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孙中山,生于1866年,本名孙文,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国父”,医师,三民主义思想的创建者。著有《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1925年,因肝癌去世,终年59岁。

本书选取了孙中山在不同时期的演讲和著述美文,再现了他投身民主革命、为推翻封建帝制、振兴中华民族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言论中尽显振奋人心的远大抱负和雄才大略,时至今日,依然会给后人巨大的思想启示和精神力量。阅读它不仅可以领略伟人的人格魅力和风采,同时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品质和修养。

有人说:“当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进取心的时候,她对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传统一定会充满光荣感和敬畏心,并会带着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将这种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孙中山那天下为公,为国为民奋斗不止的进取和牺牲精神却历久而弥新。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因为在今天,尤其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学习和继承孙中山的精神显得更为意义深远。

孙中山的精神无法用几篇文章可以说明和展现出来,但最有营养最能励志的有三个方面:他心存祖国和人民,终生革命,不计个人名利;无惧于任何艰难险阻,在挫折中奋进,永不言败;热爱学习,与时俱进,勇于探索。而对青年的鼓舞和激励是孙中山精神的现实价值。孙中山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国家民族的解放和振兴的事业中,他还把中国未来的改变寄托在后来者身上。他曾寄语后辈:“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的这种精神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和不竭的启示。在选编时,旨在为青年提供励志佳作,但因篇幅所限,只能选取小部分励志美文。希望读者能喜欢,并能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编 者 p6Kp94O3h9JPmaklTGaC1NHBPDshcSGBdd387+rot6AyHvzpJzXgDLYZ2hh2UBr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