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从历史哲学的视角观察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时空变化就会发现,自从资本来到人间起人类社会就逐步走上了“经济全球化”的轨道。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通过贸易、金融、投资以及知识的扩散,经济全球化在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已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既是如何正确认识与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中国如何面对新世纪,作出战略性选择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对此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以便及时地提出因应的战略对策。

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等既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20世纪末以来,人们在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向,即经济全球化是否是“西方化”、“美国化”;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时代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如何对待南北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是否是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置的“陷阱”等问题上出现了较大分歧。尽管经过深入而积极的探讨,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作出过许多论述,但仍有一些模糊不清、歧义较大的观点在混淆和困扰着人们,因此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地剖析和研究。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相互交往、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或表现为某种不同文明的整合趋势的历史。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算起,世界各地就走进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时代。由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迪亚士和达伽马等葡萄牙人开辟了抵达亚洲的海上航线,麦哲伦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实现了汤因比所说的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从而宣告了东西两半球互相隔绝的人类历史结束了。从那时起,全球性的资本扩张已经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探险与贸易的热潮,欧洲列强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活动不仅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也打通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交往的通道;从那时起,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等开始了国际范围的交流,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演变成为世界历史。

从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时代至今已500余年。在这500余年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向外扩展和扩张。虽然民族依然、国家犹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跨越了国界。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15世纪末后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启动了经济全球化;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战”至“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冷战”结束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市场经济全球化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战后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主要源自四大因素的影响:一是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衰退和危机的困扰,主张放松国家之间的经济管制,打破各种保护主义壁垒;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纷纷开放市场,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二是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国际间资本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为经济全球化助了一臂之力;三是跨国公司经济实力迅速扩张,其投资和贸易活动将世界各国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分工深化和贸易网络扩展进一步把全球经济编织成一个整体;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缩短了时空距离,刷新了经济联系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此外,战后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有组织的”,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国际组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实施组织管理和制定规章制度来加以体现的,它们制定的超国家、超社会制度、超意识形态的国际规则,对各国的经济行为具有约束作用,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法律框架。

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就开启了影响深刻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既是现代化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化的扩展与创新。尽管经济全球化的确是与资本主义相伴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全球化确实表现为“西方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三个从属关系来描述他们那个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尽管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的体系,西方的跨国公司今天已遍布世界各地,西方的国际游资到处横冲直撞,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企图使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秩序全球化,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就一定是“西方化”,不能把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更不能把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市场经济体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说成是“资本主义化”。

世界是多种多样、五彩纷呈的,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千差万别,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而不可能只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西方模式或美国模式。尽管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是多数电脑所通用的工作平台,亨廷顿、布坎南、弗里德曼、托夫勒、奈斯比特、布热津斯基、斯蒂格利茨等美国学者的著作是许多学子藏书架上的必备书籍;尽管通过全球网络,美国不仅将可口可乐送往世界各个角落,而且将美国文明送往因特网的所有终端,但这不能证明经济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动态进程,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矛盾十分复杂,国际经济矛盾的协调不是只由美国一个方面所决定的。美国尽管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推销新自由主义,企图利用美元的独特地位,利用美国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各国放弃经济主权,然而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是一回事,但是否得逞则又是一回事。把经济全球化视为“美国化”是由于把美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利用跟经济全球化本身弄混淆了,应该将经济全球化跟美国对这一趋势的利用区别开来。

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经济体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于它必须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正是资产阶级追求利润的本性促使它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终于使民族、区域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战后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从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资本主义转变,是由于1929年以后多次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及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逐渐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各种弊端,于是资本社会化、管理社会化和分配社会化在西方逐步形成,福利国家制度应运而生,资本主义充分发挥其制度的兼容性而取得了战后的大发展。这种大发展与其说是坚持资本主义的结果,不如说是扬弃资本主义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因素生长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缓解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缓解了劳资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只有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才能认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向性,才能够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的结论。

人类握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是人类面对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决定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根本因素是资源能在多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世界生产力发展需要资源全球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它既推动着社会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同时也创造出一个不再由国家政策主导经济力量的新趋势,使得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调节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力量和国际经济规则、制度的干扰或削弱,出现了新的“政府失效”问题。因此,经济全球化并非一首各国共同繁荣的田园牧歌,经济全球化对于各国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各国都得共同面对国际经济矛盾的新变化,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综观今日之世界,中国能否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决定于适应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和能力。我们应澄清观念,否定“陷阱”论,世界上没有因扩大开放而更加落后的国家,而只有闭关自守、游离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之外而更加落后的国家;维护国家权益必须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才是国家利益的最高体现。3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中国只有走经济全球化发展之路,利用好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经济金融化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来发展壮大自己,才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之路。中国唯有敞开国门,欢迎一切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事物进来,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唯其这样,中国才不致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

本书编著组成立以来,全体成员依遵“尽可能老老实实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的时代,永志勿忘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的学风。逐步认识到:

1.尽管人类社会至今依然处于资本主义大时代,但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它的先进部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由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资本主义过渡。

2.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由民族、地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历史必然,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向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早已阐明了的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经济全球化源自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最终摆脱物的依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因此,经济全球化绝不是“资本主义化”,更不是“西方化”、“美国化”。

3.冷战之后,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构成单元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各国的自主意识并未伴随经济全球化而减弱,各种文化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也未消失。因此,尽管南北国家之间经济互补性很强,但是互补不是替代,让渡必须对等,各国决不会听命于美国的摆布,发展中国家更不会接受“西方化”,即使最弱小的国家也不会接受有损其国家主权的做法,国家基本主权不容侵犯。

4.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走经济全球化发展之路是历史的必然。加入WTO,中国已由政策性转向制度性开放。面对新世纪,中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突出问题意识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意识形态不能绝对分开。上述认识既是参编同仁的最大收获,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并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努力做到继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世界经济理论是全球观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世界经济的历史发展不可分开,我们对于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自己观点的主要依据如下:

1. 15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突破,都与经济全球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革命为动力、以商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仅使人类社会的历史第一次成为“世界历史”,推进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日益激化,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使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化学、钢铁等工业革命为动力、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根本特征,一方面垄断为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使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上率先突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 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新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大规模的商品、资本、技术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步形成,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新的国际背景和时代主题,中国人民从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联系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分析、观察世界,敏锐地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坚定地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同外部世界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联而不是相脱离的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它紧跟世界进步潮流,努力走在时代前列,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从而才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挫折的冲击面前岿然屹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探索走出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因此,社会主义者欢迎经济全球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全球化,但绝不会接受“西方化”,更不会接受“美国化”。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人们只有在世界市场力量的支配下,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把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150多年来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一方面造就了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在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着必要的物质条件。因此,经济全球化显示出人类社会未来的征兆:人类将在现代化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突破资本主义的外壳,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历史的逻辑将无可辩驳地证明经济全球化的尽头将是资本主义历史的终结,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当然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但是,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而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展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目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实际情形恰恰是生产关系既不能完全适应,也没有完全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处于相互对抗但尚未崩溃的地步;相互对抗的一面表现为新变化外表下隐藏着的深刻危机,尚未崩溃的一面表现为通过自我调节尚能创造出具体演进过程中的一些繁荣景象。因此,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这一历史演进过程的长期性统一起来,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它作为社会形态仍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统一起来,将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与历史结局的指向性统一起来。这是我们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向性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Vt4o/w7kyC7HzQ8vzqgQtK+kjFCtLd/xgLDJt7jtDjFS6E7DXsRMCUkXdIiqbI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