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大学》的成书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期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这些文章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早有晚,其中大部分篇章可能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作品。

传统说法认为,《礼记》的编纂者是西汉儒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做《大戴礼记》,到了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而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做《小戴礼记》,即是通常所谓的《礼记》。

东汉末年,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使《小戴礼记》影响渐大,由“记”升级为“经”。到了唐代,《小戴礼记》被列为“九经”之一;而到了宋代,更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成为士子必读之经典。

《礼记·大学》在唐代以前并不特别为人所重视。到了唐代,佛教兴盛,儒学日衰。为了扭转颓势,韩愈等儒学家引用《礼记·大学》中的文字,阐发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试图以此与佛学相抗。此时,《礼记·大学》开始为人关注。

宋代以前,《大学》并无单行。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宋仁宗以《大学》赐给进士王拱宸等,这可能是《大学》单行的开始。此后,程颢、程颐兄弟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作了《大学》改本,编定了《大学》的章次,并把《大学》一书抬到极高的地位:“《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至南宋淳熙年间,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又进一步发扬了二程的思想,对《大学》作了进一步的整理和编订。他把全文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其中:“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他还认为,“格物致知”一章已经缺失,便自己作了《补传》。经过这些改动,朱熹整理本的《大学》和《礼记·大学》就有了很大不同,后人就将前者称为“致本大学”,而后者称为“古本大学”。经过朱熹的整理,“致本大学”渗入了更多的理学色彩,突出了对“心性”的重视,有了更多的哲学意味。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朱熹所注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元史·选举一》)从此以后,直到废除科举,朱熹所注解的《大学》一直是中国读书人熟读成诵的经典。

《大学》的作者

《大学》的作者是谁?《礼记》并没有说明。宋代的朱熹认为:《大学》的“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意即,经文部分是曾子所述的孔子之言,而传文部分是曾子门人所记录的曾子思想。曾子(前505—前436)名参,字子舆,他和父亲曾点都是孔子的著名弟子。

朱熹的说法虽然影响很大,但是这一说法也受到普遍质疑。在当代学者中,冯友兰等人认为作者属荀子一派;而郭沫若等人认为作者属思孟一派。张岱年则认为是“战国时代儒家学者的著作”(《大学浅解》序,郭兰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考虑到众说纷纭,暂无定论,所以本书仍沿袭传统的观点,把曾子作为《大学》一书的作者。

李春尧
2011年9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NUWi+WkXI8lrEoaNeZN/7uF7dph+UClvCFr1aUzaJDFl696I+ksz//kiJb1R4j5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