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金融科普与辟谬THE TRUTH OF FINANCE

著名财经评论员 余丰慧

关于金融,国人受经济学家影响最多、指责最多的是M2,为此,笔者曾于2013年2月至3月写了几篇“被妖魔化的M2”系列文章。引发所谓“货币超发”争论的是一位相当有知名度的经济学家。后来被更多经济学家和众多媒体衍生得出中国M2/GDP高达160%或更高,美国不到80%等论调。再后来被另外一些“专家”衍生为美国法定M2/GDP不能超过70%。更有甚者将M2减去GDP得出货币超发的具体数,这种言论流传甚广,颇具煽动性。

早前,笔者曾就美国是否有法律规定M2/GDP比例限制问题,向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王健咨询过,他们介绍美国没有这个法律规定。

至于台面上经济学家为何在金融问题上屡屡犯常识性错误,笔者也分析过。

其一,从历史上看,经济学历史较为悠久,而金融学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在西方兴起,现在知名的经济学家基本都未系统学习过金融知识,有的压根没看过《货币银行学》,最多看过金融小说类货币阴谋论而已。而现在年轻的经济学家(三十岁上下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工作过的)懂金融的还是很多的,然而,他们却很不出名,而不懂金融的老的经济学家却有很大的话语权。

其二,与教育体制有关。在上学时,一般学习经济学的可以不学金融学,但是,学习金融学的必须要学经济学,因此,在中国不懂金融的经济学家大有人在,而不懂经济的金融学家十分罕见。

其三,很多人误以为金融学是经济学的分支,懂经济学的肯定懂金融,这是严重误会,看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中那些经济学家委员们就清楚了。相反,懂金融的大多懂经济,因此,在中国,金融学家提出经济上的荒谬建议十分少见。

其四,经济学家拒绝学习金融。也许是时间紧——要出书、出席各种公共场合,当然,金融学十分难学。

我在一篇文章中调侃性地写到过:“那些成天嚷嚷要降低中国M2增加美国M2的经济学家们,我给你们集体指条路:把你家在中国的存款取出来,存到美国去,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把中国通胀原因归根于货币超发就顺理成章了。我觉得中国的通胀是成本推动和贪腐造成,这一论点在2013年3月提出并在随后一年得到验证,的确很不容易!我还批驳了著名学者关于反贪影响经济发展的谬论。

另外一个引起广泛争论的热点是外汇储备中购买美元和美国国债比重很大,一部分人建议外储多元化;部分“黄金教主”建议购买黄金;还有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建议把外汇储备分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是香港一位政协委员痛心疾首地表示,中国购买“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债券的数千亿美元随着“两房”的退市而打水漂了。真相到底如何?

在2008年之前,受到攻击最多的是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在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中被贱卖了,这种声音在随后的大熊市中渐渐销声匿迹了。而在当时,笔者多次批驳了所谓的“贱卖论”,曾指出衡量是否被贱卖不能建立在银行股价的K线图上,也写过《建行破发让贱卖论破产,贱卖论的理论基础不能建立在牛市K线图上》。其实,建行和其他银行真的破发甚至跌破净值了。这能证明银行卖贵了吗?自大熊市以来,所谓的银行贱卖论销声匿迹了,在牛市的2007年前后是何等猖獗!

银行是垄断暴利吗?如果普通老百姓这样说说也就罢了,而作为在职领导这么说就不大合适了。另外,一些官方媒体对银行业务不熟,动不动指责人家洗黑钱之类,银行有嘴难辩,不过,总需要专业媒体站出来。很庆幸,2013年年初,国内一片指责央行货币超发之际,当我写出“被妖魔化的M2”系列后,国内财经媒体隔空支持、声援,用专业的角度解读,一举扭转了错误的舆论,反贱卖论也在当年得到财经媒体的支持。在此致谢! qfzRbgcb67rry7rM7HPhrkvPiZ2mif3D5hoyJ3hefPuuzxWnA6WdZ8+zv/qzBN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