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上班时没有多余时间陪孩子,那么节假日要多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或者一家人出去野餐,以此增进成人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节假日全家出游不但可以使孩子体验到父母对她的爱,父母也可以缓解一周以来的工作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常见一些家庭中,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中有一些沟通误区,这也是应该极力避免的,那么父母在与女孩沟通中要注意哪些沟通误区呢?
误区一:对女孩严,对自己宽。
不知道众多父母有没有意识到,孩子就像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平时说话做事言行失准,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比较缺乏说服力。要记住,孩子是用放大镜来看父母的,她不反驳你不一定就是接受你。家长如果自己说一套做一套,教育要求孩子又是另外一套,就很难被孩子在心里认同和尊重。所以家长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
误区二:期望值过高。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为孩子排忧解难,而不要无休止地对孩子要求这个、命令那个。因为,当家长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孩子必然会产生反感,特别是如果家长期望值过高,孩子达不到,更会产生心理负担。时间一长,随着这种反感的积累,“代沟”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对父母“高压”下的必然反应了。所以家长应该明白: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更会加深亲子间的“代沟”。
有一位父亲,曾经试着和女儿互换角色做小游戏———女儿当父亲,父亲做女儿。“父亲”向“女儿”提问题:“人家挣1000元,你怎么挣800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楼呢?人家有高 级职称,你怎么还是助理呢?”这位真正的父亲虽然很有涵养,但最终还是受不了女儿这样的提问而大发雷霆。父亲认为女儿怎么能不看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老子挣大钱、住好房、有高级职称呢?通过这个游戏,最终他悟出道理,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也得合情合理,实事求是。
误区三:缺乏耐心的教育说理,采取粗暴的打骂方式只能加深代沟,不能有效的解决亲子间的问题。
打骂教育,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代的家庭中,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教育方式。打骂是对孩子犯错所采取的一种不良的处理方式。父母的目的本是为了使孩子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明确努力的方向。但是,打骂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往往还会增长孩子的消极情绪。
误区四:父母过多地唠叨,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利于交流。
有关教育专家在对亲子的研究中发现,有些父母与孩子从早到晚只会说三句话。孩子早上起床时:“快点起来,到点了,快点快点;孩子出家门时:“上课要注意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放学早点回家。”孩子放学回来时:“考了多少分,被老师批评了没有。”教育专家把父母的这些“唠叨话”当作“正确的废话”和“无效的命令”,因为这不仅使孩子十分反感,甚至很多孩子就不把这些话当时应记住的话。
误区五:父母喜欢揭孩子的短。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正常的,并且有时孩子对自己的毛病也有改正的想法,作为父母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进行诚恳的提醒,给孩子改正缺点的勇气和力量。
女孩比男孩更加敏感,如果女孩犯了错误,心里会更加脆弱,更需要父母的谅解与安慰。而有的父母则不是这样,当孩子在改错的过程中再次犯错时就把孩子的承诺当话柄,来刺激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对此不仅懒得听,而且逆反心理会加重,这样就会加深“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