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三座大山的压力:经济增长下滑、行业竞争激烈、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转型、创新与增长是所有企业的诉求。IT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核心的作用,但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这一点,还认为IT只是一种工具。IT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IT使能商业流程,通过自动化的手段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办公自动化(OA)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都是此阶段的产物;第二阶段是IT使能服务,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构,可以使企业部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系统、商务分析系统(BA)等都可以使能企业的服务;第三阶段是IT直接使能产品,即IT技术嵌入到企业的产品中去,使产品变得智能化,可联网的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都属于此阶段的产品。IDC(国际数据公司)认为,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是数字化企业,IT将嵌入到企业所有流程、产品与服务中去,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核心的作用。
IT未来的核心将是软件定义: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硬件通过软件提升品质、灵活性、可用性,软件通过硬件使载体实现更多的价值。软件定义之所以盛行,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降低复杂性,当前的IT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硬件种类繁多、系统交互频繁、应用方案多样、系统管理复杂,通过软件定义可以降低复杂性。二是降低成本,IT系统的成本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电力消耗成本、运营管理成本等,随着IT系统复杂性的提高及人工成本的上升,运营管理成本占比越来越大,在典型的数据中心中,综合管理成本已经超过40%。三是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IT和业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业务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IT系统的可伸缩性和适应性越发重要,通过软件定义计算、网络、存储等是IT适应市场变化的基础条件。四是支持创新,包括IT创新和业务创新。例如,通过软件定义的超融合架构,根据业务需要,可通过增加模块的方式增加计算能力或存储能力,用以支持大量并发的计算能力或存储能力。
软件定义的基石是软件定义的存储。存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数据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根据IDC的预测,到2020年,60%的全球企业2000强都将把数字化转型(DX)作为公司战略的核心。而具备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将不断扩大自己的外部数据来源,到2020年,外部数据的利用将是当前的4~6倍,其产生与扩展的可被市场消费的数据将增加50~100倍或更多。全球每年新产生和复制的数据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新产生和复制的数据量将达到44ZB,如果把这些数据存储在128GB的iPad Pro中,堆叠起来的高度将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5.5倍(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000公里)。第三平台IT的四大关键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和行业创新加速器的六大关键技术(机器人、3D打印、虚拟/增强现实、物联网、认知系统、下一代安全)将成为所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而大数据最终则是一切技术的核心。对于政府等公共行业,通过利用大数据,可以显著减少查找和处理信息的时间;对于制造业,可以有效整合与集成研发、过程、制造/销售的数据,显著改善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对于零售行业,通过数据挖掘进行市场细分,进而根据细分用户执行相应的营销方案;对于金融行业,通过复杂的、海量的数据分析,可以持续改进决策,减少风险,实现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可以获取新的用户需求,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根据IDC的研究,全球企业利用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将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获益超过4500亿美元。
软件定义存储是从硬件存储中抽象出来的,这也意味着它可以变成一个不受物理系统限制的共享池,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软件定义存储可以保证数据的存储访问能在一个精准的水平上更灵活地管理。它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管理进行部署和供应,通过基于策略的自动化管理来进一步简化。总而言之,通过软件定义的存储,不仅能够降低状态的复杂性、降低总体拥有成本、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更能使大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
叶毓睿先生具有多年存储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主编的本书是进入软件定义世界的钥匙。我认为本书有如下特点:
·本书是众筹出来的,整合了几乎所有这一领域的专家。通过阅读此书,等同于会见了业内的顶尖专家。
·本书是软件定义存储领域最为全面的一本书,囊括了近20种不同的存储产品的技术细节,还介绍了SDS生态链上几乎全部组件与SDS的关系或影响,堪称软件定义存储的360度全景视图。
·本书介绍的产品与技术几乎涵盖了国内外所有主流厂商,这为行业用户了解不同厂商的特点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是未来选择厂商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书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案例丰富、可读性强,既有技术架构和技术细节,又有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既能满足当下需求,又能指导未来实践。
好了,你也从此书开始进入“软件定义世界”之旅吧,祝旅途愉快!
武连峰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