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常常为教育女儿感到头痛,觉得女儿与自己的思想观念距离太大,而孩子有时也会抱怨父母顽固守旧,过分干涉自己的社会交往、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这都是亲子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互不相让造成的后果。因此,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代沟”是客观存在的。
李妈妈与女儿时时刻刻隐藏着“战争”的危机,导火索总是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女儿染了发,美滋滋地哼着歌回来。妈妈见了,很不高兴地说:“怎么?我辛辛苦苦生了你,黑头发还委屈你了?染得七红八绿的,好好一个脑袋,成调色板了!你整个—变色龙啊!”女儿说:“哎哟,妈,这都什么世纪了,尝试尝试新事物不行啊?”
女儿班里组织春游,拍了很多照片,其中有几张女儿和男同学的合影,且距离按照“老同志”的看法来衡量,过近(其实,那距离实际上确实没什么)。妈妈说:“这是谁家男孩,靠你这么近干嘛?哎,长得又不好看,你还美滋滋的,唉,现在的女孩!”女儿说:“您那么封建干嘛?不就是照张相吗?大惊小怪的,再说了,那都是我的同学!”
女儿出去旅游,从外地回来,给妈妈带了礼物。妈妈说:“你乱花什么钱,带什么礼物啊,羊毛还不是出在羊身上?花那钱干什么?”女儿说:“这叫借花献佛,等我以后赚了钱,给您买更好的。”
女儿零花钱总是告急,妈妈说:“你真是不会计划啊,大手大脚地花钱,看你以后自己赚不了那么多钱怎么办?想想我们小时候……”女儿说:“行了,您那个时候,一根冰棍才三分钱呢,对吧?可现在什么时候了,能比吗?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水涨船还高呢,我那点儿零花钱,花得已经够节约啦!”
案例中妈妈与女儿的几个生活场景在现今社会很普遍。现在的女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她们在家中没有伙伴。女孩因为性格比较温柔细腻,所以寂寞和孤独常常让她们更渴望与父母的沟通。而且,社会和父母的期望、学习的压力也会经常使她们透不过气来。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她们的心意,她们就会表现出急躁、委屈等不良的情绪,无法正常地与父母交流。其实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想法并不比大人少,比如,我们来听听下面案例中一些孩子的心声:
“我妈这人事儿特别多,对我管得特别严,啥事儿都要干涉。比如说,我每天能去哪儿,几时准时回来;能说哪些话,能做哪些事儿;买什么衣服、怎么穿,都得听她的;电视看几个小时,看哪些频道……我妈都会吩咐我,甚至连用哪个牌子的卫生巾都得我妈说了算。”
“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有些事自己应该可以做主了,可在我们家,根本没有民主可言。上回去我同学家玩儿,我妈规定我晚上9点必须回家。我就迟到了半个小时,回来我妈就唠叨了我一个钟头,竟然还说:别说半小时,给你规定的时间你迟到一分钟都不行。现在我每天都觉得特别压抑,都喘不过气来,家里好像牢房……”
案例中孩子的怨气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父母与孩子有“代沟”。父母肯定都是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管,怎么管,爱,怎么爱,真的有学问。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案例,这是一个母亲的日记:
这天晚上,女儿写完作业后跑到我身边一把抱住我,头埋在我的胸口一动不动。我有些诧异,问:“宝贝,你怎么了?”半晌,女儿抬起头来一脸的不悦,说:“妈妈,今天我很不高兴,因为我们班有个男生说了一句很恶心的话。”“是吗?说了什么话啊?”女儿不好意思地看看我,“他说我们班的某某喜欢我。”说完,女儿不安地低下了头。
我不禁笑了,才10岁多点儿的女孩啊,竟也会为“喜欢”而伤脑筋了。我问她:“有人喜欢你,你不高兴吗?别人喜欢你,说明你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女孩,想跟你在一起玩儿,这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你怎么还不高兴,难道你不想让大家都喜欢你吗?”
女儿迷惑地睁大眼睛看着我,说:“可是,他还说某某要跟我结婚啊。”
我愣住了,没想到现在的孩子成熟得这么早,知道男女互相喜欢就是要结婚了。我又问女儿:“你知道结婚是什么意思吗?”女儿迟疑了一下,说:“就是……就是要住到一起,像爸爸妈妈一样。”我心底又吃了一惊,女儿对“结婚”的意思领会得还是对的,该怎样去引导她正确对待这件事情呢?
想了想,我抱着她说:“被别人喜欢是件好事,同学说某某喜欢你也没什么不对,但他说某某要跟你结婚这可就不对了。因为结婚是大人的事情,是要等到你们都长大成人,学业结束,开始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做的事情。这个同学也还小,不懂得结婚的意思,他只是说说而已,你不必为他说这样的话而不高兴,只当是个笑话听吧,不要在意,好不好?”女儿乖巧地点点头。
这个母亲就是一个能和孩子平等对话,也听得懂女儿心声的母亲。任何一个女孩都是独特的个体,其心理特点具有发展性、多变性、可塑性,她们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烦恼,如果父母不了解女儿的心声,所用的教育方法不对,亲子双方都会感到痛苦,而且会白白浪费许多精力与时间。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指导,但更需要父母的倾听。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女孩就是因为和父母之间存在“代沟”而想不开最后寻短见,她们的父母都不明白女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伤害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女孩有异常的行为发生,通常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与宣泄,转而毁灭自己,做出令父母无法接受的结果。
她是怎样交友的?她和哪些同学交往比较密切?她有哪些高兴的事、有哪些烦心的事?她怎样评价学校的老师、同学,是客观还是比较偏激?她在学习上有哪些困难与压力?她愿意把自己的烦恼与困惑都说出来吗?面对自家女孩的这些问题,父母是否都考虑过呢?还是只注意到她的成绩而忽略了她成长中的其他方面呢?
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和女儿的关系是对等的,他们会尊重女儿,会常与女儿沟通,因为他们懂得,这是他们了解自己女儿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亲子关系和谐了,女儿就比较情愿与父母交流,这也有助于父母向女儿施教。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就容易产生“代沟”。那么,作为父母怎样才能消除“代沟”、加强和女儿沟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