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把自我修养看得极其重要。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于人有修养,修养是人的立世之本。《大学》对人的首要要求就是修明其德,而且是先修己德,再由自己的修德,推及于人,最终“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自我修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之一,成为社会所维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历史上的贤德之士都是自我修养极高、修身自省的典范。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都是有修养有道德的古代圣人,他们都是通过严格的修身而具有了高尚品德的人,同时他们的品德又使他们获得了“博施民而济众”的功业,为后世之人做出了榜样。

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正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的物质发达,令人眼花缭乱,所以如果不注意修养自身,保持应有的道德操守,我们就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而加强修养,为自己设置道德底线,是当务之急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人终生必修的功课。人不能没有信仰和追求,更不能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道德的底线,所以如果想成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内心,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严于律己,慎独从事,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的养料和精华,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得更好。 Js+anPs1VX3aY3ZrdqCK1sqjNeOdVGktUzcQQ4e8sGv0q7TxjToWQROmaUK5S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