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克服紧张,加强训练

我国很多地方有重书面语轻口语、重文才轻口才的偏见,很多人不重视口才的锻炼,甚至担心口才好被斥为“油腔滑调”、“摇唇鼓舌”,所以经常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久而久之,他们在人前一开口说话就情绪紧张,结结巴巴或者啰啰唆唆说不清楚。所以要想在大庭广众之下语言流畅,说话、演讲水平高,首先应该克服紧张情绪,根据不同场景有针对性地加强语言训练。

说话的一般原则是越简明越好,像口头禅之类的能避免就避免,粗俗的语言更是不可取,太深奥的词也不要多用,而满口新名词,即使用得恰当,有时也会让人听得似懂非懂。

1.增强语言能力,克服演讲中的难题方法

运用语言的能力越高,社交活动的成功性也就越大。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能算是很善于讲话的人,但也不是对讲话艺术一窍不通。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懂得一点讲话的方法、技巧,但因缺乏科学的方法而不能算作语言高手。 假如你想把讲话的能力提高,请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谈话、讲话,然后针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自测一下,就可知道自己的讲话能力如何。

(1)是不是在熟识的人面前,有很多话可说;而在陌生人或许多人面前,觉得无话可说,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是不是常常无意中说了些别人禁忌的话?当发觉自己的话使别人反感时,又不知如何是好?

(3)跟别人谈话时,自己的态度有没有不适宜?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4)是不是自己的谈话东一句西一句地没有条理,言之无物,是不是很难找到大家感兴趣的谈话内容?

(5)是不是经常和别人发生争执,常常被人说成“固执”?是不是能够很自然地改变谈话内容?是不是能引出别人的话题?

(6)能不能把自己所要谈的问题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适应不同的谈话对象?

(7)是不是在遇见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见时,只会重复自己已经说过的话,而不是讲出新的道理来说服他,或者不知该在何时结束谈话?

(8)说话的声音是否悦耳,口齿是否清楚?

(9)是不是常用一些不文雅的词?

据研究,影响当众表达的因素及障碍有以下几方面:

(1)讲话喜欢谈“面”上的事情,哲理、概念挂嘴边。

有些人谈具体事,不重细节、情节,只是笼统地叙述,满口的形容词、副词,给人留下“满口空话”的印象。实践中,人们在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发表见解时,为了使对方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领会要领,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问题的本质特征表达出来,以达到一语中的、以少胜多的效果。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英国人波普说:“话犹如树叶,在树叶太茂盛的地方,很难见到智慧的果实。”当今语言大师们则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说话水平的最基本要求。而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固然难得,但善于概括、一语中的才是高手。

两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远征印度,时值盛夏,将士们口干舌燥。国王无奈,派人四处寻找,结果只找来一杯水。国王高举水杯,对将士们喊道:“现在已经找到一杯水,有水就有水源,为了找到水源,前进吧!”说完,便将那杯珍贵的水倒在地上。将士们受到鼓舞,群情激奋,顽强地向前线冲去,很快夺取了战斗的胜利。试想,倘若国王自己把水喝了,再发一通冗长的训示,恐怕是不会起到“群情激奋”之效的。

很多人都具有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且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达的能力,这种语言的效果和影响确实非同一般。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在一次溯江视察途中与同船的船员们握手时,有一位工人却缩着手,面对总统腼腆地说:“总统,我的手太脏了。”林肯听后笑道:“把手伸过来吧,你的手是为联邦加煤弄黑的。”短短一句话,听似极为平常,却高度概括,得其要领,充满感情。

事实上,不管世事多么复杂,不管思想多么深奥,说到底,就是那么一点或几点经过概括和抽象了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精华,是核心,是本质,只要抓住它,就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产生“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

(2)不知说什么,不知怎么说,说话条理性差。

有些人在一些场合,被人邀请当众说几句时,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不知说什么好。即使是自己想借某一场合,谈一下自己的想法或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一时就是找不到想要说的话。有时自己是主人,或自己是主要嘉宾,也有话想说,可一到临场,就不知怎么说效果才更好些。在说服、打动别人时,更是没有思路,不知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或不知应突出什么重点,往往颠三倒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言不搭后语,有时甚至连自己也绕了进去。

说话有条理非常重要。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也是很重要的事。

(3)思维单一模式,说话欠灵活,欠机智,少幽默。

有些人有时面对他人的提问,思维跟不上去,尤其面对一些敏感的话题,常尴尬地不知怎么说;有些人在讲话的过程中,想幽默一下,可往往又运用得不是恰到好处,反而给人“画蛇添足”、“东施效颦”之感。

说话明明白白,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会说话的人,可以完整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很完整、很动听,使别人很乐意地来接受。说话者还要有随机应变,随时了解对方意图的意识。

假使你有心改善当众说话紧张的习惯,就用个本子,逐项地记下要改善的每一个问题,并且把已有的经验也记录下来。例如,要记下来究竟在什么人面前感觉到无话可说,是领导、同事或陌生人,还是由于什么原因。每天留心地默记下这一天跟别人谈话时的情形,到一个星期结束后再在本子上冷静地分析应该先改进哪一点。

如果你发现自己说话爱和人“抬扛”,一定要改善语气和态度,使讲话语气更加温和,这样自然就不再会让人讨厌或与让人有你故意“抬扛”的感觉了。

发现了自己讲话的不足,就要加强训练,首先要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知识积累;其次,学会有条理讲话,让语言表达简洁扼要,有逻辑性,同时还要找机会多说话,多练习。任何一个人若能这样坚持,在三个月内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进步。

口才好的人实际上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中逐渐掌握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的。所以人只要端正了态度、有自信并辅以正确的方法,说出来的话就会显得有力而且够分量。但前提是人要勇于尝试,从尝试的结果中,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关键,然后持之以恒练习,口才自然就会越练越好。

2.想演讲,首先要自信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面对人们做演讲的时候,一踏上舞台,就好像是迈进了“雷区”一样,你的腿,你的手,甚至你的舌头都在无法控制地颤抖?如果是这样,要找出原因。是缺乏信心还是期望过高,诸多的心理压力都会影响演讲的最终效果,所以,演讲者在演讲中必须解除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这样才有助于演讲的成功。

演讲是一种口才训练,有些演讲者在上台前,就告诫自己一定要成功。这种心理,往往造成了演讲者的紧张。那么,如何缓解紧张的心理呢?演讲者在上场前应告诉自己:“我刻苦练习了,只要发挥出应有水平就可以。”但还有一些演讲者,知道自己的某些弱点,如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言语技巧训练不足等,就有这样的疑问:“我能行吗?”这个疑问本身会促使演讲者夸大自己的弱点,从而对演讲丧失信心。其实,缺点人人都有,在千百双眼睛注视你时你所需要的只是要扬长避短。所以,演讲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且不可妄自菲薄。

除了缺乏自信以外,有些演讲者总是喜欢在演讲前就给自己确定一个不太现实的目标,诸如“我的演讲会有如何如何的轰动效果”、“超过某某不成问题”等。由于有这些杂念,演讲者常常会因此而失去本可以成功的演讲。

生活中我们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在家人、同事及熟悉的环境中可以侃侃而谈,但是换一个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换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变得紧张,有的人甚至不能自持。这都需要多练习讲话技巧。

口才是一门学问,当众讲话更是一门艺术。大凡有发言的机会,首先要调节好心理,要敢于说话,脸皮不要太薄,不要怕,不要躲躲闪闪,更不要说一些“我不会说,说得不好”之类的“丧气话”。因为,越是这样,人越不敢讲话,甚至容易给人留下哼哼唧唧、唯唯诺诺的印象。“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的人,是不会给人留下好感的。

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提高讲话能力的手段。只有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应对各种情况下的讲话才能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人要多学习,不只是从书本上学,还要多与各阶层的人接触,并用心从中学习有益的讲话技巧。要大胆地与周围人、社会人接触,增强自信心理。自信能带给人一种力量感、一种强烈的掌控感。

法国历史上传奇总统戴高乐在题为《谁说败局已定》的演讲中讲道:“那些身居军界要职的将领们已经组成了一个政府。这个政府以我们的军队吃了败仗为由。毫无疑问,我们确实吃了败仗,我们陷于包围之中。我们之所以受挫,不仅是因为德军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飞机、坦克和战略。正是这些,使我们的军队不知所措。但是难道已经一锤定音,胜利无望,败局已定吗?不,绝不如此!请相信我,因为我对自己说的话胸有成竹。我告诉你们,法兰西并没有失败。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有朝一日扭转乾坤,取得胜利。”

看,戴高乐将军多么自信!他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后,以一位领袖所具有的宏大气魄,断然否定了暂时的失败,表现出了对困难的极大蔑视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3.初学演讲要修的必修课

演讲分常规演讲和即席演讲。即席演讲也叫脱稿演讲,是基本不做准备的说话方式,一般都是临场发挥,是口才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一个人能力的方方面面,达到即席演讲水平,一定要注重以下能力的训练: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机敏能力。

初学演讲的人,往往有着迫切的成功欲望,却也容易走上两个极端:或者轻视理论、盲目实践;或者死抠理论、忽略实践,结果都是屡讲屡败,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前者忽视了演讲作为一门严肃的学科所具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忽视了对演讲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企图凭借浅薄的个人经验去盲目摸索或简单模仿而形成高水平的演讲能力,这种做法,要么单纯地把演讲能力等同于口头表达能力或普通话水平甚至演讲稿的写作水平,以偏概全;要么专在身体语言上下功夫,钻牛角尖;要么错把演讲理论当成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以几个演讲名人的某次演讲或几句名言作为指南,夸夸其谈;要么视理论为要诀,一招一式都非得从书本上讨说法,被理论束缚住了手脚。上述等等,都不是演讲技巧的真谛,如此练习,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

没有一个人的演讲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实践形成的。演讲除了要系统地掌握有关演讲的知识、演讲稿的写作、表达技巧等知识,还要知道常规演讲和即席演讲这两种常见的演讲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些演讲者往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认为常规演讲是念稿子或背稿子、装样子,是人人皆可为的没水平的表现,而即席演讲则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口才,所以一味追求即席演讲而竭力否定常规演讲。更有甚者,初登讲演就毫不准备或只拿个简单的提纲就“即兴演讲”一通,渴望出口成章、一鸣惊人,结果往往是语无伦次、漏洞百出。即席演讲能力固然能真实体现演讲者的水平,但并非以“没有准备”为其根本特征,并非如演讲大家所批评的那种信口开河、胡讲乱说,向群众哇哇叫的老鸦声调,而“兴之所至,有感而发”才是它的灵魂。备有演讲稿的常规演讲,也并非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或背诵讲稿,即使是十分严肃郑重的会议上非照稿宣读不可的,也应该是边看讲稿边看听众的。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常规演讲中,一些演讲者为了追求理想的演讲效果,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地从当时、当地听众的实际出发运用一些即兴技巧,放弃准备好的演讲稿,即席发表演讲。这些事实都说明常规演讲和即席演讲之间并无非此即彼的矛盾。一个演讲者高水平的即席演讲能力离不开常规演讲能力的培养,而一个只具备常规演讲能力、缺乏即席演讲能力的人,也只能算是演讲台上的“半桶水”。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脚踏实地地进行长期的文化修养、心理品质、思维方式、语言技巧等各方面的艰苦训练,全面培养各种说话及演讲能力。

即席演讲时,可以摘抄讲稿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以备急用。而常规演讲,也应该尽可能地把内容背下来。另外要把摘抄出的一些重要内容放在兜里而不是拿在手中,因为拿在手里会让你产生依赖心理,会不时地想看看它们,这就更强化了人的紧张情绪。

演讲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在登台演讲前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情绪登台演讲。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充满了感情的演讲者,常常使听众和他一起感动,哪怕他所说的什么内容都没有。”因此,可以看出,饱满的情绪能吸引听众、感染听众、打动听众。

演讲是一种双向交流,演讲者在登上讲台之后,就要学会与听众交流,随时注意听众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只有如此,你的演讲才会是适时的、得体的,也才会是成功的。

演讲者千万不要自恃自己高于听众,而不把听众放在眼里,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在演讲中,演讲者与听众往往也是可以“讲听相长”的。

4.平日口才训练要得法

口才并非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需要后天的刻苦训练。古今中外历史上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讲演家、雄辩家,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下边是几种简单、易行、见效快的口才训练方法。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快速的朗读。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演讲者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初练时,可以找一篇演讲词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进行朗读训练。一般情况下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一般在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地发出来的话,那么提高速度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

速读法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训练了,不需要任何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在速读训练中你也可以请人旁听挑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哪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进行改进,当然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记忆是训练口才绝对不可少的一种因素。记忆力不好,要想培养出好口才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有可能出口成章。如果你的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再伶牙俐齿,也无济于事。

背诵,并不单单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词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演讲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是要“诵”。“背”这个字正是对演讲能力的培养;而“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朗诵”。它要求演讲者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训练一方面是要培养演讲者记忆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其口头上的表达能力。

背诵法,很显然与前面讲的速读法不一样。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是在“准”上,也就是背的演讲词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不能出任何差错。

背诵时,对选定的材料进一步分析,并充分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要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情感;其次,对所选的演讲词、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地表达内容;再次,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背诵法的训练最好能有专业人士指导,特别是能在朗诵技巧上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可以找其他人帮助,请他根据自己背诵的情况指出不足,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模仿法

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人在练口才时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学习。如此天长日久,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模仿时,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强的人,将他讲述的几段最精彩的语言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二是专题模仿。如果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在一块,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而后大家再轮流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为了提高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但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模仿时,尽量要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一些错误东西带进去,否则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了。

三是要随时地模仿。我们在听广播、看电视和电影的时候,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们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还会增加你的词汇积累,增长你各方面的知识。随时模仿也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所创造,乃至超过对方。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见效快的方法,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会有成效。

(4)描述法

不管是演讲,还是说话、论辩等,都需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因而组织语言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描述法可以说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描述法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里并无现成的演讲词、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然后进行一番描述。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训练时可以把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也可以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然后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其实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培养演讲者语言的组织性,当然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方面也要更具表现力,培养自己独特的演讲个性和演讲风格。

(5)讲故事法

每一个人都听过故事,但并非都讲过故事。讲故事看起来非常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常言道“看花容易绣花难”。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时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由于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另外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和叙述性的语言,因此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但讲故事也要有一定的方法:

一是要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很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而后再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以至于小孩的天真无邪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非常难做到的,需要我们加强训练。

二是要掌握讲故事的语言特点。讲故事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因此当我们拿到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要很快就开始练习讲,而是要先把故事“改造”一番,改成适合我们所讲的故事。

三是要反复练讲。对故事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使自己熟悉故事的内容,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的人物的感情相融合,进而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使语言更加生动。另外,还要边练边讲,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否与所讲的内容是否一致。

四是讲故事的时候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用自己的语言去讲,那样才能生动、形象。

训练口才的方法很多,有人总结出了“七日训练法”、“绕口令训练法”等,这些也都是练就好口才的方法。当我们在练口才时,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只要此法对练口才有益、有效,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另外,还要见缝插针,综合训练,这样才会收效更大。 c9sCAsNIozvjZs91iby4JL/EWIDIC5M47iyapC5iY1hwcNE+E31iolKa2nDPhI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