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革命复前行

革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条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荆棘丛生,魑魅魍魉。革命之中,为民者,天下人人均可剖析之;为己者,世间何人皆未窥探之。

革命者,一颗心铺在光明之路,换来的不管是鲜血还是不解的谩骂,此心不改,心意不变。只是,这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在那个光怪陆离的岁月里,唯有惨遭涂炭的下场,实在悲惨至极。大抵,这是刘文典最终挥手政治的一个因素。从一个大的方面讲,这是他所做出的一个明智之举。很多人可能会骂他是胆小鬼,可在争当烈士之前,他首先是个“人”。

刘文典有妻有室,虽投身革命,是个战士,却不能忘了丈夫、父亲的责任。他接受的西方文化教育颇深,可并不能就此断了作为人的七情六欲,在面对未来的无力感面前,他也想过要逃脱这本不属于他的战场。只是,他还未离开,困境便适时出现。

宋教仁的惨死,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激起了革命志士的万丈豪情。彼时,身在日本考察的孙中山,闻得宋教仁惨遭暗杀,也顾不得其他,即刻回国,回到战争中,回到需要他的同僚和民众中去。思起曾经的斑斓岁月,自是一番忧郁的情绪。对孙中山来说,除了再行“天道”,已无他法。

1913年7月12日,袁世凯终于惹怒了各路革命者,讨袁总司令部随即在江西成立。时任江西都督李烈钧于湖口宣布独立,与袁世凯进行对峙。自此,由孙中山等人领导的“二次革命”应时而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李烈钧的“大举义旗”,江苏、安徽、上海、广东等省市纷纷独立,誓与袁世凯分庭抗礼。神州大地处处狼烟,革命者们,不论体系派系,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时之间,讨袁之声不绝于耳。

刘文典也积极参与到“二次革命”之中。他虽不能舞刀弄枪,没有“大丈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机会,可硬气的笔杆子也赋予了他热血之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除了继续用笔杆子撑腰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他在革命中担任起“运送伤员”的角色,只为出得一份力。

刘文典并没有因这一工作简单而轻视,照看起伤员格外用心。看着这些革命同僚死伤惨重,原本还是活蹦乱跳的人,可能在第二日就死去,此景,没让他心生恐惧,倒令其更加斗志昂扬。他相信孙中山的决定,相信“二次革命”是符合情形的战略。繁忙之余,他十分关注“二次革命”局势的发展。

其实,自宋教仁暗杀事件曝光后,袁世凯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当凶手在上海租界被抓捕后,通过各种搜查和论证,虽未有确凿的证据,可矛头都直指袁世凯,狡猾的他很快将罪行推到赵秉钧头上,后迫于舆论压力,将赵秉钧的总理之职撤掉,由段祺瑞代理。也许,这是“二次革命”最明显的成果了。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被任命为第一任大总统,之后过河拆桥,以国会人员不足为由命其解散,他成为了寡头总统,并在一段时间后称帝。袁世凯的狼子野心终于暴露了出来,革命于他仅是一场权力的斗争,他眼里从来没有人民和民主。

革命,意之为“除旧布新”,可这不是革命的全部,而革命也从不是简单之举,不是澎湃的热血和激荡之情便可颠覆天地、扭转乾坤。

如此,“二次革命”因袁世凯的称帝及党内意见纷争,尚不及两个月的时间便宣告失败。幸而,袁世凯的野心昭然若揭,不久他的称帝计划也随之失败。可悲的是,这却开启了民国历史的不幸。自此,本该早早建立的民主国家制度被一场闹剧耽搁了。一个健全国家机制的时机被白白浪费,各系军阀争来斗去,百姓又深陷水深火热的困境之中。争斗不休的日子让百姓们厌倦,也让刘文典厌倦了。

文人的情怀,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总被赋予了很多的惆怅和难抒之志,似乎唯有如此,方显文人的骨质。不管刘文典如何投身革命,在政治上如何为新思想之落地殚精竭虑,他也仅是一个文人,一个善良的文人,难以在复杂的政治旋涡中与那些久居者斡旋。

革命之火的暂熄,并未压制蠢蠢欲动的革命种子。那种子,埋藏于每一个期盼迎来新世界的人士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壮大。

只是,有些人并不希望这种子存在,比如袁世凯。

“二次革命”虽然以失败告终,可对袁世凯而言,绝非革命之举的终结。他希望看到自己“登基”的那天,并希望这天永存,而能保证这一果实的唯一方法,即是继续暗杀。

1913年,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袁世凯以背景检察厅的名义开始通缉孙中山等革命志士。作为革命者的刘文典,亦在通缉之列。面对眼前现实,他只得逃跑,携带家人躲进英租界。这时的刘文典,与未来骄狂的刘文典判若两人,也许正是这时的“怕”,才让日后的他更加恣意地“猖狂”。

见到过那个骄纵的刘文典的人,怎么会把他与眼下这个落魄的人联系在一起?那段时日,之于刘文典而言,可称为落难。逃到英租界的一家因走得匆忙,并没有带足够的钱财,也不知在租界里要住多久,工资也少得可怜。这可能也是刘文典第一次体会到没钱的滋味,从小衣食无忧的他方才看清了现实。

刘文典此后多次与钱财打交道,大多都是缺钱的角色。

在英租界的一间小房子里,刘文典一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居然到了一家人每晚只能靠一床棉絮取暖的地步。生活实在难挨时,这床棉絮也只得进了当铺,以换取果腹之物。

“二次革命”,对当时的百姓来说是又一次战争,对刘文典来说,即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严峻的考验。这考验是生命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刘文典的工作因此发生了变化,刚从革命中稍有脱身的他,又被卷入战争中,从书籍走到了硝烟腹地。

发生的这一切似乎太快,让刘文典不得喘息之机,面对家庭的责任,他开始犹豫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否正确?战火带给人民的是生还是死?明明是为了建立民主自由的国度,明明是为了百姓,但为何怨声载道,这是每一次革命中都必须经历的?他多想能安心下来仔细回味,但他不能,那时的他必须早早睡去,好为第二天的果腹食物奔劳。 m3XrIzco7qlANMQlhkN9mmN4Y7jlFx8aZxDlvnQzh5OeY1aFGc6ryj5fYPNRzF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