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打不是“亲”,骂亦不是“爱”

中国的传统教养观念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这对许多为人父母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被很多家长奉为教育子女的信条。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对着孩子大喊大叫,以示问题的严重性,更严重的会对孩子大打出手,想以此来告诫孩子下不为例。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但无数事例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

6岁的小悦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小悦却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小悦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可以理解,但是,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达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所以当孩子由于种种因素,某些方面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许多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打骂仅是一种感情发泄,对改变孩子的现状无济于事。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经常抱怨自己的父母,对父母的管教更是置若罔闻。原来,男孩的母亲爱唠叨,父亲则脾气暴躁,教育方法简单,只要听说儿子表现不好,动辄就是打骂,所以他特别害怕老师向他父母“告状”,更恨父亲不问青红皂白的谩骂和殴打。他曾非常苦恼地说:“我也不想让我的父母伤心,但一想到他们的做法,我就来气,真恨不得永远不进这个家门!”

看来,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家教方式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使双方的矛盾激化。孩子挨打的时候,心里肯定不舒服。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会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

李明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闯祸。他爸爸脾气特别暴躁,每当李明不听话时,他总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急了抓起身边的东西就打。最初李明还会和爸爸辩解,可不但不会平息爸爸的怒火,还往往会招致又一轮的打骂。渐渐地,李明已经习惯了爸爸的教育方式了,并且无形中李明也学会了用打骂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这天,老师因为他和同学吵架批评了他,他的暴躁脾气当场就上来了,他冲老师嚷嚷开了,让老师很没面子。下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谈话,他却说他爸爸平时就是这样对他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都陷入了“暴力误区”。他们期望用强势的武力和口吻来指引孩子们的成长,结果却适得其反——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更具叛逆性,要么具有暴力倾向。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但却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却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孩子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一位经商的父亲平时工作缠身,无时间教育孩子,孩子平时迟到旷课,打电子游戏、进网吧上网,上学时背上书包到教室转一圈,然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放学后背上书包回家,父亲一点儿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日复一日,孩子旷课累计超过了一定节数,学校要进行处分,叫来了父亲,父亲大吃一惊。回到家对孩子使用“家法”,打得孩子低了头,认了罪。表面上看这场风波平息了,孩子也不敢旷课了,可孩子的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到校后的几周内,连续参与五起打架事件。孩子害怕学校处分,更害怕家长的斥责、毒打,于是便偷偷离家出走了……

一位用武力征服孩子的家长,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其实,不打骂孩子一样可以教出优秀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应该牢记这个教育理念,把孩子当朋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地成才,现代父母必须拒绝打骂孩子,改变以打施教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一片快乐的天空。

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

有一个小孩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并没有打骂孩子。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是迟到呢?”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父母能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以理服人,给孩子讲道理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道理,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采用打骂的方式,不仅会缺乏教育效果,而且会伤害孩子的心灵,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紧张或产生隔阂。

有一次,亮亮去一个同学家玩。回家后,他将同学的一个玩具偷偷地带回了家,被妈妈发现后,他很紧张。

妈妈没有直接批评亮亮,而是平静地问他:“如果你的同学拿了你的玩具,又不告诉你,你会不会着急呀?”亮亮点点头。妈妈接着说:“你的同学现在肯定在找玩具,你给他打个电话,告诉他过几天就把玩具送还给他,好不好?”亮亮愉快地打了电话,还和同学约好了下周日去还玩具。

父母要将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与孩子沟通,做到以理服人,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将道理内化为自己的意识,这样才会让孩子更信服。 5aQ302J4Mp6Qx4Mx4sfN0OuZreH4rUVhvclHbZpaTDm9QI9ISrcKS9aN596Vaj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