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导读

本章朱熹称为“经一章”,阐明大学的宗旨和纲要。其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大学的“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大学的“八条目”。“三纲”和“八条目”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八条目”之中,从“格物”到“修身”五个方面是“内圣”,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儒家哲学虽然范围广博,但是概括起来说,无非是通过“修己安人”以达到“内圣外王”。按梁启超的解释:“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人格锻炼到精纯,便是内圣;人格扩大到普遍,便是外王。儒家千言万语,各种法门,都不外归结到这一点。”所以不夸张地说,儒家哲学的入门精要,便在这《大学》“经一章”之中了。

本章可以理解为四个层次:(1)本章第一句话为第一层次,指出“大学之道”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2)从“知止而后有定”到“则近道矣”是第二层次,阐述实现“三纲”的具体做法与规定(知止、定、静、安、虑、得)。(3)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国治而后天下平”为第三层次。先以正序(由外而内)推演“八条目”,后用反序(由内而外)重新申说一番,循环往复,以彰其义。(4)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到本章末为第四层次。指明“修身”为“八条目”之根本与关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其目的是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以修身为基础和前提。“八条目”之中,“修身”处于最关键的地位,是联系“内圣”和“外王”的枢纽。

“经一章”是《大学》的总论,亦为其要义之所在。以下的各章都是对“三纲八条目”的具体阐释。

原文

大学之道 [1] ,在明明德 [2] ,在亲民 [3] ,在止于至善 [4] 。知止而后有定 [5] ,定而后能静 [6] ,静而后能安 [7] ,安而后能虑 [8] ,虑而后能得 [9] 。物有本末 [10]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11]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12]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13] ;致知在格物 [14]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15]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6]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17] ,未之有也 [18]

注释

[1]大学:大人之学,相对于“小学”而言。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2]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使……明”的意思。后一个“明”是形容词,光明的意思。明德,光明正大的德性。

[3]亲民:亲爱民众。或可理解为“新民”,“亲”“新”古时通用。“新民”:使民新,即让民众弃旧向新的意思。

[4]至善:最善,最完善的境界。止于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5]定:志向坚定。

[6]静:心不妄动。

[7]安:性情安稳。

[8]虑:认真思考。

[9]得:(思想上)有所得。

[10]本末:根本和枝末。

[11]齐其家:治理好他的家庭或家族。

[12]修其身:修养好他的品行。

[13]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14]格物:“格物”有多种解释。朱熹注:“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意即,格物是穷尽事物之理的意思。而王守仁认为:“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本书采用朱熹之说。

[15]庶人:平民百姓。

[16]壹是:全都是。本:根本。

[17]所厚者薄:该重视的没有重视。所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反而重视。

[18]未之有:没有这样的道理。

译文

大学的道理,在于使自己的光明德性得以显现,使民众弃旧向新,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了所应达到的境界就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就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就能性情安稳,性情安稳就能认真思考,认真思考就能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末节,每件事都有开始和终结。知道了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本来的道理了。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光明德性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品行;想要修养好自己的品行,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尽万事万物的道理。

穷尽了万事万物的道理,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才能使自己意念真诚,意念真诚才能使心思端正,心思端正才能修养好品行,品行修养好才能治理好家庭,家庭治理好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才能使天下太平。

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把修养自己的品行作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乱了,那么治理好家庭、国家、天下是不可能的。如果本末倒置,该重视的不去重视,不该重视的反而重视,这样想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HFxpZ0sdzwY/duWY0T766mG5zV0eUYCySrHhq4ur2QCTUJR+/VV99fpXfyyfm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