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郡县论》是顾炎武反思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名篇,体现了作者关心家国天下的情怀。郡县制与封建制的优劣比较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贾谊《治安策》、柳宗元《封建论》等均对此问题展开论述。顾炎武作为明末儒生,既明晓封建之弊端,又深知郡县之专失;此文以历史的角度既分析了郡县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必然性,又分析了郡县制度发展到明末的必然结果——民生日贫、中国日弱。顾炎武给出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对策是顾氏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但顾氏忽视了一个可能的结果,这种主观的制度设计也可能将郡县制的弊端与封建制的弊端结合,引起更为糟糕的结果。本文为顾炎武所作《郡县论一》。
【选文】
知封建 ① 之所以变而为郡县 ② ,则知郡县之敝 ③ 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 ④ 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不知秦之亡,不封建亡,封建亦亡;而封建之废,固自周衰之日而不自于秦也。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 ⑤ 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何则?封建之失,其专 ⑥ 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 ⑦ 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 ⑧ 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 ⑨ ,设之督抚 ⑩ ,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 ⑪ ,以得代为幸 ⑫ ,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率 ⑬ 此不变,虽千百年,而吾知其与乱同事,日甚一日者矣。然则尊令长之秩 ⑭ ,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 ⑮ 之奖,行辟属 ⑯ 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 ⑰ 。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亭林文集·卷之一》)
【注释】
①封建:封邦建国,君王把爵位、土地分赐宗族或功臣,使之在各地建立邦国、护卫君王。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西周制度健全,春秋战国时损毁,秦废封建制。②郡县:郡和县的并称,两级行政级别划分方法;周代末期形成,秦实行郡县制,汉后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后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级别。③敝:衰败。④圣人:圣君。⑤仍:因袭。⑥专:专制、专权。⑦胙:音zuò,赏赐。⑧科条:法令条文。文簿,文册簿籍。⑨监司:监察辖区官吏的官员。⑩督抚:总督和巡抚,地方行政长官。⑪凛凛:恐惧。救过之不给:补救过失都来不及。⑫得代:可得继任。幸:幸运。⑬率:循。⑭令长:秦汉时治万户以上县者为令,不足万户者为长,令长泛指县令。秩:级别。⑮世官:世代承袭的官职。⑯辟属:征聘、委任属吏。⑰振:古同“赈”,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