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仕途初显达

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塞加内曾经说过:“教诲是条漫长的路,榜样是条捷径。”年轻人的身上,激情无限。在他们最具活力的年月,优秀的领路人的指点,更能激发他们身上的力量。年轻人就如同初升的朝阳,会在这个过程中愈发灿烂耀眼。

其实,要说让蔡元培走上科举之路的人,非是旁人,正是其六叔蔡铭恩。

蔡铭恩,字茗珊,县学廪膳生员,工于制艺,兼治诗古文词,在绍兴授业,略有藏书,是蔡家世世代代读书登科的第一人。

在蔡元培十几岁时,六叔蔡铭恩指导其读书、写作,蔡元培从他那里收获良多。而随后蔡元培参加的各种小考,都是在六叔的帮助下完成的。

因此,尽管后来蔡元培顺利走上科举之路,连登高第,其对六叔也是敬重如常、执礼甚恭的。

在1885年之前,蔡元培就博览群书,精通八股,很幸运地考中了秀才,随之,又继续攀登高峰。

蔡元培的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885年的中秋,蔡元培奔赴杭州,第一次参加这种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完后蔡元培湖上泛舟,品茶漫游,领略优美的湖光山色,却全然不知自己已名落孙山。

失败会让人苦恼,但也不见得一定是坏事,更何况人生哪能没有挫折。即便这次乡考失败,不能进取,但正因为这样,才促进蔡元培后来不断地变化。

第一次失败,并没击垮蔡元培。翌年,他放弃了继续当私塾老师的机会。同乡的先辈田宝祺,将他介绍到徐树兰府上,充当其侄徐维则的伴读,兼为徐氏校勘书籍,这样来说,一举两得,蔡元培既能读书也能校勘。

田宝祺,字春农,亦城中大户人家,蔡元培六叔在他家担任塾师好些年了。田宝琪把蔡元培推荐给了徐氏,源自其欣赏蔡元培的才华,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是可造之人。蔡元培也正因为此友,深明大义,才可继续深造。故而,蔡元培把田宝祺视为“人生第一个知己”。

徐家乃大家,坐落在水澄巷,距离蔡家较近,仅一里之遥。家中主人叫徐树兰,以前做过兵部郎中和知府,后来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回乡返里,没有继续出仕,只是致力于地方公益。他家建有铸学斋,家中藏书几万卷,而且自行编订刻印典籍,后来据此扩建,成为古越藏书楼。

是时,蔡元培为徐氏校勘了《绍兴先生遗书》之其四——《重订周易小义》《群书拾补初编》《群书拾补初遗》和《重论文斋笔录》以及《铸学斋丛书》若干种。

在徐家伴读的这段时间,蔡元培已经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这个时候,是一生中学习能力最为强盛的时段,也是他人生中学习的大进时期。蔡元培在徐家读书、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取书中之精华,化为自身的归旨。他在自述中也说道:治经偏于古训及大义;治史偏于儒林文苑诸传、艺文志及其他关系文化风俗之记载。

蔡元培治经学,偏于大义,这与他受到常州学派的今文经学家的影响有关。在这段时间内,他“度庄方耕氏、刘申受氏、宋于庭氏诸家之书,乃致力于《公羊春秋》,而佐之以太史公书,油油然寝馈于期间。”这些人都是清代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致力于今文经学,专治《公羊春秋》。他们好用微言大义,比附现实,对后来的经世致用的开端有着启蒙的作用。此时的蔡元培,对今文经学正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想要编撰《公羊春秋大义》一书。

如此可见,常州学派对蔡元培的影响之深。这种治学的取向,与他日后投身社会变革潮流,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在徐家读书和校书的同时,蔡元培和山阴龙山书院、会稽稽山书院也有一定的联系。他偶尔会在书院中写作八股文,却“以古书中通假字之字易常字,以古书中奇特之句法易常调”,这就是所谓的“怪八股”。

他自己说过:“喜欢用王引之《经传释词》上的古字,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的古句,来求文章之古奥与奇僻。”这种写法,一般人很难读懂。虽说这是蔡元培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为,但也不是囫囵吞枣,毫无章法可寻。他的这种写法,在当时就被两书院的院长所欣赏。蔡元培用这种怪风格的文章,参加几次科举,还引来不少趣谈。

蔡元培在铸学斋期间,还结交了不少仁人志士,在读书的同时能结交朋友,此乃一举两得的好事。像精熟清代先人掌故的王佐,为人豪爽而善于作写桐城派古文的朱氏,以及能文能武的魏氏等人。还有一些年龄相近的朋友书生等,也会时常来此读书会谈。这些青年学者聚在此处,相约编撰大部头书籍,像《二十四史索引》《经籍纂访补正》等。然而这些大都是有头无尾的撰书计划,也就随议随罢,不了了之了。

对于蔡元培来说,这些年读书交友的生活是颇为惬意的。

1888年秋,蔡元培第一次乡试失败后,开始了第二次考试,可悲的是此次仍然未中。翌年春天,蔡元培结婚了,夫人是钱庄出纳王荣庭的次女王昭,婚后不久,就第三次赴杭考试,这次是光绪帝亲政而举行的恩科乡试。

两次考试失败,让蔡元培的心里有一点小小的顾忌,然而这对他的影响不是很大,他依然保持着锐气与自己独特的个性。他将自己独特的“怪八股”,在考场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乡试房官宦汝梅,阅其试卷后断定说是“老儒久困场屋者”所为。而主考官李文田,眼光独特且有远见,对蔡元培的文章大为赞赏,故而,蔡元培才得以考取第二十三名举人。考官对蔡元培答卷的评语是:不落恒蹊,语无泛设。引证宏博,词意整饬等。

蔡元培中举之后,很多人士争相传送抄录他的“怪八股”,并将其视为开风气之作,坊间刻印的怪八股特刊《通雅集》,把蔡元培的文章作为压卷,为同考科举的人士所仿效,在江浙一带产生了些许震荡。

当然,正统的八股家对此不以为然,把蔡元培的这种做法斥为“文妖”。其实,蔡元培的所谓“怪八股”仅仅是用周秦子的典故较多,为读书人扬眉吐气,达到“高头讲章”而已。

然而,这件事不能算是小事,它不仅对当时的科举人士的文章写法影响颇大,且还受到了一些上层人士的关注。当时在北京做御史的李慈铭,就对蔡元培早已有所耳闻,阅浙江官版《题目录》时,把全省己丑恩科一百三十七名举人中的蔡元培、沈宝琛二人的姓名、籍贯载入日记。 DjAdIXeXtgB3ePR07KYCqo3FJ26lVyV34ieYOoagHAe9do1Sadhzsw9yly3g1e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