稳定,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思想严重;说话音调又细又尖,刺耳难听,这类人一般很孤僻,不容易与他人交往。

在谈话过程中,音调突然增高或变低,证明说话者要强调他重要的言语,你要仔细听了;谈话者故意将音调压低、拖长、突然停止或停顿的时间稍长,这证明说话人想让你仔细揣摩他的话,理解他的话。

与音调相类似,语速同样也是说话者心理、感情和态度的流露,语速的快慢、缓急直接反映着说话人的心理状态。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说话方式、语言速度,有的人天生属于慢性子,说话慢慢吞吞,不疾不徐,任凭再急的事情,他也照样雷打不动地用他那种独有的语速来叙述给别人听;有的人天生是个急性子,说话就像打机关枪,一阵儿紧似一阵儿,容不得旁人有插嘴的机会。大多数人介于二者中间,说话的时候语速属于中速。这些是每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性格特征,是客观固有的,而且长期存在。

一个心理健康、感情丰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语速。一般而言,说话语速较慢的人比较厚道老实,性格内向,可能会有点木讷。而说话飞快的人,比较精明,热情外向,偏向于张扬的性格。

有些人在面对别人伶俐的口舌、独到的见解、逼人的语势的时候,或缄口沉默,或支吾其辞,一副笨嘴拙舌、口讷语迟的样子,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人产生了卑怯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或者被对方说中了要害,一时难以反驳。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微妙地领略语速中透露出的各种人的丰富的心理变化。一位平常说话慢慢悠悠、不着不急的人,面对一些人对他说出不利的话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很可能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中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就一定是在强调着什么东西,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音调、语速都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心理状况,留意他的语调语速变化,你就留意到了他的内心变化。

分析话题,获取想要的信息

话题属于谈话内容的范畴,言为心声,所以你可以从对方对话题的关注程度中判断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对什么感兴趣。在谈话中把握好话题的运用,会增加你的谈话信息,提高你的谈话质量。

在谈话当中,我们要关注一下对方的话题,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情况往往在话题中表露出来。也许对方并未直接说出自己的心境,但你只要仔细分析对方话题的内容,一定能获取对方某方面的信息。话题是心理的间接反映。

爱谈论自己的人 有的人与人交谈时,爱谈起自己的情况,包括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爱好、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这样的人性格比较外向,也比较忠厚。一般他们的感情色彩鲜明而且强烈,主观意识比较浓,爱公开表露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多少有点虚荣心。他们渴望交谈者能关注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能在众人的谈话中处于焦点位置。

不爱谈论自己的人 相反来说,如果一个人不爱谈论自己的有关情况,对自己的信息很有防范倾向,哪怕一些可以公开的个人话题也不愿涉及。说明这类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往往对事物的看法观点不鲜明,感情色彩比较弱,主观意识也比较浅薄。这类人比较保守,多少带有自卑心理,也许其中有些人很含蓄,但城府很深。

爱谈论他人的人 有一类人爱与对方谈论第三者,将另外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作为话题,并滔滔不绝,评论不休。不住地向对方说起第三者的是非功过,当然还是贬低的方面多,多以批判为主。往往被谈论的第三者与谈话双方都很熟悉。这时你该留心了,他不停地向你说起第三者的意图是什么?很可能在他批判时他还要促使你发表一下看法。这时你要明白对方的用意,千万不可也妄加指责第三者,最好把话题岔开,对方是想借机来了解你的一些情况。这类人不少,你最好提高警惕。

在谈话中不愿涉及到金钱话题的人 这类人对金钱很敏感,谈话中故意绕开金钱的话题不谈。他们往往信心不足,缺少理想。之所以不谈金钱,是因为他们把金钱看得太重,有一种金钱至上的观念。他们太注重现实,很有物质崇拜倾向,常将赚钱定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但真正有了钱却没什么理想,思想上很平庸。他们即使很有钱,也不会乐善好施。当拥有巨大的财富时,他们又为自己的财产安全感到不安。这类人活得很不快乐,心灵很空虚。

爱发牢骚的人 谈话中爱从某一话题中引发出牢骚来,或对人,或对事,牢骚不止。这类人多属于追求完美的人。他们拥有很强的自信,做什么事情要求都比较高,因为他们心中时刻树立着最理想的金牌。一旦自己做错了就埋怨自己,别人做得不好他更不能放过。但世间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类人比较理想化,在现实实践中做得不够,但只知抱怨做得不好,并不知从现实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爱赞美对方的人 有一类人在交谈中很爱在话题中赞美别人。赞美对方的个性,赞美对方的爱好,赞美对方的职业,赞美对方的家庭等等。使人感觉到一种过度的恭维,没有实在感。这类人一般会用心计。他恭维你是想让你对他产生好感,很可能在谈话中有目的,有事要求你帮忙,只是不好开口。没有原因的恭维是不存在的。

突然转移话题 在谈话进行中也有这种情况,一方突然把话题转移,提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这种方式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提出方对对方感到不满,想存心为难对方,并想通过棘手的问题挫败对方;还有就是想试探出对方的诚意。提出一个让对方不易接受的条件,看看对方有什么反应,以此来探知对方的态度。

这类人说话比较冒进,往往令人产生反感;但是他也是从实际出发,并没有什么歹意。

试探性的语言 谈话一方如果提出一个令对方很敏感的问题,使对方处于为难的孤立状态,这是他想迫使对方做出果断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对方要经过慎重思考才能回答。男女恋爱时经常会用这种方式来考验对方。这样做的目的多半是想探测对方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或者想知道对方对自己是否真的在意。

贪婪性的语言 有些人在谈话中不停地询问对方的有关情况,他是想了解对方的真相。

不停地打听对方的情况,这是有意了解对方的缺点与弱项,很可能心存不良想进一步控制对方。这时你最好岔开话题,以免他追问不休。

当你正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一个话题时,对方突然插过来一个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因为他对你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

这类人爱忽视别人的谈话,对对方显出不尊重。这类人还怀有极强的支配欲与自我显示欲,所以个性比较蛮横霸道。这类人谈起话来会喋喋不休,一般不喜欢别人插话。

别轻视口头禅,小字眼大秘密

谈话中,要留心于对方的措辞,听他说些什么类型的关联词,带有什么习惯语,爱讲什么口头禅。

不要小看一些不起眼的措辞,小字眼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它们对你了解对方也会有很大帮助:

说实在的、老实讲、说白了、的确是、不骗你 爱讲这类话的人做事比较认真,生怕对方信不过自己,总爱强调自己的观点。这类人比较老实可靠,比较讲信用,是值得信赖的人。

应该、必须、一定要、必然会 常这样说的人判断力比较强,自信心十足,遇事比较冷静,思考问题很理智,见解一般深刻无误。做领导的这种口语比较多一些。

据说、听说、听人说、一般来讲 爱讲此类口头语的人,是很精于世故人情的人。这类人说话给自己留有余地,故意遮掩,不显山露水。这类人有圆滑的一面,处处为自己留后路。

可能是、也许会、大概是、差不多 说这种口头语的人自我防范意识比较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懂得含蓄自卫,处世老练圆通,待人接物方面很冷静,所以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得都不错。此类口头语有以退为进的含义,精明的政客多用这类口头语。

不过、只是、但是 这类人的分析能力较强。他们讲话时还要对自己与对方的话进行分析思考,力争出言不误。但这类人多少有固执的一面,爱用“但是”否定对方的观点来为自己辩解。“但是”一语又显示了其温和谦让的特点,往往显得委婉得体、容易接受。这是他们为自己留好的入口,是为显示自己使用的。从事外交、公关的人员常有这类口头语,这类语言委婉中听,便于使双方交流时具有亲和力。

这个、那个、啊、呀、嗯、哦 爱用这类语气词的人思维比较慢,反应较迟钝。他们讲话总是理不清自己的思路,言语不能顺畅地进行,说话时才会用停顿、缓和的语气词。有一部分人爱用此类词并不是没主见,反而是胸有成竹、城府很深,只不过故意装出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政府官员或机关单位的公务员爱用这种口头语,因怕说错话,需有间歇来思考。这种人的内心往往很孤独。

再者、另一方面、还有、另外 爱说这类话的人好奇心较强,爱追问究竟,又喜欢插手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般他们是从好意出发,为人解决困难,比较具有责任心。他们的判断力很好,思维灵活,爱用其他方式思考问题,不落俗套;但缺点是缺乏耐心与持久力,往往会半途而止。不过他们时代观念很强,不会被传统观念束缚,富有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总之、总而言之、归根结底 这类语言多出自骄傲、自负这类人的口中,带有很浓的自负性与强烈的说教色彩。谈话中不断重复自己的结论,爱归纳总结,一方面比较固执、执著;另一方面就是对对方不信任,总是担心自己的观点、意见被否认或不被采纳,于是就用长者、尊者的口气来反复强调。如果是领导,他一定爱责备人,爱发牢骚,对手下人不放心、不信任,力争做到事必躬亲,但往往会招来对方的反感。

我给你说、因此说、所以说、我要说 这类人说此类话时已经是极度的不耐烦了。这时,他不再想听你说一句,想让你闭口。他已经反对你的观点到极点了,这是他对你的坚决反驳。这种人支配欲很强,老爱反驳别人的观点,自认为聪明无比。不考虑别人的看法如何,还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我知道、我明白、我理解 这类人很聪明,往往能举一反三,反应灵敏,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他会从说话人的语言中领悟到对方的意图,并作出提前反应。但也有固执的一面。

好啊、是啊、对啊、有道理 这类人很会顺从别人的意思,让别人对他毫无防范,故意打破与对方的距离。一旦对方信以为真,掏心掏肺地讲出真话时,他会抓住对方的个性与弱点,日后好对付对方。这类人表面一团和气,其实最为阴险。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很好,但其实很自私,处处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一旦你损害了他的利益,他立马改换嘴脸,与你反目成仇。

不 女性经常说不。她们口头说不,心里却是愿意的意思。喜欢说“不”的女性往往女人味十足,她们常以此方式在心爱的人面前撒娇,这是女性温柔的表现。她们嘴上说着“真讨厌”、“你好坏”、“真不想理你”,其实内心是无比的温柔。婚后的妻子对丈夫更是这样,嘴巴上经常说“随便他,我才懒得管呢”,其实心里是很在意伴侣的。

我就这样说、我就这样做、管别人怎么说 常说这类话的人从表面上看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自己的言行坚决果断,甚至有些一意孤行。他们这样说不是讲给别人听的,而是在为自己打气,为自己鼓劲,在激励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把他人的反对、嘲笑、讽刺等看得很重,想要用自己的行动推翻别人的阻碍。其实,他们心里具有很大的反抗意识与好胜信念,只不过隐藏得很深。

自我吹嘘 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并不是信心十足的,之所以会自我吹嘘,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类人很虚伪,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对自己的长处则宣扬不已,唯恐旁人不知。爱提自己“辉煌历史”的人,一定是目前情况不佳。这样只是一种心理的发泄,毫无用处,又给人华而不实的印象。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吹自擂都不会有好处,应该尽量谦虚一些。

爱用专业术语 爱使用专业术语的人,表面看来很有知识,很有素养,其实,这是他们自我掩饰的一种方式。故意拿别人不熟悉的专业术语来填补一下自己的自信。真正在专业领域有大成就的人并不爱用专业术语。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语句来判断某个人的心理或性格时,首先需要确定这句话确实是这个人的习惯用语,而非偶尔为之。而且,谈话中语言的措辞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我们还要在人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总结。

攻心话术 边看边说,边说边看

不同的人爱听不同的谈话内容,这是容易理解的。但困难的是你怎么知道他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呢?这就要“看”人说话——边“看”边说,边说边“看”。这“看”,即是观察:在与对方谈话时,要善于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

“看”对方什么呢?

1.看面部表情

狄德罗曾经说过,“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有时对方口头表示赞同你的意见,但他的眉头却不知不觉地紧皱了起来,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紧闭,而且嘴角向下撇。这些表情恰恰是内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说的赞同的话其实是言不由衷的,或者碍于情面,或者屈于权势,才不得不这样说的。

2.看体态表情

几乎每一种体态,每一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都在宣泄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问题在于我们要能看懂这些体态表情,要能领会它们的内在含义。假如与你谈话的人双脚并立,双臂交叉在胸前,这就表明此人对你怀有某种敌意,他在作自我防卫;而当他不仅双臂交叉,而且双拳紧握时,那就是说他不只在自卫,还要向你进攻了。

又如,如果谈话者常向你摊开双手,这就表明此人是真诚坦率的,他对你毫无提防之心。

3.看语言表情

与人交谈时不但要看他说什么,而且还要看他怎么说。这就是要从对方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腔调等看出他的言外之意,听出他的弦外之音。这是因为说话声音的种种变化不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与心境。急性子的人说话节奏快、声音响亮,慢性子的人说话节奏缓慢、声音低沉。

例如,人忧伤时语速慢、声音低、节奏平缓,而人兴奋时与之相反,语速快,声音高,节奏强烈。

所谓“看人说话”,主要是“看”上述三种表情。从这些表情变化中,我们便可随时猜测对方的心理态势,透视对方的心理需要,然后也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谈话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更适应对方的思想线索。这样,说话便可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看人说话,将使你在办事的道路上路路绿灯,处处顺畅。 N0yCn8Nd+Tqlxi9iu1vFOt28ZhKH4gDW7nSbaoYEVL1IwLn8z6z/6PY05nGhgh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