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知行合一的智慧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因青年时曾筑室于阳明洞静修,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

王阳明自幼仰慕圣人之学,立下“必为圣人”的大志。为了这个目标,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着,实践着,终于,在他37岁那年,在贵州龙场彻悟儒家“格物致知”之要旨,创立了自具特色的“心学”。

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认为最完美的人生境界就是在道德、文章及功业方面均有建树,此为真“三不朽”。

就一个人来说,能在道德、文章和功业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其实就很难得了,足以流传后世而不朽。能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极致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据说在历史上,只有两个半人能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界,其中一个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其中的半个是清朝时的中兴名臣——曾国藩,还有一个就是王阳明。

在立德方面,王阳明从少年时就向往儒家修身之学,并亲身实践儒、释、道各种修养方法,并达到了天人合一、彻悟心性的“悟道”境界。

在立言方面,王阳明为“心学”创始人,以教化天下为己任,致力于讲学,孜孜不倦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中,其学生弟子遍布全国,可谓桃李满天下。而且他的文章、诗赋写得极好,为当时名流所公认,弟子们将其文章、诗赋、语录、书信等汇集起来,编为《王文成公全集》,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在立功方面,他就更是不得了。王阳明以文臣的身份,仅用一年多时间,只靠训练地方民兵,就平定了为患南赣数十年的众多山贼巨盗;后来宁王蓄谋叛乱,他又在南赣提督的任上,率领一帮文官属吏,带着临时汇集起来的各种“义兵”(其实就是一帮乌合之众),运筹帷幄,前后仅用了四十多天时间,就彻底击败了宁王准备了十多年、精心训练的精锐叛军,并生擒宁王,为挽救大明王朝立下了不世奇功;嘉靖六年,广西民变爆发,地方官员束手无策,朝廷起用王阳明任两广总督,并负责江西、湖广军务。当时,王阳明已经五十六岁,抱病前往广西任职,度量事势,抚剿两手并用,短时间内就利索地解决了困扰地方多年的民变和盗贼问题;且在广西当地大力兴办教育,教化百姓;最后因劳累过度,逝世于任上,为国家尽了最后一份忠。

由于王阳明在各方面的卓著成就,世人称之为“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可说是明朝首屈一指的天才人物,他的道德修养和文才武功,已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王阳明那短短五十多年的人生中,他是怎样取得这超乎常人的成就的呢?

这得从他的哲学思想说起。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主要由“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命题构成,而且,由于他对人、对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有很深的领会,悟到了天地运行的道理和万物的规律,所构建的思想体系更是博大精深,蕴含着极高的智慧。

“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我们心中的良知,就是所谓的天理,其中蕴含着天地万物运行的道理。如果能够在事物的磨练中,彻底领悟我心良知中的大智慧,认识到天地运行的规律,把这种大智慧运用到各种事物中去,那么就能主动地掌握各种事物的运行规律了。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外界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人的人生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和苦难。而一般人不善思考,认识不到心与万物的关系,一碰到困难就怨天尤人,灰心丧气,失去进取的精神了。

殊不知从“心即理”的角度看,既然“人心即天理”“万事万物皆藏于我心”,事物之理都在我心中潜伏着,那么解除苦难的办法与策略当然也藏潜于心中,只是由于各种欲望太多,被蒙蔽住了而已。

而“致良知”,就是要把心中过多且不切实际的各种欲望清除掉,让心停留在一种清澈澄明的本然状态,这是一种“本来无一物”的境界。

正如老子所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实从某个高度来看,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难和易,苦与乐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持有乐观的心态,即使处于苦与难的境况,仍以本性去认识这种现状,如实地接受,而不是拼命地拒绝承认现实,就能摆脱烦恼的纠缠,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从而找到应变的方法。

如果说“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而“致良知”是其“用”,则“知行合一”则为体用兼备,是心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知”与“行”的关系,前人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知先行后”,有的认为“行先知后”,还有的认为“行重知轻”,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古人更是有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观点,认为去认识一样事物,懂得一些道理并不困难,但去付诸行动,去亲身实践它时就困难了。

而王阳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到了“知”与“行”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知行合一。

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说:“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为两事。”他认为知行的本体就是良知,是不能分开的,只要自己的良知不被各种欲望隔断,知行发生的过程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人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行动的念头萌生了,而一个人切切实实去行动,就能使这个想法得以实现;所以说,产生去做一件事的念头,就是行的开始了,而行动,则是实现理想的保证。

正因为王阳明悟透了心性的奥秘,从中获得了一种大智慧,拥有极高的洞察力、判断力及执行力,他才能用这种“知行合一”的智慧,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多变的事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就。 t9uOiSs4eNT8xGMZOz7ISyUZ8hitca9sReo51/wtIKztZRs3awvzw0YkAyCyoT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