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知觉

本章导读

午后,阳光下山坡上的一片土地,走过几个不同职业的人。画家感慨:大自然真壮丽啊!于是拿出画板准备作画。农民想到:这片土地蓄水性不太好,改造成梯田就能很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地质学家发现:路边的石头上粘着一层薄薄的金黄色金属,拿起来质感比普通石头好,于是收集样品准备拿回单位进一步检验。房地产开发商看到这一片地段靠近北京不超过3小时车程,长年微风不断又可避免雾霾之害,就掏出手机交代下属准备立项买下此地(拆迁?哦,根本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看到同样的信息,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知觉”是不是“直觉”?就读读本章吧。

知识结构简图

一、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有觉察、分辨和确认三种作用。

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联系

它们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但知觉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已经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一种结构,并融合了人们的经验。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人来讲,感觉是一样的,知觉是不同的(掺杂了知识和经验)。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

1.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2.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3.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4.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5.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6.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

7.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8.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选择性

1.定义

知觉选择性指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背景。例如两歧图。

2.影响因素

(1)客观: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

(2)主观: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兴趣等。

知觉定势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

(二)知觉整体性

1.定义

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影响因素

(1)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

(2)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

大大提高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成分(部分或细节)的知觉。

(三)知觉理解性

1.定义

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2.影响因素

(1)个体以往经验;

(2)词语的作用;

(3)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3.作用

(1)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2)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3)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四)知觉恒常性

1.定义

当物理刺激变化而知觉保持稳定的现象。

2.影响因素

(1)视觉线索;

(2)知识经验。

3.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5)方向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认识。

(一)形状知觉

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1.形状的特征分析

人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点、线、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以特征觉察器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

2.轮廓与图形

轮廓代表了图形及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视野中临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大小错觉),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图形掩蔽实验(在短暂呈现条件下,圆盘的轮廓尚未形成,被圆环遮蔽)说明人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就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3.图形的组成

同本章的知觉组织原则。

4.形状识别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形状(或模式)识别,这是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它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有序列搜索的特点。

5.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6.眼动与形状知觉

眼动在形状知觉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如微跳、漂移、生理震颤等;一类是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跳、追踪等。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跳动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发生在三种情况下:

(1)用眼球搜索要观察的物体;

(2)将眼球由一处转移注视另一处;

(3)当刺激落在视野边缘时,使物体回到视野中央。

(二)大小知觉

脑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反映。

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埃默特定律)

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公式:a=A/D(a是网像大小;A是物体的大小;D是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2.物体熟悉性

当熟悉的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网膜投影的大小随之改变,但熟悉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

3.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于大物体包围中,它看上去显得小;反之则显得大。

4.体态变化

当观察者俯视或者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

(三)深度知觉

脑对物体深度知觉的反映,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即把物体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个体知觉深度都是依赖于线索的,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1)眼睛的调节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这种变化是由改变睫状肌的紧张度实现的变化,它只在1—2米范围内有效,而且也很不精确。

(2)双眼视轴的辐合辐合是指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是双眼的机能。辐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辐合角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远近的信息。距离近,辐合角大;距离远,辐合角小。看近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大;看远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小。

2.单眼线索单眼线索是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如下六种:

(1)对象重叠(遮挡)一个物体掩盖或遮挡另一物体,被掩盖的物体知觉的远。

(2)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3)空气透视近处物体清晰,远处物体模糊,人们根据这一线索推断物体的远近。

(4)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视野中两个物体中相对位置高的,显得远些。

(5)纹理梯度(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处对象密度大,近处对象密度小。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我们和外界物体发生相对位移(运动)时,会出现这两种差异现象。

①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这由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运动范围的不同造成。

②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7)相对大小。

(8)明暗和阴影。

3.双眼视差

两眼相距大约65毫米,因此,同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视像就有了差异,两眼上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如果两眼成像部位相差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距离的判断失去作用。

Tip

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双眼视差有什么不同?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又有什么不同?迷死他赵天天念的“找不同”,有没有在学习中使用?又需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不要以为学习只是简单的背诵,理解仅是把文字看懂。选择题如何得高分?体会一下“找不同”的作用。

(四)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脑对物体方位知觉的反映,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视觉和听觉在人类的定位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1.视觉方位定位人类根据周围环境的参照物,通过视觉,例如太阳、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天空和地面、人和外界的物体的关系来判断方位。

2.听觉方位定位听觉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其定向规律有:

(1)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

(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3)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两耳连线为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作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指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时间知觉的四种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2.时间知觉依据

(1)根据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

(2)计时器提供的信息;

(3)人体生理和心理周期性的变化。

3.影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数量和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把时间估计得越短;事件的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长。但是在回忆往事时,情况正好相反。同样时间内的经历,经历越丰富,越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越觉得时间短。

海克斯的扑克牌实验证明了伴随活动的数量和性质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3)个体的兴趣与情绪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觉得时间过得快;对厌恶的事情,觉得时间过得慢。在期待某种事情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图1-5 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

(二)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脑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反映,指对空间中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可以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真动知觉

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刚刚被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最小视觉范围(角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下阈。

2.似动知觉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1)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φ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和时间相继呈现时,会看见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运动。例如电影、电视等。

(2)诱发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例如浮云的运动,让人们看到月亮动,而云是静止的。

(3)自主运动

注视暗室中的光点会感觉它在动。

(4)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运动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感觉它向相反方向运动。例如注视完瀑布之后再看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向上飞动。

Tip

知道该做什么了吗?对,找不同!以上四种不同的似动知觉,如果出一道选择题,能顺利的选出来吗?所以,找到四种似动知觉的核心不同点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建立一种意识,凡是看到平行知识点,就要习惯性想想他们的不同点在哪里。做好了,想不得高分都难!又一新技能,get√!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1.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的产生依赖于感觉器官提供的信息,即客观事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叫数据驱动加工。

2.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的产生还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他的兴趣、爱好、心理准备状态,即还需要加工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叫概念驱动加工。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非感觉的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相反,则需要比较多的感觉信息。

(二)模式识别理论

模式就是由若干个元素集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结构,或者说在我们周围的具有某种结构的客体,例如一个物体、一个图像、一个字、一句话,或者是一个人脸都是一个模式。

模式识别就是人们把输入刺激,即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并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当模式被识别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给这个刺激,或者说给这个模式一个名称,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模式识别就是给刺激一个名称,或者说就是给刺激命名。

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几种模式识别理论:

1.模板匹配理论

(1)理论观点

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各种各样来自个体生活经历的外部模式的缩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这些模板与现实环境中的刺激模式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识别是刺激模式与人脑中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

(2)优点

模板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在知觉过程中如何进行模式识别,并在实现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模式识别中得到了实际运用。

(3)缺点

①按照该理论的假设,每一个有千变万化现象的同一个事物,记忆系统中都要储备与之一一对应的模板才能识别,需要在记忆中存储大量模板;

②这种理论对模式识别的解释比较刻板和生硬,缺乏人们在实际知觉中对模式识别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③没有明确阐释模板匹配的机制,尤其难以解释人们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模式的现象。

2.原型匹配理论

(1)理论观点

记忆中储存的不是与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有关某一类事物或刺激模式的概括性表征,反映一类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基本特性)。模式识别是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相似的原型的过程,不需要严格匹配,只要存在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模式也可以得到识别。是一种近似的匹配。

(2)优点

原型匹配理论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数量,不仅减轻了记忆负担,而且使模式识别的过程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这种识别过程基本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符。

(3)缺点

匹配过程只强调自下而上的加工,而缺少自上而下的加工。

3.特征分析理论

(1)理论观点

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称为特征,模式可以分解为特征,在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

塞尔弗里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特征分析模型称为“泛魔”识别模型,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4个层次:

①映象鬼: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

②特征鬼: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分解为各种特征;

③认知鬼: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当发现了有关的特征时就会喊叫;

④决策鬼: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所要识别的模式。

(2)优点

①依据刺激的特征进行识别,避免预加工的困难,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②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模式中,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

③在识别中需要抽取必要的特征,再加以综合,使模式识别过程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3)缺点

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由局部加工到整体加工,无法说明人在识别模式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4.结构优势描述理论模式识别与其所处的环境信息有密切联系,整体结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它们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具体包括:字母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句子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

六、错觉

(一)错觉的含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物体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二)错觉的种类

1.大小错觉

(1)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有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那么前者就显得比后者长得多。

(2)潘佐错觉(铁轨错觉)

两条辐合线中间有两条等长的直线,结果一条看上去比另一条长。

(3)垂直—水平错觉

两条等长的直线,一条垂直于另一条的中点,那么垂直线看上去比水平线要长一些。

(4)贾斯特罗错觉

两条等长的曲线,下面中的一条曲线比上面中的一条曲线看上去长些。

(5)多尔波也夫错觉

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一个在大圆的包围之中,另一个在小圆的包围之中,结果前者显小,后者显大。

(6)月亮错觉

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得大,而在天顶时显得小。

2.形状和方向错觉

(1)佐尔拉错觉

一些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而被看成不平行的。

(2)冯特错觉

两条直的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直线好像是弯曲的。

(3)爱因斯坦错觉

许多环形曲线中,正方形四边略显弯曲。

(4)波根多夫错觉

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不在一条直线上。

3.螺旋和运动错觉

(1)螺旋错觉

(2)运动错觉

4.明暗错觉

明暗错觉又叫赫尔曼格栅、格力德火花错觉,可以看到交叉点上跳跃性的出现火花。

(三)错觉产生的原因

每种错觉的产生都有它独特的原因,找不到可以解释所有错觉的几种原因。目前解释错觉的理论有六种:

1.眼动说

在看几何图形时,眼球会跟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扫描的运动,而眼球运动的方向会影响到眼球运动的速度,这就会导致错觉的产生。

2.移情说

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部分,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图形上面,因而引起视觉变形。

3.完形倾向说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某种完型的倾向,这种倾向夸大了似乎能分开的事物各特征间的距离,因而引起错觉。

4.透视说

由于图形通过透视暗示着深度,因而导致图形大小知觉的变化。

5.常性误用说

这种理论认为,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颠倒。

6.神经抑制作用说

在看两个接近的图形时,它们所引起的相邻的神经细胞的活动会发生侧抑制的作用,从而导致看到的图形发生了位置的移动,造成错觉。

【关键词】

知觉 知觉整体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选择性 知觉恒常性 空间知觉 深度知觉 运动视差运动透视 时间知觉 似动 模式识别 错觉

【想一想】

1.你是否有这种经历,当我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自己喜爱老师的课程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我们在学习一门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试结合本章内容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感受。

2.试结合例子说明似动知觉的含义和种类。

3.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错觉的例子?试着结合例子说一说什么是错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错觉。 rbQi/HIHwop2UbJE+/4W2WgRpGkRHKErQgvb2JbWpLjc/i+xp7xFUduxcM3fr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