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载了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期间的周朝王室、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历史。包括各国贵族间的朝聘、宴会、讽谏、辩论、应对之辞,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及传说故事。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它是《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著作。现代学者认为,《国语》是战国中叶一个不知名的史学家,根据春秋各国史料汇编、润色而成的。《国语》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等八个部分,其中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国语·楚语下》)。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韦昭《国语解·叙》、刘熙《释名》)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祭公谏征犬戎

【题解】

本篇记载了祭公谋父劝谏周穆王征讨犬戎的故事。周朝穆王妄想自己的车马踏遍天下,准备攻打一个叫犬戎的民族。祭公谋父劝说周穆王,引经据典,苦心劝谏,反复阐明先王的“耀德不观兵”的道理,希望周穆王能以德感化外邦,穆王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兴师动众攻打犬戎,结果只是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而使犬戎从此不朝拜。

穆王将征犬戎 (1) ,祭公谋父谏曰 (2) :“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 (3) ,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4)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 (5)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6)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7) 。允王保之 (8)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 (9) ,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10)

【注释】

(1)穆王:即周穆王。犬戎:古代西北民族的一支。

(2)祭公谋父:周穆王的大臣。祭(zhài),封邑名。谋父(fǔ):祭公的字。

(3)戢(jí):聚集,收藏。时动:按照一定的季节行动。如春夏务家,冬于讲武。

(4)震:惧怕。

(5)周文公:即周公,名旦,也称叔旦,“文”是他的谥号。

(6)载:语助词,无义。干戈:兵器名。櫜(gāo):古时收藏弓箭的袋子。这里用作动词,把弓箭收藏起来。

(7)懿德:美德。时:是,这。

(8)允:信,相信。王:指周武王。

(9)茂:通“懋”,勉励。德:道德。阜(fù):大,多。

(10)乡(xiang):地方。滋:增益,加多。

【翻译】

周穆王将将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行。先王发扬德治而不炫耀武力。军队平时要保存一定的实力,必要时才可以动用,一旦动用起来就让人畏惧;随便使用武力就会造成滥用,滥用就不能给人畏惧。所以周公的《颂》说:‘将兵器好好收藏,将弓箭藏在皮櫜。追求美德,让美德在华夏之邦施行,君王定能保持天命久长。’先王对于百姓,努力端正他们的德行,重视培养他们的品德,努力扩大他们的财源,改进他们的工具;指明他们明白利害的方向,再用礼法整顿他们,使他们追求利益而避免祸害,感恩戴德而畏惧威严,所以先王才能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

“昔我先世后稷 (1) ,以服事虞夏 (2) 。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 (3) ,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 (4) ,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 (5) ,不忝 (6) 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 (7) ,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8) 。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注释】

(1)世:世袭。后稷:尧封周民族始祖弃的官职,司农业。

(2)虞:指舜。夏:指禹。

(3)不窋(zhú):弃的儿子。

(4)纂:通“缵”,继续。绪:前人未竟的事业。

(5)惇(dūn):敦厚、忠诚。奕世:累代。载:承受。

(6)忝(tiǎn):玷污,辱没。

(7)帝辛:商纣之名。

(8)商牧:商都城郊外牧野,今河南淇县南。

【翻译】

“过去我们祖先世代担任农官,侍奉虞、夏两朝。到夏朝衰微时,废除了农官之职。我们的先祖不窋因此失掉官职,逃到西戎、北狄等少数民族之间的地方。他不敢懈怠废弃农事,常常传布先人的美好品德,研习祖先流传下来的教诲和典章制度,从早到晚,勤勤恳恳,谨慎敦厚,忠诚信实。世世代代奉行,没有辱没祖先。武王又发扬前代品德,再加上他慈爱谦和,侍奉神灵,保护百姓,没有一个不高兴的。而商纣王受到人民的极端憎恨,百姓忍受不了他的酷政,于是拥戴武王,在牧野和纣王作战并打败了他。这并非武王崇尚武力,而是他体恤百姓的苦难,为百姓除掉祸害。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 (1) ,邦外侯服 (2) ,侯、卫宾服 (3) ,夷、蛮要服 (4) ,戎、狄 (5) 荒服。甸服者祭 (6) ,侯服者祀 (7) ,宾服者享 (8) ,要服者贡 (9) ,荒服者王 (10)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11)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注释】

(1)邦内:京畿之内,古制为千里之地。甸:王田。服:服侍于天子。

(2)邦外侯服:京畿之外方圆五百里之地,每年朝见天子一次。

(3)侯、卫宾服:介于侯服地区与边疆之间的地方,应纳贡,宾见于王。

(4)夷:距王城四千里之地。蛮:卫之外,距王城三千五百里之地。要:有约束之意。

(5)戎、狄:距王城四千五百里至五千里之地。荒:在九州岛之外,故谓之荒。

(6)祭:供给祭祀天子祖父、父亲的祭品。

(7)祀:供给祭祀天子高祖、曾祖的祭品。

(8)享:供给祭祀天子远祖的祭品。

(9)贡:供给祭神的祭品。

(10)王:王事天子,指进京朝见。

(11)日祭:每天祭一次。月祀:每月祀一次。时享:每季享一次。岁贡:每年贡一次。终王:在诸侯新即位或新王嗣位时进行,一生一次。

【翻译】

“先王的制度:周王直辖地区五百里以内的地方称甸服,周王所辖地区五百里以外的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至卫服以内的地方称宾服,宾服以外的蛮、夷地方称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称荒服。甸服的诸侯提供周王对父亲、祖父的祭品,侯服的诸侯提供周王对高祖、曾祖的祭品,宾服的诸侯则提供周王始祖的祭品,要服的蛮夷之主进献周王对远祖以及天地之神的祭物,戎狄之君则一生朝见一次。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每天供应一次,祭祀高祖、曾祖的祭品每月一次,始祖祭物每季一次,远祖和天地神祭物每年一次,朝觐终身一次,这是先王的规定。如果发生不提供日祭祭品的,周王就检查自己的心意是否诚恳;如有不进献月祭之物的,周王就检查自己言语是否失误;如果有不按季度来进献祭物的,周王就要加强文治;不来提供岁贡的,周王就要完善尊卑名号;如有不来朝贡的戎狄之君,周王就要加强德行修养。这一切都做到了,但还有不遵行的,就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处罚不日祭的,攻打不月祭的,征伐不季享的,责备不岁贡的,劝告不来朝觐的。有了这样的处罚条例,有攻伐的武力,有征战的准备,有斥责的政令,有劝告的文书。公布了政令,阐明了道理,仍然有不来的,国君就要进一步增进自己的德行,而不是让人民去远征。国君这样做,近的诸侯没有不听从的,远方的部落没有不归附的。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 (1) ,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 (2) ,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 (3) ,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注释】

(1)大毕、伯仕:犬戎的两位首领。

(2)惇:敦厚。

(3)帅:遵循。纯固:专一。

【翻译】

“如今,自从大毕、伯仕死后,犬戎的嗣子按他们的职份来朝见周王,您却说:‘我一定要按他们不行享礼征讨他们,并对之炫耀兵威’。这岂不是不顾先王的教诲,使您将要因此而受挫吗!我听说犬戎生性敦厚,能遵循先人的德行,始终专一,他们有理由抵御我们啊!”周穆王不听,于是就征讨犬戎,得到了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回来。从此以后,荒服就再也不来朝见了。

召公谏厉王止谤

【题解】

本篇记述了召公劝谏周厉王暴政的故事。周厉王横征暴敛,倒行逆施,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朝野上下,危机四伏,民怨沸腾。为了阻止百姓之口,周厉王用残暴的手段杀戮百姓,用高压手段镇压百姓。周王卿士召公劝谏厉王,不要阻止百姓指责朝政,重点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点,他还反对周厉王用残暴和高压手段,来杀戮和镇压百姓的不满和反抗。周厉王不听劝谏,结果三年之后被流放到彘地去了。

厉王虐 (1) ,国人谤王 (2) 。召公告曰 (3) :“民不堪命矣 (4) !”王怒,得卫巫 (5)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注释】

(1)厉王:即姬胡,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代王。

(2)国人:住在都城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谤(bàng):议论指责。

(3)召公:名虎,周王卿士,谥穆公。召(shào),一作邵。

(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

(5)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

【翻译】

周厉王残暴无道,都城的百姓纷纷指责他的行为。召公对厉王说:“都城的百姓已经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了!”厉王听了大怒,他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都城的百姓都不敢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1) ,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 (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3) ,为民者宣之使言 (4) 。故天子听政 (5)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6) ,瞽献曲 (7) ,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8)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9) ,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10)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11)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12) ,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注释】

(1)弭(mǐ):消除。

(2)障(zhàng):堵塞,阻塞。

(3)壅:堵塞。为川者:治水的人。

(4)宣:疏导。

(5)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

(6)公卿:指执政大臣。列士:士的总称,分元士、中士、庶士。

(7)瞽(gǔ):盲人,在这里指乐师,古代乐师多以盲人担任,所以也称乐官为瞽。

(8)箴:一种具有规诫性的文辞。瞍(sǒu):没有瞳仁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 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百工:周朝官职名。 亲戚:指君王的内外亲属。耆(qí):指六十岁的老人。艾:指五十的老人。这里泛指年长的师傅。修:整理修饰。悖(bèi):违背道理。

(9)原隰(x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

(10)兴:兴起、表露之意。

(11)阜:丰盛。

(12)夫(fú):发语词,无义。

【翻译】

厉王很高兴,对召公说:“我能阻止百姓的指责了,他们再也不敢开口说话了。”召公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百姓的口。要知道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的祸患更大。河道因被堵塞而造成决口,必定会伤害很多人。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所以治理河道的人,要疏浚河道使水畅通无阻;治理百姓的人,要开导百姓,使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大臣直到列士献上规谏的诗歌,乐官献上乐典,史官献上古代文献,少师进箴言,瞍者朗诵,曚者吟咏,百工都来直言规劝,百姓把意见辗转向上传达,左右近臣尽力规劝,宗室姻亲弥补缺失,乐官和太史施以教诲,元老重臣劝诫天子,然后由天子来斟酌裁决。这样,政事才能推行下去。百姓有吃的,就像大地上有山有水一样,财物器用从这里产生;就好像土地有平原、洼地,高低良田,吃的穿的都是从这里得到的。百姓议论政事,政事的好坏才能反映出来。实行好的,防范坏的,这是增加财物、器用、衣食的方法。人民在心里考虑,用嘴巴讲,只要形成想法便会说出来,怎么可能堵塞呢?如果堵塞百姓的嘴巴,那么统治还能维持多久呢?”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1) 。三年 (2) ,乃流王于彘 (3)

【注释】

(1)国人:都城的百姓。

(2)三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据此召公谏厉王事当在公元前845年。

(3)流:放逐。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翻译】

周厉王不听召公的劝告,于是都城的百姓再也不敢发表言论了。过了三年,厉王就被流放到彘地去了。

单子知陈必亡

【题解】

本篇记述了单襄公奉命出使宋国,路过陈国。他通过在陈国所见,陈侯违背农事季节,不注重生产建设,不执行与他国间的交往原则与礼节,荒淫逸乐等,据此断定陈国必亡。本文引经据典,分析得细致淋漓,从而得出“岂能久乎”的结论。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1)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 (2) ;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致饩,司里不授馆 (3) ;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 (4)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 (5) ,留宾不见。

【注释】

(1)定王:周定王姬瑜。单(shàn)襄公:名朝,定王的卿士。聘:国事访问。宋:国名,在今河南商丘。

(2)火:古代星名,又称大火、商星、心宿,出现在立冬前后的早晨。觌(dí)见:见。此指夏历十月,心宿早见于东方。道茀(fú):杂草遍地。候:候人,掌管迎送宾客的官员。司空:官名。九卿之一,掌管土木、路政、水利。泽:水积聚的地方。这里指水塘。陂(bēi):泽边堵水的堤岸。梁:桥梁。

(3)庾(yǔ)积:露天堆积的谷物。场:打粮、晒粮的地方。列树:古时候在道路两旁种树作为标记。蓺(yì):茅芽。膳宰:即膳夫。宣达王命以及主管王的饮食等事的官吏。饩(xì):粮食、饲料。司里:掌管客房住宿的官员。

(4)寄寓:犹言旅馆。夏氏:指陈国大夫夏征舒。

(5)陈灵公:名平国,陈国第十三代国君,荒淫无道。孔宁、仪行父:都是陈国的大夫。南冠:楚国的帽子。

【翻译】

周定王派单襄公出使宋国,此后借道陈国去访问楚国。这时候,大火星已经在东方升起,时令是立冬前后了,道路上杂乱的杂草杂乱交错,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不在边境迎候,司空也不再巡视道路,湖泽不筑堤坝,河流不架桥梁,野外堆放着谷物,谷场上的农事还没有做完,路旁没有种植树木,田里的庄稼稀疏不齐,膳夫不供应食物,里宰不安排住处,国都没有客房,郊县里没有旅舍,百姓正在为夏氏修筑楼台。到了陈国都城,陈灵公与大夫孔宁、仪行父穿戴着南方楚地流行的服饰到夏氏家玩乐去了,丢下客人不会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 (1) ,天根见而水涸 (2) ,本见而草木节解 (3) ,驷见而陨霜 (4) ,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 (5)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 (6) :‘收而场功,偫而畚挶 (7) ,营室之中 (8) ,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此先王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注释】

(1)辰角:角星早晨出现。角宿出现在寒露节气。见(xiàn):通“现”。

(2)天根:亢、氐宿之间,出现在寒露雨毕后五天。

(3)本:氐星。寒露后十天氐星早晨出现。

(4)驷(sì):房星,出现在霜降时节。

(5)《夏令》:指夏代月令。

(6)儆(jǐng):告诫。

(7)偫(zhì):置办。畚揖(běn jū):指竹、木、铁做成的盛土、抬土的器具。

(8)营室:室宿,又称定星。

【翻译】

单襄公出使返回,他对定王说:“陈国即使没有大祸,也必定灭亡。”定王问:“这是为什么?”单襄公回答说:“如果早上看见角星,雨季就要结束;看见天根星,河湖就会慢慢干涸;看见氐宿,草木将凋零;看见天驷,开始降霜;看见心宿,凉风将起,就到了准备过冬御寒的时候了。所以先王教训说:‘雨季结束就要修治道路,河湖干涸就要架设桥梁,草木凋落就要储备收藏,寒霜降下就要准备过冬的皮衣,凉风刮起就要修治城郭房屋。’所以《夏令》说:‘九月修路,十月架桥。’届时又提醒人们说:‘结束场院的农活,备好土箕和扁担,当营室之星见于中天时,营造工作就要开始。在大火星刚出现时,到司里那儿去集合。’这正是先王不费钱财而向民众广施恩惠的原因啊。现在陈国早晨能见到大火星,但是道路已被杂草堵塞,农村的谷场已被废弃,湖泊不筑堤坝,河流不备舟桥,这是荒废了先王的遗教。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 (1) 。国有郊牧,畺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 (2) 。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 (3) ,野无奥草,不夺农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 (4) 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注释】

(1)鄙食:设在郊外专门供应路人饮食的馆舍。

(2)郊牧:都城外的专区。郊用作祭祀,牧用作放牧。量(jiāng):通“疆”,边疆,边境。寓望:边境所设寄宿之舍、候望之人。薮(sǒu):长草的沼泽。圃:茂盛,繁茂。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林苑。

(3)耜(sì):农具。

(4)罢(pí):通“疲”,疲劳,疲乏。

【翻译】

“周朝的制度这样规定:‘种植树木以标示道路,郊外提供食宿以款待旅客。国都近郊有放牧场,边境有接待宾客的设施,洼地里有茂盛的水草,园苑中有林木和水池,这都是用来防备灾害的。其余的地方无不是农田,百姓没有闲置的农具,田野没有丛生的杂草。农时不被耽误,劳力不被浪费。生活富裕而不穷困,百姓安逸而不疲劳。都城里的事情井井有条,地方上有秩序地轮番服役。’如今陈国的道路无法辨认,农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无人收割,百姓为国君的享乐而疲于劳作,这是抛弃了先王的法度。

“周之《秩官》有之曰 (1) :‘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2) ,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涂,司寇诘奸 (3) ;虞人人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 (4) ;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各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5)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使,则皆官正莅事 (6) ,上卿监之。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注释】

(1)《秩官》:相传为周代述职官的官典之书。秩,定品级。

(2)关尹:掌管关门的人。

(3)行理:又称行李、行人,掌管外交使节朝觐聘问的官员。宗祝:掌管祭祀的官。司徒:掌管土地人民的官。司空:掌管工程的官。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的官。

(4)虞人:掌管山林水泽的官。甸人:掌管柴薪的官。火师:掌管王室火烛的官。水师:掌管王室洗涤事物的官。飧(sūn):熟食,饭食。廪人:掌管粮库的官。饩(xì):生的谷物、饲料。

(5)司马:这里指指挥圉人养马的官,异于九卿的“司马”。刍:草料。工人:监造器物的官。

(6)官正:各部门官员的首长。

【翻译】

周朝的《秩官》记载:‘同等地位国家的宾客到达,守门的官员应将这个消息报告给国君,负责接待的官员应持着符节前往迎接,候人为宾客引路,卿出郊外慰劳,门尹打扫城门,太祝主持祭祀,司里安排宾馆,司徒调集徒役,司空视察道路,司寇纠察奸盗,虞人送进木材,甸人堆积柴薪,火师监督火烛,水师监督洗涤,膳宰送上熟食,廪人献上谷物,司马陈上草料,工师检查车辆,百官各自将供应宾客的物品送来。’宾客入境好像回到家里一样,所以大小宾客无不怀念主人的惠爱。要是大国的宾客到达,应按照等次加一等,更加恭敬。至于天子的使臣到达,就均由各部门主管官员主持接待事宜,上卿加以监督。如果天子巡视诸侯,就由国君亲临监督接待事宜。现在单朝虽然不才,在周室也有亲族的名分,奉天于之命作为过路的宾客到达陈国,而掌管迎送宾客的官员没有到场,这是蔑视先王的官职。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匪彝,无即怊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1)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 (2) ,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渎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 (3) ?是又犯先王之令也。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 (4) 。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 ,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注释】

(1)造国:指受封的诸侯。匪(fěi)彝:非法。匪,同“非”。彝,常法。怊(tāo)淫:轻慢放纵。天休:上天的恩赐。休,美好,吉祥。

(2)胤(yìn)续:子孙继承父祖。胤,后嗣。

(3)大姬:周武王的长女,嫁给陈国始祖虞胡公为妻。袤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简:简慢,轻视。

(4)懋:通“茂“,努力。殒越:颠坠,丧失。

【翻译】

“先王的教令有这样的话:‘天道奖赏善良,惩罚邪恶,因此,我朝封立的诸侯国,不能做违背先朝礼法的事情,不要沾染懈怠淫邪的不良习惯,各自遵守法度,接受上天的赏赐。’如今陈侯不考虑传承宗嗣后代,抛下自己的妻妾,率领群臣去夏侯家淫乐,这不是亵渎同姓家族吗?陈国是我们周朝姬姓的后代,如今却不讲究身体地位戴着楚国的帽子出去,这不是轻视礼法吗?这样做也是违反先王的教令的。过去先王的教诲,即使认真遵行还恐怕有所差池。像这样荒废先王的遗教、抛弃先王的法度、蔑视先王的分职、违背先王的政令,那凭什么来保守国家呢?地处大国的中间而不仰仗先王的遗教、法度、分职、政令,能够支持长久吗?’”

六年 (1) ,单子如楚。八年,陈侯杀于夏氏 (2) 。九年,楚子入陈。

【注释】

(1)六年:周定王六年,即前公元前597年。

(2)夏氏:指夏征舒。

【翻译】

周定王六年,单襄公到楚国。周定王八年,陈灵公被夏征舒杀害。周定王九年,楚庄王攻入陈国。

展禽论祀爰居

【题解】

本篇记录了展禽反对文仲祭祀海鸟“爰居”的论述。臧文仲派人祭祀海鸟“爰居”,受到展禽的反对,展禽认为祭祀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只有那些对于国家、社稷、百姓有大功有大恩的,大家才把它当做神来祭祀。而文仲把一只海鸟当做祭祀的神,这样做未免劳民伤财,实在是不仁、不智,属于“越礼”。文仲听从了展禽的批评,承认了自己的错失,并将展禽的话作为准备刻成简册。

海鸟曰“爰居” (1) ,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 (2) ,臧文仲使国人祭之 (3) 。展禽曰 (4) :“越哉 (5) ,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 (6) ,而节,政之所成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注释】

(1)爰(yuán)居:一种巨型海鸟。

(2)鲁东门:指鲁国都城的东门。

(3)臧文仲:鲁大夫,复姓臧孙,名辰,谥号文。

(4)展禽:鲁大夫,名获,字禽,谥号惠。

(5)越:逾越。

(6)节:仪式制度。

【翻译】

有一种叫“爰居”的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东门外两天。臧文仲派都城的人去祭祀它,展禽说:“臧孙这样治理政事太越礼了!祭祀是国家重要的礼仪制度,而法度又是国家政治推行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慎重地制定祀典作为国家的常法。现在无故增加祀典,不是治理政事的合适举措。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 (1) 之有天下也。其子日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 (2) ,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3) 。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 (4) 。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 (5) ,冥勤其官而水死 (6) ,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 (7) ,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 (8) ,郊尧而宗舜 (9) ,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项,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项者也,有虞氏报焉 (10) ;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 (11) ;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 (12) ;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13) 。凡稀、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注释】

(1)烈山氏:即神农氏。

(2)周弃:传说周的始祖弃,尧舜时农官尧舜时为稷官。

(3)共工氏:传说中的上古共工族的部落首领。伯(bà):古代诸侯首领。九有:九州岛。后土:名勾龙,传说是黄帝时的土官。九土:九州岛的土地。社:土地神。

(4)成命:定名、命名。定百物之名。共财:贡献财用。颛(zhuān)顼(xū):即高阳氏,黄帝之孙。

(5)帝喾(kù):即高辛氏,黄帝之曾孙。三辰:日、月、星,这里指帝禘喾能治历明时。固:定。尧:传说父系社会后期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为陶唐部落长,因号陶唐氏,史称唐尧。单:通“殚”,尽。仪:善。舜:有虞部落长,园号有虞氏,史称虞舜。死于苍梧(在今湖南)的田野。鲧(gǔn):颛项后裔,禹的父亲,奉尧命治水,失败被杀。契:帝喾子,为商始祖,尧时任司徒,掌管教化。辑:安定。

(6)冥;契的五世孙,夏时为司空,掌管工程,死于治河,后祀为水神,称玄冥。

(7)汤:商朝的开国之君,灭了夏桀。邪:这里指夏桀。

(8)禘(dì):于圜(yuán)丘祭祀昊天。祖:于明堂祭祀五帝。

(9)郊:在南郊祭祀上帝。

(10)幕:舜的后裔。帅:继承。

(11)杼:禹的后裔。

(12)上甲微:契的后裔。

(13)高圉(yǔ):传说是弃的后裔。

【翻译】

“圣先王制定祀典的准则是,制定对百姓有益法度的日就祭祀他;努力为国家辛勤劳累而死,就祭祀他;为安定国家有功的人,就祭祀他;能狗防止重大灾害的人,就祭祀他;能够抵御重大祸患的人,就祭祀他。不是这一类的人,不在祭祀之内。从前神农氏拥有天下,他有个儿子叫柱,能种植各种谷物和莱蔬;夏朝建立以后,周的始祖弃继承了柱的事业,所以作为谷神祭祀他。共工氏称霸九州岛,他有个儿子担任土官之长,称为后土,因为他能治理九州岛的土地,所以作为土神祭祀他。黄帝能给各种物种命名,让百姓了解物种的名称,供给所需的财富,颛顼又能进一步加以修定;帝喾能序列日、月、星辰以安定百姓,尧能竭力平均刑法以为百姓的准则,舜努力民事而死于野外,鲧堵洪水而被杀,禹能以德行修正鲧的事业,契任司徒而百姓和睦,冥尽水官的职责而死于水中,汤以宽大治理百姓并替他们除掉邪恶的人,后稷致力于谷物种植而死在山间,文王以文德昭著,武王除掉百姓所唾弃的坏人。所以有虞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尧而宗祭舜;夏后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鲧而宗祭禹;商朝人禘祭帝喾而祖祭契,郊祭冥而宗祭汤;周朝人禘祭帝喾而郊祭后稷,祖祭文王而宗祭武王。幕是能继承颛顼的人,有虞氏为他举行报恩祭;季杼是能继承夏禹的人,夏后氏为他举行报恩祭;上甲微是能继承殷契的人,商朝人为他举行报恩祭,高圉、太王是能继承后稷的人,周人为他们举行报恩祭。总共有禘、郊、祖、宗、报,这五种是国家的祭祀大典。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 (1) 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 (2) 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 (3) ,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岛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注释】

(1)功烈:功绩。

(2)质:信。

(3)五行:金、木、水、火、土。

【翻译】

加上土神、谷神、山川之神,都是对百姓有功绩的;还有,从前有智慧和美德的人,是百姓所信赖的;天上的日、月、星辰,是百姓所仰望的;地上的金、木、水、火、土,是万物赖以生长繁殖的;九州岛的大山川泽,是赖以出产财富的。不是上述这些,不在祀典之内。

“今海鸟至,已不知而犯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 (1) 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 (2)

【注释】

(1)柳下季:即展禽,字季。

(2)策:古代用竹片或木片写字,用绳子编起来,一篇为一策。

【翻译】

现在,飞来一只海鸟,自己不了解它的来历,而作为国家的大典去祭祀它,这就很难算是仁德和智慧了。仁德之人善于评价功劳,智慧之人善于正确处理各种事物。海鸟无功而祭祀它,不是仁德;自己不懂又不问,不是智慧。现在这一带海上恐怕将有灾害吧?大海上的鸟兽,总是能预知并躲避即将到来的灾害。”这年,海上大风比较多,冬天又比以往暖和。文仲听了展禽的话,说:“这件事确实是我的错啊!季先生的话,不能不作为准则啊!”于是,他让属下写了三份竹简。

里革断罟匡君

【题解】

本篇讲的是里革劝谏鲁宣公的故事。鲁宣公不顾时令,夏季滥捕泅水之鱼,鲁大夫里革当场割破渔网,引古论今,批评宣公肆意捕鱼的行动。鲁宣公听了里革的劝谏,及时醒悟,虚心纳谏,不但不因里革的行动而恼怒,反而称赞里革。乐师存也及时进言,荐举里革,使“匡君”的主题更加突出。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 (1) ,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 (2) 。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 (3) 。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 (4) 。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 (5)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6) 。”

【注释】

(1)宣公:即鲁宣公。滥:这里是沉浸的意思。里革:鲁国大夫,断:这里是割破的意思。罟(gǔ);捕鱼网。

(2)降:降下。土蛰(zhé):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这里指在地下冬眠的动物。水虞:掌水产及相关政令的官员。罛(gū):大鱼网。罶(liǔ):捕鱼的竹笼。名:大。登:通“得”,求取。尝:一种祭祀,以应时的新鲜食品率先祭供祖先。寝庙:宗庙。古代宗庙分庙和寝两部分。供祀祖宗的前殿称庙,藏祖宗衣冠的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3)孕:怀胎。兽虞:古代官名,掌管鸟兽的禁令等。罝(jū):捕兽的网。罗:捕鸟的网。矠(cuò):刺取。槁:干枯。这里指干的鱼。阜:生长。

(4)罜(zhǔ):小鱼网。阱:为猎取野兽而设的陷坑。鄂(é):埋有尖木桩的陷坑。畜:储蓄,积蓄。

(5)槎(chá):砍伐。蘖(niè):从被砍过的树上新生出的枝条。泽:聚水的洼地。夭(ǎo):初生的草木。鲲(kùn):鱼子。鲕(èr):鱼卵。麑(yǎo):幼麋。鷇(kóu):待哺食的雏鸟。蚔(chí):蚁卵。蝝(yán):蝗的幼虫,是古人做酱的原料。蕃(fán):繁殖,滋生。庶物:万物。

(6)贪:贪欲。艺:限度。

【翻译】

夏天,鲁宣公到泗水的深潭中下网捕鱼,里革割破他的渔网,把它丢掉,说:“以前,大寒过后,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负责捕鱼的官员才计划捕鱼,他安排用渔网、鱼笱去捕大鱼,捉龟鳖等,拿这些去祭祀祖宗,同时这种办法也在百姓中间施行,这是为了帮助散发地下的阳气。当鸟兽开始孕育,鱼鳖已经长大的时候,兽虞这时便禁止用网捕捉鸟兽,只准刺取鱼鳖,并把它们制成夏天吃的鱼干,这是为了帮助鸟兽生长。当鸟兽已经长大,鱼鳖开始孕育时,负责捕鱼的官员便禁止用小鱼网捕捉鱼鳖,只准设下陷阱捕兽,用来供应宗庙和庖厨的需要,这是为了储存物产,以备享用。而且,到山上不能砍伐新生的树枝,在水边也不能割取幼嫩的草木,捕鱼时禁止捕小鱼,捕兽时要留下小鹿和小驼鹿,捕鸟时要保护雏鸟和鸟卵,捕虫时要避免伤害蚂蚁和蝗虫的幼虫,这是为了使万物繁殖生长。这是古人的教导。现在正当鱼类孕育的时候,却不让它长大,还下网捕捉,真是贪心不足啊!”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 (1) !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2) 。”师存侍 (3) ,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注释】

(1)过:过失,错误。

(2)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被称为“有司”。谂(shěn):规谏。

(3)师:乐师,名存。

【翻译】

鲁宣公听了这些话,说:“我犯了错误,里革便纠正我,这不是很好吗?这是一张很有意义的网,它使我认识到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让主管的官吏把它藏好,使我永远不忘里革的规谏。”乐师存在旁伺候宣公,说道:“与其您保存这个网,还不如将里革安置在您的身边,这样就更不会忘记他的规谏了。”

敬姜论劳逸

【题解】

本篇讲述的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教训儿子的一番言论。公父文伯退朝,见母亲敬姜正忙于纺织,他怕季孙发火反对母亲的做法。敬姜通过反复强调“劳则善心生,逸则恶心生”,教育公父文伯警惕和杜绝“淫心舍力”的恶习。对今天的家庭和社会教育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公父文伯退朝 (1) ,朝其母 (2) ,其母方绩 (3) ,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 (4) ,惧干季孙之怒也 (5)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注释】

(1)公父文伯:鲁国大夫公父歜,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其母为敬姜。

(2)朝:古时见君王称朝,拜见尊长也称朝。

(3)绩:纺麻。

(4)歜(chù):文伯自称。主:是主母的简称,古时对官宦家中女主人的称呼。

(5)干:冒犯。季孙:即季康子。时任鲁国的正卿,是季悼子的曾孙,敬姜是季康子从叔祖母,所以文伯这样说。

【翻译】

公父文伯退朝回家,然后拜望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线,文伯说:“像我公父歜这样的人家还要家中主母亲自纺织,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没有好好孝敬母亲吧?”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 (1) ?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2) 。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3)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郊之粢盛,而后即安 (4)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 (5)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 (6) 。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 (7)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8) 。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 (9) 。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10)

【注释】

(1)僮子:即童子。僮,通“童”。备官:充任官职。

(2)大采:五彩礼服。朝日:天子每年春分时节祭祀太阳的仪式。三公:指周朝行政中枢最高长官,包括太师、太傅、太保。九卿:指行政各级长官,包括冢宰、司徒、司马、宗伯、司寇、司空、少师、少傅、少保。师尹:大夫官。旅:众士。牧:州牧,这里指地方官吏。

(3)少采:三采礼服。夕月:天子每年秋分之夜祭祀月亮的仪式。太史:掌管史书及星历的官员。司载:掌管天文的官员。天刑:天体运行的法则。

(4)九御:九嫔,天子宫中的各种女官。禘(dì):天子祭祀祖先的大祭。粢(zī)盛(shèng):祭祀用的谷物。

(5)儆(jǐng):警诫、训诫。慆(tāo)淫:懈怠、放荡。庀(pǐ):治理。

(6)玄紞(dǎn):古人冠冕两旁用来悬玉的黑色丝带。纮(hóng):古代冠冕系在颌下的带子。綖(yán):覆在冕上的布。

(7)内子:古时称呼卿的正妻。命妇:古代称呼大夫的妻子。

(8)列士:士的总称。

(9)社:春社。烝:冬祭。功,农业收成。愆(qiān):罪过。

(10)淫心舍力:懒惰,不出力。

【翻译】

他的母亲叹了气说:“鲁国大概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无知的人占据高位,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吗?坐下,我来讲给你听。从前圣贤的君主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去居住,使他们在那里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然后加以任用,所以君主才能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改善生活;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百姓因为太安逸,所以不成材;贫瘠土地上的百姓由于勤劳,都趋向道义。因此天子每年春分穿着五彩礼服祭祀太阳,与三公、九卿了解、熟悉大地上五谷生长情况;到了日中的时候,考察国家政事和各部门工作,朝廷长官带领下属和地方官员辅助天子依次序去做百姓的事情;每年秋分又穿三彩礼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恭敬地观看天上变化所显示的征兆;到了黄昏时分,监督宫内女官,使她们把一切祭品料理干净,然后才去安睡。诸侯早晨办理天子交代的事情和命令,白天考察本国政事,黄昏检查施行法令的情况,晚上告诫百官,使他们不懈怠不放荡,然后才去安歇。卿大夫早晨考察完成管理范围的职责,白天研究处理政事,黄昏将经办的各项事务安排就绪,晚间料理家族事务,然后才能安寝。士人早晨接受学业,白天研习功课,黄昏复习,晚间反省是否有过错,没有过失,然后才能休息。从庶人以下的各类人,天亮劳动,天黑休息,无一日懈怠。王后亲手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瑱的黑色丝带,公侯夫人还要编织系于颌下的帽带以及覆盖帽子的装饰品。卿的妻子也做腰带,所有贵妇人都要亲自做祭祀服装。各种士人的妻子,还要做朝服。普通百姓,都要给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出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

“今我寡也,尔 (1) 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 (2) 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 (3) 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 (4) 矣!”

【注释】

(1)尔:你。

(2)修:勉励。

(3)穆伯:公父文伯的伯父。

(4)淫:贪图安逸。

【翻译】

“如今我是个寡妇人家,你职位又不高,早晚尽力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基业。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能躲避得了惩处呢?我希望你时常自勉:‘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你用这样懈怠的心思做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仲尼听了这件事,说:“弟子们要记住了,季家的老夫人不是一个贪图安逸的人啊!”

叔向贺贫

【题解】

本篇讲述的是一个教育故事。韩宣子忧虑贫困,叔向借晋栾氏、郄氏两大家族的兴亡史,认为富足豪奢会让人败坏道德,而道德败坏容易招致祸患,于是叔向祝贺韩宣子,并告诉他人应“忧德之不建,不应忧货之不足”。

叔向 (1) 见韩宣子,宣子忧贫 (2) ,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3) ,无以从二三子 (4) ,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注释】

(1)叔向,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xí),字叔向。

(2)宣子:即韩宣子,名起。

(3)实:指财富。

(4)无以从二三子:家境贫穷,没有供给宾客往来的费用,不能跟晋国的卿大夫交往。二三子,指晋国的卿大夫。

【翻译】

叔向拜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表示祝贺。宣子说:“我空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正为此事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1)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2)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3)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4) 。夫郄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5)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6) 。不然,夫八郄 (7) ,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8)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 (9) ,何贺之有?”

【注释】

(1)栾武子:晋国正卿栾书,武为谥号。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的田亩。古代军队编制,

一百人为一“卒”。宫:居室。宗器:祭器。宪则:法制。越:这里指栾武子的声名远播。

(2)刑:法,指前面的“宪则”。不疚:指栾书弑杀晋厉公而不被国人责难。以免于难:因此避免了祸患。

(3)桓子:栾武子的儿子。骄泰:骄慢放纵。艺:度,准则。略则行志:侵害法制,任意行事,指做违法的事情。假货居贿:把财货借给人家从而取利。贿,财。德:德望。以没其身:终生没有遭到祸患。

(4)怀子:桓子的儿子。修:研究,学习。离:通”罹”,遭受。以亡于楚:终于逃亡到楚国。

(5)郄(xì)昭子:郄至,晋国卿。公室:公家,指国家。其家半三军: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宠:尊贵荣华。泰:奢汰。

(6)其身尸于朝:把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绛:晋国旧都,在今山西翼城。

(7)八郄,五大夫三卿:郄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三个卿。

(8)吾子:您,古时对人的尊称。能其德矣:能够行他的道德。

(9)吊:凭吊。

【翻译】

叔向回答说:“从前的栾武子没有百人的田产,他掌管祭祀,家里却连祭祀的器具都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美德,遵循法制,闻名诸侯各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他的儿子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在传到他儿子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所造罪孽的连累,只得逃亡到楚国。那个郄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却横尸在朝堂之上,他的宗族也在绛邑被灭绝。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郄的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要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拜,稽首焉 (1) ,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 (2) 也敢专承 (3) 之,其自桓叔以下 (4) ,嘉吾子之赐。”

【注释】

(1)稽(qǐ)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仪,把头叩到地上。

(2)起:韩宣子自称。

(3)专承:独自承受。

(4)桓叔:名成师,号桓叔,晋穆侯之子。

【翻译】

宣子跪下来拜谢,并叩头说:“我韩起快要灭亡了,全靠您拯救并保全我。这不是我一个人敢单独承受的,恐怕我的祖宗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德。”

王孙圉论楚宝

【题解】

本篇讲的是晋人赵简子与楚使者议论楚国珍宝,公然挑衅楚国的尊严。楚大夫王孙圉访问晋国,晋正卿赵简子自以为强大,国家富足,看不起楚国。因而,他在楚国使者面前故意摆弄玉佩,轻狂探问楚国珍宝的价值,其意在挑衅楚国的尊严。对于赵简子无理的问话,王孙圉一针见血,直接回击,让赵简子无言以对,从而指出只有对国家有利的人才和物产才是珍宝,而非徒有其表的美玉。

王孙圉 (1) 聘于晋,定公飨之 (2) 。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 (3) 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注释】

(1)王孙圉(yǔ):楚国大夫。

(2)聘:聘问,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的相互访问。定公:姬午,晋顷公的儿子。飨(xiàng):用酒食招待客人。

(3)赵简子:即赵鞅,晋国正卿,又名志父。相(xiàng):赞礼者。这里指在礼仪中辅佐国君。白珩(héng):贵重的佩玉。珩,佩玉的一种。

【翻译】

王孙圉访问晋国,晋定公设宴招待了他。赵简子佩戴的美玉相互碰触发出声响,他担任这次接待到访使者的赞礼官。他向王孙圉问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道:“还在。”简子说:“你们这个宝贝价值多少呢?”

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1)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2) 。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 (3) ;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4) 。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 (5) 。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6)

【注释】

(1)观(guàn)射(yì)父:楚国大夫。训辞:这里指外交辞令。口实:话柄。

(2)左史倚相:楚国史官。左史,官名。倚相,人名。上下:指天上地下。说(yuè):通“悦”,欢喜。

(3)薮(sǒu):湖泽。不虞(yú):意料不到的。虞,意料,预料。

(4)共(gōng):通“供”,供给。宾: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招待。享:用食物来招待客人。

(5)好(hǎo):喜爱。币具:礼物。

(6)玩:赏玩的东西。

【翻译】

王孙圉回答说:“我们不曾把它当做宝贝。楚国所视为宝贝的,叫做观射父。他善于辞令,因此,能到各诸侯国办事,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作话柄。还有左史倚相,能根据古代典籍,来说明各种事物,时时对我们国君提供前人的成败事例,使我们国君不忘记先王的业绩,他还能上下博得天地神灵的欢心,顺应它们的好恶之情,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此外,还有一个大沼泽,叫做云梦,它连接着徒洲,这里是金、木、竹、箭、龟、珠、角、齿、皮、革、羽、毛等物产的来源。这些物产可以提供兵赋,预防意外事件;这类产物,可以作为礼物,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如果诸侯喜欢这些礼品,再用辞令来加以疏通,有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准备,又得到天神的保佑,我们国君也许可以不得罪于诸侯,而国家和人民也得以保全了。这些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白珩,只是以前君王的玩物,怎么会把它作为宝贝呢?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1) ;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2) ;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 (3) ;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4)

【注释】

(1)圣:原选本作“圣”,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国语》作“明王圣人”,今据改。

(2)玉:指用于祭祀的玉器。庇荫:保护。

(3)宪臧否:判断是非。宪,显示,表明。臧否(pǐ),指吉凶。

(4)哗嚣:喧哗。这里指响声。蛮、夷:古代对边远族群的泛称。这里是王孙圉的谦称。

【翻译】

“我听说能被称为国家之宝的,也只不过有六种:有才德,能创造,评判各种事物,并能辅佐治理国家的人,就把它作为宝贝。玉器可以保护谷物,不致有水灾旱灾,就把它当做宝贝。龟甲可以判定是非,就把它当做宝贝。珍珠足以抵御火灾,就把它当做宝贝。铜、铁金属可以炼制武器,足以防御战乱,就把它作为宝贝。山林湖泽足以供给财物用品,就把它作为宝贝。至于那些叮当作响,空有其表的美玉,楚国虽然是落后蛮夷之邦,也不会把它当成宝贝的。”

诸稽郢行成于吴

【题解】

本篇讲述了楚国诸稽郢向吴王求和的辞令。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两次攻打越国,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越王勾践采纳文种的计谋,派诸稽郢再去向夫差求和。诸稽郢的求和辞令中不惜卑辞厚礼,迎合越王狂妄自大的心理,最后不辱使命,说动了吴王,为楚国争取了休养生息的时间,等待复仇的时机。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 (1) ,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2) 。大夫种乃献谋曰 (3) :“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4)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 (5) ,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6)

【注释】

(1)吴王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吴王阖闾的儿子。

(2)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越王允常的儿子。逆:迎战。

(3)大夫种:即越国大夫文种。

(4)庸:用。

(5)申胥:即伍子胥,楚大夫伍奢的儿子,名员(yún)。简:习。

(6)决拾:射箭用具。决,一种骨头制作的扳指,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作钩弦。

【翻译】

吴王夫差领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在江上迎战他。越国大夫文种献计谋说:“吴国和越国都是听命于上天,大王您可以不用打仗。伍子胥、华登选拔和训练的士兵,在作战中还从来没有失败过。只要有一人会射箭,就有上百个人跟着射箭,从实力上来说,我们没有把握胜算。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 (1) ,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 (2) ,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3) 。既罢弊其民 (4) ,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 (5) ,乃无有命矣。

【注释】

(1)素见:预见,意料得到。

(2)约辞行成:谦卑地求和。成,缔结合约。

(3)伯(bà):称霸。

(4)罢(pí):疲惫。

(5)烬:灰烬。本文指遭受天灾和人祸之后的吴国破败的境况。

【翻译】

凡是计谋就必须预先料到它能够成功,然后才去执行,不能随意下令。大王您不如去摆兵布阵做好作战的准备,另外派人去约见对方并低声下气地去讲和,使吴国的民众高兴,再增强吴王狂妄自大的心理。我用卜卦来请问老天。上天如果抛弃了吴国,吴王必定同意和我们讲和,而不再满足于战胜我们,还必然会有称霸诸侯的贪婪之心。这样吴国百姓就会民力竭尽和民心不振,这是上天要夺去他们的食物,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收拾这种残局,吴国就再也没有存在的天命了。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1) ,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 (2) :‘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 (3) ,天王亲趋玉趾 (4) ,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5)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棰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 (6) ;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 (7) ;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 (8) 。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注释】

(1)诸稽郢:越国大夫。

(2)下执事:在吴王身边办事的人。在这里表示对吴王的尊敬,意思是自己地位低贱不配跟吴王直接对话。

(3)天王:天子,这里尊称吴王夫差。

(4)亲趋玉趾:亲自劳驾赶来。这里指吴王亲自参战。

(5)顿颡(sǎng);叩头。颡,额。

(6)一介:一个。晐(gāi):备。姓:庶姓。

(7)盘(pán)匜(yí):盥洗用具。盘,通“盘”。

(8)解(xiè):懈怠。解,通“懈”。

【翻译】

越王同意了他的意见,便派诸稽郢向吴王求和,诸稽郢说:“我国国君勾践派遣下臣诸稽郢前来,下臣不敢张显地拿着钱财礼物来给您行礼,我斗胆私下告诉您的属下说:‘从前越国自取其祸,得罪了天王。天王亲自来讨伐,让我王勾践知道他辜负了您,然后有宽恕赦免了他。君王您对于越国的恩惠,那是等于让死人复活,使白骨生出新肉。我王勾践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难,又怎敢忘掉天王您的恩赐?今天我王勾践再次遭受祸端,实在是时运不佳,我们是草野粗俗低下之人,哪敢忘记天王的大恩大德,而去计较边疆的一些小的冲突,以致再次得罪您的部下呢?我王勾践因此率领几位老臣,亲自来承担犯下的重罪,在边境上给您磕头请罪。现在君王您还不了解实际情况,所以盛怒之下带兵前来讨伐越国。越国本来是向您纳贡称臣的一块地方,君王不用鞭子驱使它,却屈尊用军队用对付敌国的号令啊。勾践请求缔结和约:有一个嫡亲的女儿,愿意将她送给天子做一个为您的宫殿扫地的宫中婢女;还有一个嫡亲的儿子,让他做一个捧盥洗用具跟随您任意驱使的人;春秋两季的进贡,绝不敢怠慢。天王您这样还要率兵讨伐我们吗?这也是天子向诸侯征收的礼制啊。’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 (1) ,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 (2) 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3) !”

【注释】

(1)搰(hú):掘。

(2)殖:扶植。

(3)秉利度义:权衡利弊与道义。

【翻译】

“俗语说:‘狐狸刚埋下又挖起来,因此无法成功。’现在天王您既然扶植了越国,美德已经传闻了天下,却又要灭掉它,这样天王您的努力就没有成绩啊。即使是四方的诸侯来侍奉您,又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呢?请饶恕勾践冒昧说完心中想说的话,还请天王您权衡利弊和道义,仔细考虑!”

申胥谏许越成

【题解】

本篇与《诸稽郢行成于吴》故事情节相连。越国派使者求和,申胥看破其中阴谋,劝谏吴王的言辞。对于越国派使者求和一事,吴国君臣有不同的反应。申胥看穿越国的伎俩,劝谏吴王要及时灭越,以免后患无穷。而狂妄自大的吴王夫差,不顾肘腋之患,一心只想攻打齐国妄想称王争霸,因此不理申胥的劝谏,答应了越国议和的请求。最终吴王是养虎遗患,被越国所灭。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 (1) ,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 (2) 。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 (3) ,吾振旅焉 (4) 。”

【注释】

(1)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有大志于齐:意思是要攻打齐国,北上称霸。

(2)而:你们。拂:违背。

(3)反:通“返”,指征伐齐国返回。

(4)振旅:整顿部队。

【翻译】

吴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打算对齐国采取重大的军事行动,为了保存实力,因此同意越国的求和,你们不要违背我的意愿。倘若越国已经悔过自新,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倘若它不悔改,等我征讨齐国返回,我再率领军队攻打它。”

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 (1) 。大夫种勇而善谋 (2) ,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 (3) ,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 (4) ,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 (5) ,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 (6) 弗摧,为蛇将若何?”

【注释】

(1)慑:恐惧,害怕。

(2)种:即越大夫文种。

(3)还(xuán)玩:摆弄。还,通“旋”。玩,玩弄。

(4)盖:崇尚。婉约:委婉而谦卑。从:同“纵”。诸夏:中原的其他诸侯国,如晋、齐、鲁、

宋、郑、卫等。钝:不利。弊:困。离落:离散。

(5)日长炎炎:蒸蒸日上。炎炎,兴盛的样子。

(6)虺(huǐ):小蛇。

【翻译】

申胥劝阻说:“不能答应越国的求和啊。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越国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会把吴国玩弄在股掌之中,来实现他的愿望。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我们自己受伤害。使我们的武器损耗、军队困顿疲惫,百姓流离失所,国家一天天衰落下去,然后他毫不费力地收拾我们的残局。越王在国内讲信用,爱百姓,四方百姓都归附他,五谷丰登。时间久了,国力将一天天兴盛强大起来。趁我们还可以战胜它时攻打它,如果蛇小不打,等它长成了大蛇,又将怎么对付呢?”

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 (1) ,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 (2) ?”乃许之成。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 (3) ,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4)

【注释】

(1)奚:为何。隆:重视、抬高。

(2)春秋:春秋两季的阅兵。曜(yào):炫耀。

(3)口血:结盟时杀牲饮血以盟誓。

(4)荒成:指口头达成协议。荒,虚,空。

【翻译】

吴王说:“大夫你为什么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我们在春秋二季怎么炫耀兵力?”于是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要求。将要订立盟约的时候,越王又派诸稽郢推辞说:“您认为盟誓仪式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足以保证信义了。您认为盟誓没有效果吗?您统帅的军队的威武便能使唤我们,为什么您要看重鬼神而轻视自己的威力呢?”于是,吴王便同意了越王的提议,只是达成和约,没有举行盟誓仪式。 mgT+tM3f3p0k/A3wKqJJ3r4D26oE7orgRj0n8Wld9K8tnP4HgjGaRcxmgDtgS6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