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本章导读

“啊,你是心理学专业啊?那我现在想什么是不是你都知道了啊?!好可怕……”

这是心理学的科班生和不懂心理学的人聊天时,最容易遇到的情况。心理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心理学是不是就是心理咨询?是不是就是催眠?读完本章你就可以基本回答类似问题了。

知识结构简图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包括:

(一)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有的心理现象。

1.传统心理学观点

传统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包括:

①认知(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

②情绪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心理学把个体心理分为信息加工过程,行为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特性三方面。

(1)信息加工过程,就是认知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

(2)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

(3)人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行为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从这个意义上也把心理学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三)个体意识

1.意识由人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意识具有目的性,能觉察到外部事物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具有自我意识。

2.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社会心理

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就必然会产生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团体之间由于其心理特征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团体。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1.适用范围: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2.优点:

(1)适用范围较大;

(2)简便易行;

(3)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4)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3.缺点:

(1)观察法存在偶然性,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3)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4)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

(5)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二)实验法

在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地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之改变情况,这就是实验法。实验法的目的在于寻找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1.分类: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实施的实验。

(2)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往往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即实验情境更符合现实。

2.优点:

(1)可以揭示因果关系;

(2)可重复,可检验;

(3)数量化指标明确。

3.缺点:

(1)主试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和态度等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2)被试效应,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也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3)对于复杂行为无法测量;

(4)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图1-1 观察法和实验法

(三)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分类:

(1)按内容,可分为:①智力测验,②成就测验,③态度测验,④人格测验;

(2)按形式,可分为:①文字测验,②非文字测验;

(3)按规模,可分为: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

2.基本要求:

(1)信度: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

(3)标准化:编制心理量表的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结果的解释也要严谨、客观、符合科学。

3.优点:

(1)简便省力,易于实行;

(2)种类多,灵活方便;

(3)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量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

(4)所得结果的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十分方便;

(5)有常模进行比较,便于对照。

4.缺点:

(1)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

(2)一般是间接测量,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心理,如果行为样本选择不准,所得结果就很难准确;

(3)对施测者要求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量技能;

(4)测量成绩只表明“结果”,不反映过程。

(四)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通过对他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1.分类:

(1)访谈法;(2)问卷法;(3)测查法;(4)评价法;(5)书面材料分析法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访谈法和问卷法。

2.优点:

(1)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2)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速度快。

3.缺点:

(1)不够严谨;

(2)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3)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

(4)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回答者的合作。

(五)个案法

对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即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方法。

1.优点:

(1)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2)能够详细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3)用个案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在现代心理学中曾起到重要作用。

2.缺点:

研究案例过少,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个别情况,因此在概括结论或推广结果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六)相关法

不同变量之间相随变动的关系,称之为相关。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取其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就是相关法。

1.分类:

(1)正相关:一个变量变动时,另一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同;

(2)负相关:一个变量变动时,另一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反;

(3)零相关:一个变量变动时,另一个变量作无规则变化。

2.优点:

(1)通过相关研究可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预测;

(2)相关研究可以进行验证;

(3)数量化指标明确,且具有方向性;

(4)可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5)往往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以便进行进一步研究。

3.缺点:

(1)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Tip

有没有发现,每一个研究方法都包含了优点和缺点。这么多的优缺点,会不会傻傻分不清楚呢?这个时候,“画表格”这一重要学习方法就派上用场了。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从古代就开始了,但那时心理学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是在哲学的范畴里进行的。到了19世纪中叶,心理现象的研究由于运用了实验的方法而最终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把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看做是心理学从哲学里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渊源有两个:(1)哲学基础:以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论、17~18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论;(2)直接基础:19世纪中叶以来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

从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至今,心理学家们在建构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形成了相互对立的学派。这些学派主要有:

(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研究对象:意识、经验

3.主要观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连结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即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看重意识的成分,而不管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构造主义认为构成人的心理世界的基本成分:

(1)感觉(知觉的元素)

(2)意向(观念的元素)

(3)激情(情绪的元素)

这些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就构成了所有的复杂的意识经验。构造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内省而了解在不同刺激情景下各种元素之间的结构。

4.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历到的心理状态。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思辨的束缚,开创了现代科学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局限性:

①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

②把心理简单分解为各个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③内省法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许多高级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内省进行研究。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2.研究对象: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3.主要观点: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作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他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把意识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机能主义的特点: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2)反对把心理视为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4)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对正常人一般心理规律的探索,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4.研究方法:安吉尔等主要使用客观观察法和实验内省法。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

①开创了美国的科学心理学;

②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③推动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2)局限性:

①意识观的矛盾倾向;

②生物主义的倾向;

③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

(三)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2.研究对象:行为

3.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流派观点具有以下特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反对行为的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的作用。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意识和灵魂是主观的东西,不可捉摸,又不能加以观察、测量和证实,作为研究对象,永远不可能跻身科学之列。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家需要研究的只有那些可以被观察、预见、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者控制的行为。

4.研究方法:实验法。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行为主义的诞生,在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其强调的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有积极作用。

(2)局限性: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四)格式塔心理学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2.研究对象: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等)

3.主要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格式塔”是德文“完整”的译音。他们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成的,相反,整体乃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他们提出了知觉中的许多组织原则,试图解决格式塔的生理基础问题。

他们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的分析,并把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称之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

4.研究方法:实验法

5.历史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加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是正确的。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及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反映在心理学教科书中。

(五)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2.研究对象:无意识、潜意识

3.主要观点:

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其理论主要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4.研究方法:催眠疗法、梦的解释、自由联想、生活史法等。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弗洛伊德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理论对科学心理学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动机、防卫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不仅对心理学,甚至对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2)局限性:他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过度强调无意识并与意识对立起来;夸大性欲的作用则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研究对象:人格

3.主要观点:

(1)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认为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把人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2)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个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重视自我。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3)需要理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4.研究方法: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人本主义被称为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其主张人性本善,注重对人性的研究,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人本主义的研究历年冲淡了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成为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2)局限性:人本主义错误地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对人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带有纲领的性质,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使得其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七)认知心理学

1.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纽维尔、西蒙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1967年奈瑟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对象:信息加工过程

3.主要观点:

(1)关注人脑所发生的心理事件,如人是怎样推理、记忆、理解语言、解决问题、解释经验、获得道德标准和形成信念的。

(2)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

(3)使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即把人脑比作电脑。

(4)认为认知历程包括:信息的接受、贮存和运用。

4.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5.历史评价:

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科学家们认为,只有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Tip

不同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全都包含了“代表人物”、“研究对象”、“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历史评价”,其中历史评价往往又包含“贡献性”与“局限性”。是不是突然明白了点什么?那么,我们总结一句话:凡是遇到并列的、结构相似的重要知识点,都需要使用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画表格!新技能get√!

【关键词】

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 观察法 实验法 测验法 调查法 个案法 相关法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行为主义 格式塔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认知

【想一想】

1.很多不了解心理学的人们都认为心理学算不上是一门科学,当你学习完本章之后,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2.每个学科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众多流派的发展,心理学也不例外,试着将这些心理学流派列在一张表格里,比较各个流派的异同点。

3.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查查资料看看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说一说你认为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会是什么。 0FH7duhPcef7IPchCg2xCF7FbxGi/o/TQvnBiLh3tRdGgqC9Y3WhwYF4DTgxe15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