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鲁克箴言※各项目标必须从“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它将会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引导出来。
在德鲁克看来,企业家一定是有商业思想的人。这种商业思想是通过商业目标来体现出来的。企业家在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在一直回答“企业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的同时,其实亦在彰显他自己的商业思想。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建立者齐瓦勃是一位有着远大目标的管理者。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尽管如此,齐瓦勃却雄心勃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成大事。
18岁那年,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这恰巧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经理看到了,问道:“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不是吗?”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上升到了总工程师、总经理,最后被卡内基任命为了钢铁公司的董事长。现在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业绩。凭着自己对成功的长久梦想和实践,齐瓦勃完成了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成功飞跃。
企业家必须明确自己的思想底蕴,继而为企业设定出宏观的发展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及未来会是什么,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灵魂,就很难具有远大的前程。
1995年4月,马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创办了他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一年之后,马云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这时马云受到了外经贸部的注意,受邀参与开发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让天底下再也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是一个巨大梦想。1999年,马云准备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网站。临行前,他对他的伙伴们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5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一起去!”
这些人就是在商界赫赫有名的阿里巴巴十八兄弟。他们之所以愿意跟着马云走,主要是因为受马云的思想感染,他们要一起做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为中小企业服务,通过网络改变天下商人做生意的方式。
受马云思想感染的,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蔡崇信的加盟和孙正义的投资。台湾人蔡崇信是全球某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的亚洲代表,他听说阿里巴巴之后立即飞赴杭州要求洽谈投资。一番推心置腹之后,蔡崇信竟然出人意料地说:“马云,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与马云仅仅面谈了6分钟,就立即说:“马云,我一定要投资阿里巴巴!而且用我自己的钱。”
拥有思想的团队,不仅具有高度的凝聚力,而且还具有坚硬的意志力。2002年,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得最为彻底的时候。马云将阿里巴巴当年的目标定为“活着”,他希望公司员工坚持下去,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到了年底,阿里巴巴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还实现了赢利。马云将这一切归功于“坚持”,他说,很多人比他们聪明,很多人比他们努力,为什么他们成功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坚持下来了。而坚持的原动力无疑就是团队对领袖商业思想的认可和追随。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中国香港上市,一举成为中国最高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这还不包括它旗下的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中国雅虎、阿里妈妈和口碑网等众多网站。
此外,这次上市还破了多项港股纪录:香港历史上IPO认购冻结资金额的最高纪录、香港历史上首日上市飙升幅度的最高纪录、近年来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额的最高纪录。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就曾说过,管理是哲学。企业家必须明确自己的思想路线,即为企业设定出宏观的发展目标。
开始时心中就怀有一个高远的目标,意味着从一开始你就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以及自己现在在哪里。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至少可以肯定,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确的。一开始时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会让你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法则和工作习惯。如果一开始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眼界。有了一个高的奋斗目标,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思想苍白、格调低下,生活质量也就趋于低劣;反之,生活则多姿多彩,尽享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