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
充实版图,雄霸世界:艾斯戴尔 |
艾斯戴尔,爱尔兰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1966 年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先后在赞比亚、南非、澳大利亚工作, 1985 年被任命为中欧部门总裁, 1995 年被任命为大欧洲集团总裁, 1998 年担任英国装瓶公司首席执行官, 2001 年退休, 2004 年 5 月返回出任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 2008 年离任。
艾斯戴尔
1. 35 年经验不会归于尘与土
2004 年 5 月 5 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确定艾斯戴尔为下一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表面上看,“外人”艾斯戴尔战胜了“内人”史蒂夫·海尔,后者担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然而明眼人看得出来, 2001 年加入可口可乐的海尔才是那个“外人”,而曾经为可口可乐奉献了 35 个春秋的艾斯戴尔身上却具有真正的“红色血统”。对许多业界观察家和分析师来说,可口可乐选择艾斯戴尔是一个意外,毕竟甄选名单上出现过几个更加有竞争力的名字。
而对于可口可乐自己来说,找到一个适当的首席执行官当然有着更加实际的作用,此时的“红色巨人”面临的是内外交困:内部缺乏增长动力,外部面临激烈竞争。因此,可口可乐公司组建了一个包括沃伦·巴菲特等 6 名董事在内的特别小组,负责搜寻“新国王”。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软饮料制造商经过 3 个月的艰辛搜寻,终于将首席执行官锁定在这位曾为可口可乐服务了 30 多年的爱尔兰公民身上。
在艾斯戴尔个人发展履历表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过去曾在可口可乐完成的个人职业成长,或者由一份份可口可乐业绩发展报告写成的个人成绩,更能看到 35 年工作经验积淀的对可口可乐冷静、客观而独特的个人理解。
1966 — 1998 年,艾斯戴尔的足迹随着可口可乐的扩张几乎遍及五大洲。虽然可口可乐老一辈人中很多都还记得当年那个相貌平平却总是面带微笑的小伙子,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日后会成为可口可乐第 12 任首席执行官。从哈佛大学毕业的艾斯戴尔像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到大公司发展的道路,机缘巧合之下他在赞比亚加入可口可乐,并先后在南非、澳大利亚、菲律宾为可口可乐服务。 1985 年,艾斯戴尔被任命为中欧部门总裁,他很快在 3 年中将 106 个装瓶商整合为 30 个。
1995 年,艾斯戴尔被任命为大欧洲集团总裁,这个集团覆盖的地域所创造的利润几乎涵盖了可口可乐在全世界 1/3 的利润。 1998 年,他进入可口可乐饮料公司担任董事会主席。 2000 年,他主导了 Hellenic 装瓶公司的合并,组建了可口可乐 HBC ,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可口可乐装瓶商。
1998 年,前首席执行官没有提升他至第二把交椅,而选择置空这个职位时,艾斯戴尔带着一颗破碎的心黯然神伤地离开了公司。尽管如此,他并未走远,他甚至隐隐约约感觉自己的可口可乐经验不应该在外荒芜,他用另外一种方式在可口可乐这架巨大战车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直到今天,那些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艾斯戴尔与可口可乐的渊源,以及这其中表达的他对公司的深刻理解。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俄罗斯货币危机严重损害了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商业模式,装瓶商们几乎资不抵债,艾斯戴尔将 2000 年的销售权转向了经济实力相对强大的希腊装瓶商。这次交易挽救了可口可乐饮料公司,但是也使 57 岁的艾斯戴尔失去了工作,他自此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没有人质疑艾斯戴尔对可口可乐系统的了解程度。在这个角度上,他比任何外来者都更有准备。
2001 年,艾斯戴尔光荣退休。他自认为最大的贡献是在冷战结束后,将被百事可乐蓝色覆盖的东欧版图换上了可口可乐的红色。
尽管他对可口可乐系统的每一环节都非常熟悉,但也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接管在全球 200 多个市场上销售都不景气的软饮料公司。全球经济衰退、销售不佳以及美国政府的调查一直与可口可乐如影随形,在其最大的北美市场,销售更是不尽如人意。饮料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年代,除了老对手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公司还要面对来自更多新对手的挑战——在新兴的能量饮料领域气势汹汹的红牛、对可口可乐消费者循循善诱的瓶装水生产商等。
2. 获得董事会的支持与青睐
当然,艾斯戴尔所获得的董事会的支持会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得益,或许不是所向披靡,但至少让他扫除了那些在公司内部高层出现的阻力以及节省了面对这些阻力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毕竟,可口可乐的全明星董事会星光四射,包括厉害角色沃伦·巴菲特、巴里·迪勒、赫伯特·艾伦,可能最可怕的还是基奥。 2003 年 10 月,可口可乐废除了董事 74 岁退休的规定,为前总裁、 77 岁的基奥回归公司铺平了道路。很多人提到基奥都评论他是那种“什么事都管的经理”,“总是排斥新总管的意见,凡是想法与他相左的,总是不能实现”。
而艾斯戴尔素以打入新市场和为可口可乐产品建立据点的能力在公司闻名,这点确实容易和固执的董事会成员们发生冲突。毕竟,这位前公司高层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将可口可乐打入全球几十个新市场,是一个十足的大刀阔斧的激进主义者。
“他经常降落到一个市场,把那里的版图涂上可口可乐的红色,”前可口可乐商业开发部经理戴瑞尔·朱萨说,“这家公司需要找回刺激。”刺激已经在艾斯戴尔与员工见面会上流露出来了。
当然,主张向前的艾斯戴尔也懂得如何争取董事会的信心与支持,适度收起锋芒、朝着董事会的期望方向,他的努力似乎让可口可乐星光灿烂的董事会成员对他显示出了信心。艾斯戴尔在可口可乐饮料公司与装瓶公司合并谈判中的精彩表现为他最终赢得了高层的青睐。
“他开发了新市场,为公司的运营注入了创新与竞争力,”专为公司寻找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董事会委员吉米·威廉姆斯说,“他创造了大型装瓶公司和出色的领导团队,同时忠实于品牌和公司的价值观。”
“艾斯戴尔对生意经了解得十分透彻,他是经营可口可乐的最佳人选,”饮料界的顾问伊曼纽尔·戈德曼说,“他的人际技巧也很棒,他让每个见过他的人都感觉很好。”
1. 最具亲和力的首席执行官
在同事的评价中,艾斯戴尔并不像可口可乐以前的首席执行官们那样,以某种精明强干的商业强悍形象出现。朱萨说,艾斯戴尔以他的热情、多彩和随和的风格闻名。
在朱萨的回忆中,艾斯戴尔穿着运动服参加公司活动的形象记忆犹新:“艾斯戴尔所代表的活力与热情以及他身上那种让人愿意亲近的力量都给可口可乐带来一种新的风气。更多的可口可乐员工都愿意相信,艾斯戴尔会让某些员工担当新角色。”
艾斯戴尔的人际技巧帮助他得到了员工的支持与理解,让员工更加信任他。虽然来自普通员工的信任对于某些首席执行官来说,比来自董事会等公司高层的信任更难以争取,但是,“对艾斯戴尔来说,这真的不会那么难,”朱萨说,“他已经赢得了系统很大一部分人的信任。他可以接近装瓶商,说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以前就做这些。”
艾斯戴尔优秀的人际关系在整个可口可乐公司都是著名的,当他不再代表一个个体出现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他优秀的人际关系成为整个可口可乐公司的一项宝贵财富。事实上,艾斯戴尔与可口可乐富有传奇色彩的前总裁基奥一样,和别人总是保持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激励和鼓舞着整个公司团队。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作为菲律宾可口可乐运营者的艾斯戴尔,常常抽出宝贵时间来帮助清理装瓶厂,在异乡他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取得了更为立体丰富的对当地商业、政治和文化的理解。这样的工作方式也使他得到了当地工人的尊敬,在他离开菲律宾的时候,依依不舍的工人自发地送给他一个纪念盘,将他誉为“荣誉菲律宾人”。“他非常有魅力,”艾斯戴尔以前的同事这样评论他,“他为人非常好。无论在橄榄球赛上,还是在歌剧院,他都一样自在。”
艾斯戴尔在可口可乐的地位首屈一指,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一度被认为是郭思达的接班人。但是当郭思达去世时,艾斯戴尔却没有当选。但是艾斯戴尔的热情并未因此减灭。他迎接了治理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挑战。他对可口可乐从未有过任何怨恨,相反,他充满诚挚的热爱让人们看到了艾斯戴尔在世事起伏中的成熟心态与对公司发自内心的热爱。
艾斯戴尔当选的消息公布后,可口可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上涨了 82 美分,至每股 51.09 美元,市场的信心说明了对这位即将继任的首席执行官的某种嘉许和期待。
回到可口可乐的艾斯戴尔必须尽快行动。当然,他还要面对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简要地说,就是他要当多久首席执行官的问题。作为一个 60 岁的老人,他确实还可以在首席执行官这个岗位上待得更久些,但岁月无情,他不可能像 40 多岁的人一样具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挑战,也不可能有在挫折中摸索的时间。甚至即使成功,他也很难在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任时间流逝且从容而战,他将如何应对时间这个敌人?
艾斯戴尔把他一生中的 35 年奉献给了“红色巨人”,从头到脚都渗透着“红色血液”,这远非海尔可比,更别说雅芳的钟彬娴、吉列的詹姆斯·吉斯特,呼声再高也是枉然。
2. 企业家天性
毫不夸张地说,艾斯戴尔几乎去过可口可乐全球新扩张版图的任何地方:南非、澳大利亚、菲律宾、波兰, 1991 年,他还去了尼日利亚。身材高瘦的他和其他公司员工一起挤车去拉各斯的商店,那个城市正饱受经济和政治动荡之苦,到处是乱成一团的商店,潮湿的货架简直让可口可乐公司的员工们发疯了。艾斯戴尔是他们中职位最高的,但他和大家一起卷起袖子跪在地上码可口可乐瓶,没什么特别的理由,似乎是天性使然。
同僚说这就是艾斯戴尔,他总能在可口可乐公司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推进或厘清一些事情, 35 年来他一直干得非常出色,这次被从巴巴多斯地区重新请出山也一样。
一半是外交官,一半是企业家,他曾是可口可乐派往世界各地的“救火队员”。他在菲律宾重建了公司一度濒危的市场,即使那里的金融和政治危机不断加剧;“冷战”结束后,最早把可口可乐瓶塞到东欧消费者手中的也是他。
而现在,在亚特兰大一隅的可口可乐公司总部,他可能需要同样的政治和行动纲领以及负责任的态度,来支持这个一直受困于人心浮动、高层动荡等问题的“红色巨人”。有消息说,他打算再次施展自己的外交官才能来完成这个任务。而他所谓的外交官才能,不知道包不包括他一直醉心的美酒佳肴、普罗旺斯的阳光,以及在非洲和野生动物的合影。
身高 6 英尺 5 英寸的艾斯戴尔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但朋友和同事说他并不傲慢或者高高在上。“他不是那种走进会议室就想控制整个会议的人,他倾听,然后能把整个会议的纪要清楚地表述出来。”在亚特兰大总部工作的第一段时期艾斯戴尔并不引人注目,但他给公司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一直在他们的记忆里留有一席之地。
他知道如何像个政治家般和人交往,人们都说他是个诚实的射手。他会说多国语言,英语、德语、荷兰语等,而且无论说什么总能让人理解他的意思。正如可口可乐前全球营销总裁彼得·斯雷所说的那样,跨文化背景让他很适合公司的高层职位,试想一下可口可乐公司消费者及其文化的宽度,那不异于运营一个联合国。
3. 运动员气质
艾斯戴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生在爱尔兰北部, 10 岁时随家人移居赞比亚,因为他的父亲在那里找到了一个警察的差事。 20 世纪 60 年代,他来到南非的开普敦大学,一度投身于当时抗议种族隔离政策的学生运动。但大学时代给艾斯戴尔影响更多的是运动而不是政治。
他在橄榄球球场上的作风给他在可口可乐公司的职业生涯埋下了伏笔。他打侧垒,这是一个对技术、速度以及毅力要求都很高的位置。“他身上有一种典型的橄榄球运动员气质,那就是如果失掉一场比赛,失望归失望,但你知道应该继续前进。”
艾斯戴尔在可口可乐的工作开始于 1966 年,当时的身份是赞比亚一家装瓶厂的员工。装瓶厂的老板是他当时女朋友的父亲,和女朋友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和可口可乐的关系却生根发芽并开了花。 1972 年他调到南非,成为该国最大的可口可乐装瓶厂的总经理。 1980 年,他被任命为澳大利亚地区的负责人。 1981 年,他作为可口可乐和菲律宾圣密戈公司合资装瓶公司的总裁被派往菲律宾。
在可口可乐众多的多事之地中,菲律宾在 20 世纪 70 年代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百事公司在当地市场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1981 年,艾斯戴尔被派到那里,为重整员工士气,他设计了一个主题为“老虎眼睛”的计划,不遗余力狠抓销售。像那个年代可口可乐公司的其他经理一样,他日复一日地去商店看望销售人员。有时候他会穿着慢跑的衣服出现,曾经有一次,为给员工打气,他出其不意抓起一瓶百事可乐就朝墙上砸。很快,他扭转了菲律宾市场的局势,从最初百事可乐占 70% 的市场份额,到后来可口可乐占了 70% 的市场份额。
艾斯戴尔打开新兴市场的能力使他成为可口可乐进军俄罗斯和东欧市场的不二人选, 1989 年,可口可乐和其他西方公司纷纷涌进这些地区。艾斯戴尔当时是中欧区业务的主管,但他很快被任命为负责东欧、中东及非洲地区的大市场区域总裁。
他让可口可乐在这些国家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1989 年,艾斯戴尔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竖起了颇为著名的可口可乐霓虹灯广告牌。到 1993 年,他已经在上述所有地区开设了新厂。艾斯戴尔在欧洲的成绩甚至引起了总部大人物的关注,并在 1993 年时任总裁郭思达到访时达到顶点。艾斯戴尔在那次的郭思达欧洲之行中扮演了外交官和导游的双重角色,给郭思达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艾斯戴尔成为可口可乐公司操控全球市场运作的五名行政长官之一,负责开发全球市场,以及二度开发印度、中东、俄罗斯的新市场。
4. 天生好人缘
尽管职位越来越高,艾斯戴尔仍然喜欢四处走动。他改装了一辆大货车,上面装有桌子和凳子,他总是把车开到郊外开会。他带领一行人游历东欧的各个城市,不时停下来拜访销售人员,他们有时也爬上车直接在桌旁汇报工作。他乐于和司机们聊天,也乐于看到不同环境下的人们,观察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艾斯戴尔在公司的发展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但这时,公司内部另一位明星经理人盖过了他的风头。 1997 年,郭思达去世,伊维斯特继任。两人的关系一直是公司内部关注的焦点。艾斯戴尔想要继续推进,但伊维斯特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不准备任命其为总裁。
艾斯戴尔 1998 年被任命为可口可乐英国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他接受了这个工作,并推动了可口可乐希腊装瓶厂的合并,使这家名为可口可乐 HBC 的新公司成为可口可乐世界第二大装瓶厂。 1999 年,艾维斯特去职。艾斯戴尔也是首席执行官候选人之一,但也许因为他在欧洲太忙了,达夫特“近水楼台先得月”。
此后艾斯戴尔一直待在可口可乐 HBC ,直到 2001 年在首席执行官和副总裁的位置上退休,回到巴巴多斯的家中。 3 年后,他在那里出人意料地获得新的任命。这也许得益于他的好人缘,他和可口可乐董事会的吉米·威廉姆斯以及前总裁科夫等人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这一点连可口可乐公司外部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