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兹兰根据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四大类。
1.反应性学习: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与敏感化;
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包括抑制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定型作用与推断学习;
4.象征性学习:即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特有,体现在言语学习的三个阶段,即符号性学习、语义学习和逻辑学习。
1. 1970加涅(Gagne)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指个体学会对某一信号做出某种一般的,弥漫的反应,即巴甫洛夫所研究的经典的条件反应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个体学会对某一发生的刺激做出某种精确的反应,这里获得的是一种联结(如桑代克所说),或是一种有区别的操作(如斯金纳所说)。
(3)连锁学习。指个体学会由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所形成的某种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
(4)言语联想学习。指个体学会以言语作为单位的联结,其学习条件与其他(如运动性)连锁相似,但只是在人的语言出现之后才可能从事这类学习。
(5)辨别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做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做出正确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基于事物的某些特征而做出的,如圆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
(7)规则学习。亦称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如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是规则学习。
(8)问题解决。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2. 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学习和定义概念学习。于是,学习的分类变成了六类:
(1)连锁学习;(2)辨别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5)规则学习;(6)解决问题的学习。
Tip
雷兹兰和加涅对学习的两种分类,重点理解每种学习的含义,能够自己举出例子,加涅的学习分类要记住繁简水平的排列顺序。
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性质: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各自存在许多过渡形式。具体的组合见下图:
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没有高级、低级之分。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什么”,学习结果多以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
(2)智力技能的学习:“怎么做”,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知识;
(3)认知策略的学习: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的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4)态度的学习:习得的内部状态,影响个人对某事或人所采取的行动;
(5)动作技能的学习: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有组织的、协调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
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可以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内隐学习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提出,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接触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学习是有意识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并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包括心智技能,操作技能;(3)社会规范的学习。
Tip
冯忠良的学习分类中,社会规范的学习是最高级的学习,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