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翻开波澜壮阔、风雨如晦的中国近代史,一个赫然入目、声名显赫的重要人物便是曾国藩。在曾国藩所处的晚清历史中,处处可以看到曾国藩的影子。在曾国藩之后的时代,仍时时听到人们对他的评议。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出色的资质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后人推崇他为“官场楷模”“千古完人”,视之为中国封建王朝时代的最后一位“圣人”。

曾国藩二十八岁中进士、点翰林,在穆彰阿、唐鉴等师友的指点扶助下,十多年间先后从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步步升迁到二品大员。

曾国藩学养深厚,于中国传统文化多有继承发展,始终以圣贤人格自励,为人处世卓然不群。曾国藩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事功的建立,可以说,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曾国藩虽然赢得如此众多的声誉,建立了他人无法企及的功勋,但他的征战历程和官场生涯却艰难曲折,充满险恶,他数历生死边缘,可谓九死一生。曾国藩的一生,不是同太平军和捻军厮杀,就是在险恶的官场中搏斗,他驰骋疆场,徘徊官场,而最终却能化险为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原因在于他有着坚忍不拔的性格、深藏不露的智慧,总结他的成功秘诀,全在于一个“忍”字。自湖南起兵,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论挫折打击,当时无人能与曾国藩相比。然而,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认准了一个“忍”字,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攻下南京后,曾国藩手握重兵,成了“天下臣民第一家”。此时曾国藩显赫至极又危险至极。曾国藩成功后便与一直支持他的朝中权贵肃顺断绝了交往,在肃顺政变失败后没有留下一点把柄;而打败太平天国的次月,曾国藩更主动上折要求裁撤湘军,这一“英雄自剪羽翼”之举,消除了皇帝对他的疑虑,成为史上既功高盖主又保全了自己的极少数人物之一。

树高易折,楼高易倒。身为晚清重臣,曾国藩游走于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除了他的为官哲学让其稳如泰山外,曾国藩的处世之道也不可忽略。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事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助其在宦海沉浮、险象环生的官场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

曾国藩并非完人,他是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特定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以及处理天津教案的态度,都是为后人所指责和非议的。我们在研究曾国藩时,应当摒弃他性格和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借鉴他修身持家、做人做事、用人理政的智慧和谋略为己所用。希望读者能够详加明察,细细品味,从本书中收到窥一斑见全豹之效,并受到些许启迪,著者心愿足矣。 220mUj6ZHZOZMPDehS4etGCuYpqlEKAnRupDPKi42J9KWxu9l6mlYICw0oGk3R6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