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培养过人的耐心

【王阳明语录】

先儒所谓志道恳切,固是诚意;然急迫求之,则反为私己,不可不察也。日用间何莫非天理流行,但此心常存而不放,则义理自熟。孟子所谓“勿忘勿助,深造自得”者矣。学问之功何可缓,但恐着意把持振作,纵复有得,居之恐不能安耳。

译文:以前的大儒所说的有志于道的人,为求道非常恳切,这固然是一种诚意;但是也要注意,如果求道之心太过急迫,反而会因此产生许多杂念,大家不可不明白这个道理。日常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自然规律可循,只要将此心处于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经常观照它而不使其放逸,则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不要忘记也不要助长,深深地与造化规律融为一体,然后自有所得”。做学问的功夫怎么可能缓呢?只是怕太着意于这件事,即使有一定的收获,但心灵恐怕得不到安稳,也不能领悟真正的道理。

王阳明认为,在为学求道的过程中,不能有过于急迫的心理,这也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果十分急于学习一件事,在强烈的动机下,当时也许学得比较快,也有些收获,但如此学到的知识是不牢固的。

也就是说,我们确立了一个志向,要在一种放松、专注的状态下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说明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培养一种过人的耐心,专注于迈向目标的一个个具体的过程中,这样方能获得最佳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于骑马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掌握了骑马的基本技术后,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种“人马合一”的放松状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老师学习骑马的技术,他很有钱,平常也喜欢赛马,所以想亲身体验一下赛马之道。

由于他对赛马很有兴趣,也就学得比较认真,没过多久,基本上就把老师教的东西都掌握了,能够娴熟自如地纵马奔驰了。他很高兴,要和老师来一场骑马比赛,检验一下自己的骑术。

他为此买了一匹骏马,满心以为自己的马跑得这么快,一定能把老师比下去。

比赛开始后,这个人一心要赢老师,便拼命地催打座骑,想让它快点跑。

没想到的是,他的骑术虽然看着很娴熟,在他的催逼下,马儿也很卖力地向前狂奔,但老师的马在其操纵下,却跑得更快,最后还是老师的马抢先到达了终点。

这个人心里感到很纳闷,便问老师是怎么一回事。

老师回答他说:“赛马之道很有讲究,不是你光凭表面的技术,光想着跑得快就能跑得快的,这里还有一个人的状态与马相合的问题。

如果你在骑马时,一心想赶超他人,心里处于一种很急的状态,会造成自己的节奏不能与马的动作相协调,从而导致各种力量被无谓地消耗,人和马的潜力都无法彻底地发挥出来。”

这个故事说明了,只有耐心地调整好自身的状态,让它与所做的事融合为一,才能达到近乎完美的协调境界,从而将其中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呈现出一种神奇的力量。

令人惊奇的是,古人所认为的这种“欲速则不达”的观点,在现代心理学上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观察发现这样一些事实,如果让一组人处于紧急状态中,在限定的时间内去学习某项技能,完不成任务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结果在强大的压力下,这些人学得很快,绝大部分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了这项技能。

但奇怪的是,他们尽管学会了如何去做这件事,却有很多人不会举一反三,只要将那件事稍作一些改变他们就又不会了。这说明他们学得还不够好,没有真正掌握做事的规律。

针对这一现象,现代心理学家作出解释说,人类在学习某一件事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刺激,在大脑里会形成与这一件事有关的“思维模式”。如果他没有受到过于强烈的动机所迫使,经过学习而形成的“思维模式”就会非常广泛而灵动,能够想出很多预案,对其他的事就能随机应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就是“智慧”。

但是如果动机太强烈,学习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就会非常僵化,也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学到的,仅是一种解决固定问题的非常刻板的知识而已。如果事物一有变化,他的思维模式就会受到阻塞,无法想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王阳明学习兵法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在二十六岁时,王阳明才开始研习兵法。兵法谋略,向来是一门极重视实践的军事艺术。奇怪的是,王阳明在一个人琢磨的情况下,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精通了这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达到了“此心不动,随机而行”的化境,在以后的军事实践中,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无论面对怎样千变万化、凶险复杂的战局,他都能保持镇定自若的心境,作出精准的判断,从而计智迭出,处处克敌制胜,所向披靡。他是怎么学习兵法的呢?

王阳明认为,研究兵法,一定要达到理解、消化、融会贯通的地步,让这些知识了然于心,形成可以灵活运用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每当宴请宾客时,他便把那些果核杯碗收集起来,排列阵势来作推演兵法的游戏,即使受到别人的嘲笑,他也毫不在乎,进入了如痴似醉的境界。

甚至当他领命督造威宁伯墓时,也不放过钻研兵法的机会,他把民夫按兵法上的“什伍法”来编制人数、队伍,有条不紊地调遣他们进行劳动,劳作之余,又兴致勃勃地指挥民夫们排兵列阵,演习据说是诸葛亮所传的“八阵图”等阵法。

就这样,在这种轻松自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通过反复的学习及磨练,王阳明逐渐把兵法的精髓融化于心,通晓了运用它们的奥秘,这就是他对兵法的理解——“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在他看来,所谓的“兵法”精髓,绝不是书本上死的、教条的东西,而是与心融合在一起、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经过千百回的学习与锤炼,那些知识早已融化在心灵之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一旦需要运用,他要做的,只是随机应变而已。

由此可见,我们的心就是一种能力,能随着学习和磨练的程度而提升自身的境界。

而动机十分强烈,通过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培养出来的只是“一种反应”,是预先养成的反应,简单而枯燥,面对一种新情况往往会失去自然反应的能力。它不懂得随机应变,只能遵循原有的方针去刻板地应对。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就是一例。

其实,不仅做学问、求道、驾驭马车、学习兵法要有耐心,做任何事情,要想达到完美至善的境地,又何尝不需要有耐心呢?

一个人在社会中会遇到许多烦恼之事,如果涵养不够,没有耐心的话,一碰上不合自己心意的事,马上就心浮气躁,冲动起来,结果酿造出一些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来,遗恨终生。 /OVsfm7qGsaM+zbxgixCTfKuBEInzJuvBsAGAMLZFDUBauLMlVXzjCX4ju1afU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