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导读

朱熹称本章为“传之五章,释格物致知之义”。本章方括号中的部分为朱熹作的“补传”,这段文字是朱熹的发挥,并非《大学》的原文。

有人认为,这段补写是多余的。如明代张侗初:“‘大畏民志’,格物也。‘此谓知本’,物有本末之本也。物格而后知至矣,故曰:‘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此正是释格物致知,直捷痛快,不须蛇足。”(《四书遇·听讼章》)清代张岱也认为:“以‘古之欲明明德’直接在‘止于至善’之下,直截痛快,不必更为补传。”(《四书遇·知本章》)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朱熹的补传推理严密,自有特色,有助于我们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所以,本译注仍将之保留,并作译文。

原文

(此谓知本 [1] 。)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1]此谓知本:这句和上一章的末句相同。程颐、朱熹均认为这句是衍文,应删去。

朱熹认为,这一章有一段阙文,所以他就“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下文方括号中的“所谓致知在格物者……此谓物格”就是朱熹的“补传”。

译文

(这就是知道根本。)

[(“经一章”)中所说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尽万事万物的道理”,说的是想要获得知识,必须要接触事物,穷尽它的道理。人心是有灵性的,都有认知的能力;而天下的事物,都有其道理。只是因为人没有能完全穷尽它们的道理,所以人获得的知识也有限。所以《大学》开始教人,一定要使求学的人接触天下的万事万物,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进一步探究钻研,争取做到达到极限,穷尽万物所有的道理。等到用功的时间久了,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弄清楚了,而自己心灵的整体和作用也都得以呈现。这就叫做事物的道理得以研究。]这就是知识的顶点。 G/FC9991tNGgUUBhD777E49O2k2wLfVf7QmwEjQWNrDikHYk8ZvE11/orn5NgV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