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统计表

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统计表一般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表号;标目;数字;表注。

主要包括:

(一)次数分布表

1.简单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

2.分组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按其数值大小划分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的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1)编制步骤:

①求全距,即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的差距。

②定组距和组数。

组距(i),任意一组的起点和终点的距离,根据全距来定。全距大,组距也可以大一些,一般取2、3、4、5、10、20等数值,这样便于计算。

组数(K),分组数目,要根据数目的多少来确定,如果数据在100个以上,一般分10~20组。i=全距/K。

③列分组区间:即组限,一个组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组限有表述上下限(10~19;20~29)和精确上下限(9.5~19.499;19.5~29.499),一般书写时按照表述上下限,计算和分组时按照精确上下限。

由于连续变量中一个特定的数值并不是代表一个点,而是对应实数的一个区间,对于上述10~19中10这个分数,实际上是代表的是9.5~11.5这一段区域,所以在次数分布表中,10~19这个组的下限是9.5而不是10。

④登次数:将数据登记到相应的组别内。

⑤算次数:计算各组次数和总次数并核对,然后写出组中值、次数、频数和百分次数。

注:组中值为每组精确下限加上组距的二分之一,或精确上下限之和的一半。

(2)评价

①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②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3.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

4.累加次数分布表: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5.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6.不等距次数分布表:例如工资级别,年龄分组。

(二)其他表

1.简单表:只列出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字的统计表。

2.分组表:只有一个分类标志的统计表,也称单向表。

3.复合表: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类标志的统计表。 FGMTN0ZLQosP704waZv4z5oedVbHYTkhlRqeAmyaR/7T6lqEERmpbAY5rE7WHFS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