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别把“大吼大叫”当成家常便饭

刘小姐在一家公司做秘书工作,几年前生下一个女儿,女儿听话懂事,外人看来都很羡慕。但是,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刘小姐没少跟孩子喊叫,不管是学习、练小提琴,还是画画写字,孩子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妈妈跟自己嚷嚷。“我控制不住,”赵小姐说,“每次喊完我就会后悔,但是下一次还是会喊出来。她学东西不认真的时候,学得慢的时候,我都会努力控制自己,但是最终还是会喊出来。”

“我们马上就要出门了!孩子,快点把鞋穿好。”刘小姐在客厅一边收拾要带的东西,一边对在房间里的女儿说话。可是,刘小姐已经把东西收拾好,孩子却没有出现在客厅。刘小姐快步走到女儿的房间,推开门一看,女儿居然还在摆弄她的芭比娃娃。看到刘小姐的出现,女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刘小姐下意识地看了下表,如果路上稍有一点堵车,上课可能又会迟到。于是刘小姐提高了嗓门:“快点,快点!”女儿刚想要说点什么,就被刘小姐打断:“赶快穿鞋,马上!”刘小姐开始大吼了。“怎么了?”女儿惶恐地看着爸爸。“上课又要迟到了。快走吧!”刘小姐一边拿起包,一边不耐烦地说着,甚至推搡着孩子出了门。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是不是同样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动不动就会提高分贝对孩子大吼大叫,特别是孩子做了错事时更是如此。冲孩子吼叫的状况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最近,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朝他们叫嚷或者尖叫过,甚至数据显示,在7岁孩子的父母中,这个比例会高至98%!

也许家长们想通过提高声音的分贝以达到让孩子听话懂事甚至服从的愿望,但往往事与愿违,其结果是我们的大嗓门破坏了亲子关系。孩子被父母渐渐引导到了对立的方面,每一次对立,都使父母的神经以及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更严重的后果是,当父母因为某种原因心情糟糕时(比如由于工作不顺利或夫妻闹别扭等),往往会情绪失控,突破常规的状态,对孩子进行非常严厉的惩罚。这时,冲突陡然升级,家庭的平静就轻易地被一件生活琐事彻底击破。

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惹父母生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人父母绝不能养成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的习惯,如果孩子从小生长在经常大吼大叫、吵吵闹闹、挨揍的环境中,日后势必对他的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

英国教育协会的教授斯塔朋认为,对孩子大声吼叫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孩子需要激情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但大声吼叫(表现出的激情)并不是好的引导方式,相反,对孩子怒吼,特别是重复不断地大声斥责孩子,孩子受到的伤害很大,这甚至比打孩子还厉害。

一个小学生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爸爸的“雷声”》的文章,文中写道“别以为只有春天才会听到雷声,在我家里常常会听到雷声——那就是爸爸教训我时的大嗓门。我从小就淘气,不听话,只要被爸爸知道了,他立即睁圆双眼,隆隆的雷声马上就到,震得我不敢抬头。我的眼泪就像夏日的大雨,哗哗下个不停,那时我最恨我的老爸,每天最担心的也就是他的雷声。我常常想,要是爸爸不打雷了,那该多好啊!”

有一位女学生,她的父亲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脾气非常暴躁,以为把钱赚回来,能养活家人就算尽了做父亲的责任,所以他只想着把钱挣回来,从来不曾关心孩子的成长。父亲每天回到家里,看见她的第一句话总是指责,从来没有给过她笑脸,却总是挑剔孩子的毛病。她越来越不喜欢她的父亲,甚至于怕她的父亲,躲避她的父亲。后来,她变得自卑、多疑,老是感觉人家在背后议论她,学习也静不下心来,无法做到专心听老师讲课。从初一到初三,她从来没有和任何同学说过心里话,常常有非常烦闷的感觉,做事情也没有热情,总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思,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好。

一个孩子因学习、做事经常不符合爸妈苛刻的标准而受到父母的大声斥骂、埋怨,终于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提笔跟父母写了如下的信:“憋了很久,泪水终于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你们问我生什么气,不,我没有生气,你们这么疼我,我还有资格生气吗?我是伤心,为什么每次都要弄到两败俱伤的地步,你们才肯罢休。好多次了,仅仅是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或是家务做得不标准,竟会招来妈妈一顿骂,或是一阵阵怨天怨地。但我心里最渴望的是你们的肯定与鼓励,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在试着做得更好吗?”

可见,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听到父母冲他大声喊叫,就容易产生一些不愉快的情绪,而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美国杜克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孩子在一岁时听到喊叫,会使他们的智力发展放慢,并使他们在长大以后具有好斗的行为。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影响。据调查研究,如果父母每天对孩子又吼又叫,孩子很少有不受到伤害的,如果一个月或一个星期只有一次对孩子发脾气,伤害就会减少许多,所以,父母对孩子发脾气的频率不能太密集,否则就会有后遗症。

杰克·卡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一次在谈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他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次,他和家人一起出去吃饭,席间,7岁的女儿碰翻了装满饮料的玻璃杯。她把桌子擦干净之后,说:“爸爸妈妈,因为你们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大喊大叫,批评我做事如何不小心,所以我要谢谢你们。”

无独有偶。一位外国妈妈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孩准备坐下来喝东西,她为他们每人买了一杯热巧克力。三人坐定后,其中的一个小孩“啪”一松手,杯子掉在了桌上,洒了满桌的热巧克力,这位妈妈赶快起身用纸巾擦干孩子身上的脏渍和惨不忍睹的桌子。谁知,刚刚擦好,另一个孩子就模仿性地做了同样的动作,妈妈又是一阵忙乱。在这之后,这位外国妈妈居然带着她的两位儿女又买了两杯热巧克力,而同样的事情又像倒影带一样再次发生。这位妈妈一直耐心地收拾着孩子们制造的残局,没有责备,更没有大叫大嚷。

我们不得不佩服两个故事中的父母对待儿女的宽容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孩子淘气、不听话,还能这样不着急的父母虽然已经很少见了,但这种“不吼不叫”教育孩子的理念却是十分值得赞许的。

大吼大叫,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们千万别图一时之快,对孩子大吼大叫。要知道,大吼大叫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当然,做父母的难免会偶尔有一次情绪失控,不过一定要注意,等气消了,要找孩子好好地聊聊,语调尽量温和些,既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又有利于消除孩子心里的恐惧感。所以说,别把“大吼大叫”当成一种教育理念,这是毫无作用的。唯有不吼不叫教孩子,才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育艺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1X0wgWuTugI/vlyC/YeocsNFW8xnCtJaIAym02VHL05BAP29J0F8gnpKhMKtPN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