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影响最大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结果都来自于行为,而行为来自于思想。早期家庭成员的思想、言行和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种植一个思想行为的“种子”,并形成日后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态度和自我性格,从而影响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人都有着获得完善人格的需求,也正是这种需求赋予了人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使人的行为和准则具有更高的价值,使人的创造力得到了不断的发挥,并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幸福的家庭、和谐进步的社会。这些能力的施展都源于一个人的人格表现以及对社会、家庭、自己的认知和了解。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与命运。而这些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言行,以及家庭成员的序位关系。所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都坚持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方式将决定孩子未来人格是否健全。

余秋雨先生在谈到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曾这样说过:“我小时侯,物质生活非常匮乏,文化教育非常落后,周围的家长常常以打骂来迫使孩子用功,以便以后能找到相应的所谓好工作。这些喜欢打骂孩子的家长不知道,打骂很可能剥夺了孩子本来就很脆弱的人格尊严,这比用功不用功的事情严重得多。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来感谢我的父母,因为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使我在应该建立人格的时候建立了人格,在应该拥有尊严的时候拥有了尊严。”

记得有一次我在惠州做演讲时讲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行为,很多都是来自于自己曾经的经历时,突然一个身材魁梧、脸色灰暗的四十左右的男士跑上台,对我说:“老师我突然想起,在我小时候,我做军人的父亲每次看到我不听话时都会这样用手抓着我的头往墙上撞。”他边说边用手抓起了自己的头发,做着往墙上撞的动作,眼中满是怒火,脸上愤恨无比。接着他用手将自己的头发掀起,让我看他头顶上的伤疤。我对他说:“请你模仿一下孩子惹你生气时你打他的样子。”这时,他继续握紧拳头做出了抓住人的头发往墙上撞的样子,只是这次他的脸上不再有刚才的怒气了。我说:“请你告诉我,父亲打你的时候,你感受如何,有什么情绪,当时想对父亲说什么?”他说:“我非常的害怕,也很恐惧,很想说‘不要再撞我的头了’。”于是,我让他做刚才用手抓住孩子的头发往墙上撞的动作,并不断重复“不要再撞我的头了”这句话,当他重复这个动作和这句话到第六遍时,内在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出来,刚才的平静变成了愤怒,到最后居然大声叫喊起来,在场的六百多人一下子就被这一情景震惊了。

看着他用手抓住自己的头发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刚才那句话,我知道,虽然只是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但这对于他来说却是一种完全的释放与解脱。一个人被压抑的情绪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释放,那么,一旦遇到相同的情景就会将那深藏的情绪再次激发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遇到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时却会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反应。谁又能想到,早年经历中产生的情绪会一直蕴藏在潜意识中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自己被父母打过的经历会如此完整地复制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更为可悲的是,作为家长,我们很多人还总会为自己的行为赋予爱的名义。

经过几分钟的释放后,他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这时我问他:“现在你能理解你打孩子时孩子的心情吗?”他说:“他也是恐惧和害怕,也很想对我说‘不要再打了,我很害怕’。”他禁不住哭了起来。不同的是,他这次哭不是因为唤醒了自己被父亲殴打的回忆,而是为自己打孩子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而自责。我上前和他做了个深深的拥抱。霎时间,我感到一股能量在那一时刻开始流动起来,台下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共同见证了一个奇迹,看到了一位父亲成功地阻止了自己的不幸在孩子身上的轮回。那天原定两个小时的讲座讲了四个小时,结束时,那位男士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我现在全身轻松了很多,感恩老师!”说着,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天下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不可替代的。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很容易受父母情绪的影响。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应该打骂孩子。但是,不打骂孩子并不代表要溺爱孩子。很多家长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用溺爱代替了打骂。

小敏的父母对她百般宠爱,年幼时事事如愿。等上学了,在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住,回家就乱发脾气,每天的家庭作业也是由父母代笔完成;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试不及格,父母找关系说情。渐渐地,女孩养成了依赖习惯,不努力上进。上小学就留了一级,初中更是没考上去最后还是母亲通过关系把她送到一所乡镇中学读了初中,自己更是一点自立能力也没有,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有一对夫妻,中年得女,甚是欢喜,自然视为掌上明珠,只要女儿高兴,他们做什么都愿意。孩子从小就随意打爸爸的脸、揪妈妈的头发,甚至,只要孩子不高兴就可以拿他们夫妻俩出气,让他们互相打耳光。对此,夫妻俩非但不加以制止,还笑孩子好玩,觉得自己是在享受“天伦之乐”。在这样的环境中,女儿一天天地长大,一不高兴就会摔东西,打父母也成了常事。为此,他们夫妻整天哀叹不已,可这又能怪谁呢?是家长没有原则、没有理智的爱和纵容害了孩子。

可曾想过?溺爱也是一种剥夺!家长过度的关注与保护会剥夺孩子在逆境中建立人格、获取尊严的机会。孩子需要的是独立的人格,溺爱会剥夺他的独立性,让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让他自卑多疑……永远无法自立!

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素质与修养,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很重要的影响。要想使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要用自己的言行和良好的教育方式去逐步完善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从广义来讲,完善的人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品格的发展达到高度成熟;二是人际关系的发展达到和谐——首先在家庭,然后扩大到社会;三是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有创造能力的工作者,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教育应当提倡并实施道德指导,帮助受教育者达到人格成熟。教育应当传播关于家庭和谐及成为良好社会公民的行为规范。教育应当传播从事某种事业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机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YhiMROjSDyXpM2YTlDPeo3HqDyWIjPaeFcVD+5y+0cgB+rB2genOrlmAdigQ+i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