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销售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很多销售者的思想观念里都存有许多误区,并且这些误区是不宜被察觉的。下面就介绍销售中普遍存在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价格太“贵”了
这是很多销售员经常听到的拒绝理由,同时也成为他们不能提高业绩的一块挡箭牌。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贵”的潜台词后面包含着众多意思。
(1)“潜台词”之一:“这件东西不值得用这么多钱来买!”
王先生的桑塔纳开了5年了,最近他去车展看见很多自己喜欢的名车,车商对车的性价比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把车的性能描述得绘声绘色,但是都被王先生以“你的车太贵”为由拒绝了。然而,不久之后,王先生买了一辆更贵的车,其实价钱对于家境殷实的他来讲不是最重要的。
王先生认为第一次看的车都很新潮,但他不关注这些,所以就没买。后来这位车商没有滔滔不绝地向他讲此车的好处,而是询问了几个问题:“您的车开了5年是否会经常出现问题?一年的保养费用是多少?在高速公路上抛锚了怎么办?”
王先生说:“我经常驾车出差,真有一次因为抛锚误了事,所以绝不能出现第二次。另外,我的车也没有安全气囊,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得又快,万一有个闪失就完了!”
王先生觉得买谁家的车都一样,只是这位车商说的比较可靠,而且询问得很恰当,所以就决定买他们家的车了。
由此可以看出,客户第一次说“贵”,并不是指车本身贵,而是销售员没有把握住甚至完全忽视了客户的“需求认知”这个关键环节。这就好比不管客户渴不渴,销售员都想让他们喝水,这样效果肯定不明显,关键是要让他们自己感觉口渴,这就是销售中的“让马口渴”法则,即了解客户的需求认知。
(2)“潜台词”之二:“你出的价格比竞争者高,我难以做决定!”
客户认为让利销售怎么还那么贵呢?这时,客户就已经走进购买“评估选择”阶段了。此时,销售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摸清和影响客户的评估准则,从而弱化价格影响,把竞争对手比下去。
张先生最近要租用企业邮箱,一是为了保持职业形象,使E-mai l的邮箱与网址归属于同一域名;二是为了减少免费邮箱带来的垃圾邮件和故障。其价位从500~900元不等。张先生本想买个便宜且能用得住的就可以,但是最终却选了一个最贵的。看完下面这段对话,你就明白了。
张先生:“你的产品价格太贵了!”
销售员:“张先生,您现在每天能够收到多少个垃圾邮件?”
张先生:“至少60封,真是毫无个人隐私可言!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到网址的?”
销售员:“那么,您是如何处理的呢?”
张先生:“麻烦就在这儿,有些重要的客户的邮件也夹杂在其中,一下子清空是不可能的,只能一个个扫标题,占用时间不说,还怕疏忽了重要客户的信息。”
销售员:“有这样的事发生过吗?”
张先生:“最头痛的就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因为没有及时看到客户的问讯邮件,白白丢失了一个上百万的生意!”
销售员:“那真是很可惜。您的邮箱除了接收到垃圾邮件外,服务器的稳定性如何?”
张先生:“经常会不定期地出现停机检修,一停机肯定就收不到邮件了,很妨碍与客户的沟通。”
销售员:“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注意,因为这样的原因双方都是毫不知情的。这对您的业务影响有多大呢?”
张先生:“我估计现在就有客户因为邮件沟通的问题对我们产生抱怨了!”
销售员:“所以说选用运行稳定、能有效隔离垃圾邮件的电子邮箱是很重要的。那么,您还有什么想要特别注意的吗?”
张先生:“那就是机会成本了。要是邮件不丢失、遗漏,机会也就自然不会错过。没有垃圾邮件的干扰,我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与客户联络,这也是机会成本。对了,你简介一下你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
销售员:“好,是这样……”
仔细分析上面这段对话,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客户评估标准的微妙变化:价格——防垃圾邮件——稳定性。这种改变使销售员能够有效地影响客户购买的决策准则。
(3)“潜台词”之三:“这是个大单,对你不了解,有风险,所以很犹豫。”
自己去买不熟悉的东西时总会心生犹豫,设想如果到中关村去买数码照相机,却被营销人员缠着要给你推销一台上千元的打印机,这时心中难免会不安、怕吃亏,如果买的话,也会让对方立下类似“三包”的字据,但大多数时候最后还是会因为不放心而撂下一句“挺贵的,我再看看吧!”
美国知名营销咨询机构曾经在大型家电商场做过调查,表明在未成交的客户中有64%不是真正因为价格放弃商品的。
究其放弃的原因,是在做出购买决定前,消费者普遍存在顾虑,例如决策错误会带来的风险。购买的东西越复杂,客户心里的顾虑越多,虽然很多顾虑不会轻易表达出来,而是以一种体面的方式拒绝:“你们的价格比人家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如果决定有错,会很被动!”也就是不愿为后果负责。
因此,一句“价格太贵了!”包含的意义极为广泛,销售员要敏锐地把握住客户的心态,然后对症下药。
误区二:“满意”的客户
有的销售员经常被客户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拒绝:我们对现在的产品很满意,不想更换其他的产品……其实你看看以下对话就能知晓一二。
销售员:“现在用的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客户:“一切都不错,用得挺好。”
销售员:“那么,影印效果如何呢?”
客户:“有时复印图像会有点黑。”
销售员:“你们经常会复印带有图像的文件吗?”
客户:“是的,70%的文件都带有图像。”
销售员:“那么,使用这种图像对你们的投标有何影响吗?”
客户:“当然有了,图像质量会影响我们中标。”
销售员:“您觉得会因为图像质量差而失去中标的机会吗?”
客户:“就是怕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所以现在关键的投标书都拿出去印。”
销售员:“那时间还赶得及吗?”
客户:“多数情况还可以。”
销售员:“要是临时遇到有重大改动的文件怎么办?”
客户:“这是最头疼的问题了!您也知道在投标项目中,这样的事情是常有的……”
透视客户的“满意”程度,就可以了解他们口中的满意度是多么少,所以当客户认为满意而又说“不”时,你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讲,销售员拜访客户要达到6~7次,关键是在拜访客户时要懂得设计营销进展,要让客户在“满意”中寻找不满意,取得客户的信任,然后使销售走进成功的区域。
通过与客户谈话发掘问题,这是与客户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可见,谈话就是一种沟通策略。在此过程中,销售员要分析客户的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知道得越多,你胜算的几率就会越大。
所以说,成功的销售应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你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心,一个不经意的提问和倾听都可能成为介绍产品的过程,关键是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然后拿出你的解决方案。正如一位成功的销售员所说:“销售中并不缺少客户需求,而是缺少发现客户需求的方法。”因此,千万不要被“满意”的客户拒之门外。
很多客户在购买产品之后,都对“热情似火”的销售员心有余悸。因为客户心里都清楚,“热情”大部分是由于利益在驱使,而这种“赤裸裸”的销售热情时常让人退避三舍,以后恐怕都要绕道而行了。因此,做销售淡定处世,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一项基本功,更是一种卸下客户心防的销售策略。
平常心也能给予客户最起码的尊重,把自己的目的贯穿于平常心中去执行,这样不管成功与否都会有一个平和的心境,情绪不会大起大落。
一天,销售员郑先生去拜访搞写作的刘女士,希望她能订阅一份《体育周报》。郑先生把那份报纸拿到刘女士面前,并暗示了她该如何回答他这个问题:“我觉得您是不会为了帮助我而订阅《体育周报》的,是吗?”“当然。”刘女士一口拒绝了。因为郑先生的话中没有热忱做后盾,他的脸上“写满”了沮丧的神情。
几个星期之后,另外一位销售员小赵也来拜访刘女士。她一共要推销6种报刊,其中一种就是《体育周报》。但小赵的推销方法和郑先生的大不相同。她看了看刘女士的书桌,桌上摆了几本杂志。然后,她忍不住说:“我看得出来,您十分喜爱阅读书籍和各种报刊。”小赵用短短的一句话,再加上一个愉快的笑容,成功地引导了刘女士的意识,使刘女士准备好要去听她说什么。小赵怀中抱了一大堆报刊,刘女士本以为小赵会把它们展开,并开始催促自己订阅它们,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小赵并没有这样做。小赵走到刘女士的书架前,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爱默生的论文集。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她不停地谈论爱默生那篇《论报酬》的文章。两人聊得津津有味,竟然使刘女士不再去注意她带来的那些报刊,在不知不觉中,刘女士传授了小赵许多爱默生作品的新观念,使小赵获得了宝贵的资料。
最后,小赵问刘女士定期收到的报刊有哪几种。刘女士向她说明之后,小赵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把自己带来的那些报刊展开,摊放在刘女士面前的书桌上。小赵为刘女士一一分析这些报刊,并且说明刘女士为什么应该每种都订阅一份。
然而刘女士并没有像小赵想的那般反应热烈,于是她向刘女士提出了暗示:“像您这么有地位的人物,一定要消息灵通、知识渊博。”
小赵的话确实很有道理,既是恭维,又是一种温和的提醒。
接着,刘女士问她订阅这6种报刊一共需要多少钱。她很巧妙地回答:“多少钱呀,整个数目还比不上您手中拿的那张稿纸的稿费呢!”
就这样,小赵离开时带走了刘女士所订阅的6种报刊的订单。并且后来还招揽了刘女士的5位朋友订阅自己的报刊。
销售员如果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急于求成,这样的销售员总是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平常心的建立,就是通过某种方法让客户信赖你、喜欢你、接受你。当客户对你产生信赖的时候,自然会比较容易接受和喜欢你的产品。
在生活中,你或许也有这种经验:对自己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会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相信。而对于让你讨厌或不信任的人,你自然对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也就不信任了。
一个销售员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客户,好脾气的、坏脾气的、慢性子的、急性子的等。这个客户有这样的喜好,那个客户有那样的需求。而你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求你学会包容,包容他人的不同喜好,包容他人的各种挑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而你也不可能去喜欢每个人,但是即使真的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喜欢。也许你已经具备了丰富的专业技能,但是对于一个新的企业、新的经销商、新的客户而言,你仍然是你,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态重新整理自己,吸收正确的、优秀的东西。
成功的销售员都具有一颗平常心,心态平和的他们很容易博取客户的信任,让客户喜欢他们、接受他们,并且很容易跟客户成为朋友。许多推销行为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人们大都喜欢向自己喜欢、信赖的人购买东西,因为那样会让他们觉得放心。所以,一个销售员是否能够很快地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与他的业绩有绝对的关系,这种能力就是一种亲和力。
很多销售员对客户的印象很不好,这样他们从心里有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在跟客户沟通时,这种隐形的抵触情绪会影响销售员的外在情绪,如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时就像走马观灯,泛泛地把产品的功能介绍完,不管客户是否需要。这样的销售员是不合格的,要知道,你只有接受客户,客户才能接受你的产品。
高木是日本鼎鼎有名的“推销大王”。当初,高木在刚进入推销界的时候,遇什么事都不顺。他一个人每天要跑30几家公司去推销复印机。试想,在战后百业待兴的时期,复印机可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新型产品,正因为这样,也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所以大部分行政机关和公司都不会购买。大多数机构甚至连大门都不让高木进,即使他进去了,也很难见到负责人。
高木只好设法弄到负责人家里的住址,然后再登门拜访,而对方总是让他吃闭门羹,说辞经常是“这里不是办公室,不谈公务。回去吧。”第二次高木再去,对方的口气更为强硬:“你再不走,我可要叫警察了!”遇到这样的客户,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去了。但高木不同,他还是会去公司找这位客户,并且很热情地介绍使用复印机的利润效果。高木觉得,坏脾气的人很直接,他只是现在还不了解复印机的用途,一旦他了解了,就会很快购买。所以高木仍然会去找他,虽然总是会被拒绝。
高木前三个月的业绩为零,他一台复印机也没有卖出去。那时候他是没有底薪的,一切收入都来自交易完成后的利润提成,没有做成生意,他连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他经常身无分文,出差在外时住不起旅馆,就只好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过夜,但他仍然坚持着。
有一天,高木打电话回公司,问有没有客户来订购复印机,这种电话他每天都要打好几次,每次得到的都是值班人有气无力的回答:“没有。”但这天,值班人回答的口气不同了:“喂,高木先生,有家证券公司有意购买,你赶快和他们联系一下吧。”
这个消息对高木来说简直是个奇迹,这家证券公司决定一次购买8台复印机,总价值为108万日元,按利润的60%算,高木可以得到超过19万元的报酬。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成功,而购买这么多复印机的正是那个坏脾气的负责人。从此以后,他的销售业绩直线上升,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
半年以后,高木已经是公司的最佳销售员了。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把每位客户都当成朋友,不介意他们对自己的不礼貌,原谅他们的粗鲁,所以才能充满激情地工作。
后来,高木成为日本推销界著名的人士,还写了不少著作。他曾说过:“切勿做一个只在山脚下转来转去的、毫无登山意志的人,必须尽自己的体力攀登上去。”
做一个出色的销售员,就是要去接受自己遇到的各类客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喜欢的还是讨厌的,你都要把他们当朋友看。只有你将他们当朋友看的时候,你才会去包容他们,并对他们产生热情,而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可以互相传递的,你的真实、诚恳,他们能感觉到。所以你要记住,一定要接受客户,因为他们是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