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 校

【题解】

学校是人类社会里最早出现的社会组织之一。人类社会是靠文化来规范和维系的群体,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从野蛮走向文明,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存在。学校的功能在于探求真理、传承知识与文化,而在中国的商周时代,学校还兼有议政的功能,人们聚集在学校里,对统治者的治理行为展开议论,从而对国家的治理过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这就是黄宗羲在这里所说的“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然而,秦汉以后,随着君主专制政治的日益强化,学校逐渐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专制君主的个人意志成为判断是非的绝对标准,天下因此也就没有了是非。

在《学校》一文中,黄宗羲在论述了学校对于国家政治事务的真实意义之后,尖锐批判了秦汉以后历代王朝以君主之是非为是非的弊端,强烈主张设学校以公是非,从而改变中国古代社会权力就是真理的现实,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和敢于向君主专制政治挑战的勇气。

【原文】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 ,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 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 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 以为非。簿书、期会、钱壳、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槌鼓,请起李纲 ;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 陈、欧 ,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嗟乎!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于君。授田之法废,民买田而自养,犹赋税以扰之;学校之法废,民蚩蚩 而失教,犹势利以诱之;是亦不仁之甚。而以其空名跻之曰“君父,君父”,则吾谁欺!

郡县学官,毋得出自选除;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自布衣以至宰相之谢事者,皆可当其任,不拘已仕未仕也。其人稍有干于清议,则诸生得共起而易之,曰:“是不可以为吾师也。”其下有五经师,兵法、历算、医、射各有师,皆听学官自择。凡邑之生童皆里粮从学,离城烟火聚落之处士人众多者,亦置经师。民间童子十人以上,则以诸生之老而不仕者充为蒙师。故郡邑无无师之士;而士之学行成者,非主六曹 之事,则主分教之务,亦无不用之人。

学宫以外,凡在城在野寺观庵堂,大者改为书院,经师领之;小者改为小学,蒙师领之;以分处诸生受业。其寺产即隶于学,以赡诸生之贫者。二氏 之徒,分别其有学行者,归之学宫,其余则各还其业。

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 ,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

天子之子年至十五,则与大臣之子就学于太学,使知民之情伪,且使之稍习于劳苦。毋得闭置宫中,其所闻见不出宦官宫妾之外,妄自崇大也。

郡县朔望 ,大会一邑之缙绅士子。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其以簿书期会不至者罚之。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其或僻郡下县,学官不能骤得名儒,而郡县官之学行过之者,则朔望之会,郡县官南面讲学可也。若郡县官少年无实学,妄自压老儒而上之者,则士子华而退之。

择名儒以提督学政;然学官不隶属于提学,以其学行名辈相师友也。每三年,学官送其俊秀于提学而考之,补博士弟子 ;送博士弟子于提学而考之,以解礼部,更不别遣考试官。发榜所遗之士,有平日优于学行者,学官咨于提学补入之。其弟子之罢黜,学官以生平定之,而提学不与焉。

学历者能算气朔 ,即补博士弟子;其精者同入解额,使礼部考之,官于钦天监。学医者送提学考之,补博士弟子,方许行术。岁终,稽其生死效否之数,书之于册。分为三等:下等黜之;中等行术如故;上等解试礼部,入太医院而官之。

凡乡饮酒 ,合一郡一县之缙绅士子。士人年七十以上,生平无玷清议者,庶民年八十以上无过犯者,皆以齿南面,学官、郡县官皆北面,宪老乞言

凡乡贤名宦祠,毋得以势位及子弟为进退。功业气节则考之国史,文章则稽之传世,理学则定之言行。此外乡曲 之小誉,时文之声名,讲章之经学,依附之事功,已经入祠者皆罢之。

凡郡邑书籍,不论行世藏家,博搜重购。每书钞印三册,一册上秘府,一册送太学,一册存本学。时人文集,古文非有师法,语录非有心得,奏议无裨实用,序事无补史学者,不许传刻。其时文、小说、词曲、应酬代笔,已刻者皆追板烧之。士子选场屋 之文及私试义策,虫惑坊市者,弟子员黜革,见任官落职,致仕官夺告身。

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 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相其礼以革习俗。

凡一邑之名迹及先贤陵墓祠宇,其修饰表章,皆学官之事。淫祠 通行拆毁,但留土谷 (21) ,设主祀之。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 (22) 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注释】

①讯馘(guó):指询问出征情况。馘,割取死敌左耳以计功。

②辟雍: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高等学府。

③闾阎:泛指民间。闾,里门。阎,里中门。

④擿(tī):挑剔。

⑤宋诸生伏阙槌鼓,请起李纲:靖康元年(1126)金兵迫近汴京,兵部侍郎李纲竭力主战,反对议和,劝阻迁都,结果被钦宗罢免职务。太学生陈东和进士欧阳沏率领太学生和汴京居民十万余人伏阙上书,请求抗金。

⑥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谓之“编管”。

⑦陈、欧:南宋太学生陈东、进士欧阳沏。他们用伏阙上书,斥责投降派,请求重用李纲抗金,结果被杀害。

⑧蚩蚩:无知,痴愚。

⑨六曹:在古代是中国的行政机构,有三公曹、吏部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⑩二氏:指释道两家。

⑪朔日:农历每月初一。

⑫望:农历十五。

⑬博士弟子:汉武帝时设置博士官,博士官员教授的学生称为博士弟子。博士弟子学习至一定年限,经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的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明、清用作生员的别称。

⑭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

⑮乡饮酒:乡饮酒礼,汉族的一种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之集体活动。

⑯宪老乞言: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养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遇事时向他们请教。

⑰乡曲:乡里。

⑱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考场。

⑲木主:木制的神位。上面写着死者姓名以供祭祀,俗称牌位。

⑳淫祠:滥设的祠庙。

(21)土谷:土地神和五谷神。这里指社稷坛,古代帝王、诸侯和州县祭土地神和谷物神的场所。

(22)优歌:这里指一种挥霍无度的奢侈行为和不好的民风。 N5nhax6FMfmcsq58cj/zCtnVcCe6w9FLsd24mimPiVtG2SLgX79nsccxPAsdC5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