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节 如何在节后招聘高峰出招

节后跳槽深层次动因分析

在人才市场上,通常有“金三银四”的说法,各种大型招聘会也大都集中在春季举办。根据某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有4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心中那颗跳槽的种子早就发芽了,春节前就已经铁了心要跳槽了;有30%的人在春节和家人、朋友的聚会中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心理极度不平衡,萌发了跳槽的念头。虽然跳槽的想法不等于跳槽的实践,但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意愿。

职场人士热衷在春季跳槽有以下几个显性因素。

(1)员工已经拿到了年终奖,为过去一年的工作画上了或圆满或不圆满的句号,此时开始一份新工作既没耽误去年的“粮食”,也不会耽误今年的“收成”。

(2)春季的确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机会,春节前尽管大家仍然坚守工作岗位,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都停下来了,再加上忙于年会、迎新等活动或提前回家,很多公司在节前的招聘工作相对减缓。通常在二月底以后,企业才会招聘更多的职位,加上各种招聘会也喜欢选择春暖花开的季节,于是就形成春季人才高流动的火爆场面。

(3)公司经过年底的战略调整,必将在春节后有一些人员岗位上的调整或者新项目上马,这也为求职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求职者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里跃跃欲试。

除显性因素外,还应该关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员工内在需求层面的深层次动因。比如,员工有跳槽的想法,是否已经隐藏了很久只是没有“爆发”出来,而公司却没有及时发现与满足员工的需求?一些老员工要离开公司,表明他们已经对公司失去信心,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是否考虑了员工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构建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员工跳槽表明他们对公司有不满的情绪,公司的人才激励方式是否合理,给员工的回报是否公平地体现了他们的绩效情况?通过反思类似问题,从员工跳槽的内心想法出发,检视企业的内部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人才管理方式、员工的激励与保留机制是否有问题。

员工跳槽还源于企业人才保留机制的缺失,平时对员工关注度不够,缺乏与员工的沟通,不了解员工思想动态,缺乏企业文化与公司发展规划的宣导等。因此,阶段性地开展员工的沟通工作,主动了解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并让员工充分了解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让员工对公司有信心。同时,根据员工的需求,每年适当改善员工福利,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除了上述因素外,行业特性也是员工跳槽的影响因素,如销售行业人才流动较快。另外,竞争对手对企业核心人才的高薪“猎挖”也会让企业的关键人才流失,因此,营造适合人才成长、发展的文化氛围,构建与完善人才激励与保留机制,是企业抗击员工跳槽的根本之道。

冰火两重天——招聘高峰期三大特点

(一)企业闹人荒,市场人涌动

年后正值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出台,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计划也浮出水面,招聘人员的压力迎面而来,因为人才是否到位直接影响业务的推进与落实。比如,很多制造型企业需要大量普通工人,高科技行业需要众多技术人才,大中型企业紧缺独当一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总的来说,各行业核心重要岗位的人才与市场稀缺人才成了众多企业争夺的香饽饽。

人才荒是对企业而言的,但人才市场还是相对火爆的,求职人才众多,包括从其他城市涌来的、从其他企业出来的、无业待职的、在职欲求更高职位的人才。企业与市场的冷热状况形成强烈的对比,企业认为,市场上大部分人才不是企业所需的,所需的人才很容易被行业竞争对手抢走;人才认为,企业提供的条件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两者需求的对接是最大的难题。

(二)人才争夺激烈,人才“砍价”能力提高

年后各区域间的人才流动特别大,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人才流动,这种区域集群的吸引效应往往让企业无能为力,望“流”兴叹。

首先,招聘面临区域间的竞争,比如深圳目前面临城市转型,低端制造业有外迁趋势,相关企业招人更难。

其次,竞争对手增多,人才同质性需求大,招人被形象地称为“抢人”。优秀人才的可选择性增强,“砍价”能力骤然提高,企业吸引人才的成本提高,必须有更富有吸引力的东西。拿工人招聘来讲,不少企业有意识地提升招聘岗位薪酬并改善员工的伙食与住宿环境,在工资发放与加班费支付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进,以满足员工对人性化尊重的要求。而这又可能导致内部人才薪资与“外来和尚”的薪资不平衡的矛盾。

(三)招聘渠道众多,招聘奇招频出

铺天盖地的网络与报纸广告、各式各样的现场招聘会、广告语言也越来越有鼓动性、身边亲人朋友的推荐信息等,令应聘者应接不暇,企业也不由得焦急起来,什么样的渠道适合自己,怎样保证效果?

于是,很多企业在招聘渠道上另辟蹊径,比如,有些企业利用春运人流量大的时机,抢先在车站驻点,大打招聘广告;有的企业把公交车身变为流动的招聘广告;还有些企业在门口悬挂大幅招聘广告,让附近的企业变得异常紧张。

此亦难,彼亦难——企业招聘四大矛盾

(一)积蓄人才与人力成本的矛盾

企业希望在年后招聘高峰期尽量积累人才,以满足全年所需,但是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制于人工成本的压力不敢让人才提前入职,但淡季招聘的招聘成本也不低,这就形成了矛盾。

为了避免这方面的矛盾,有些企业采取了一些弥补措施,化紧急招聘为持续招聘。比如,建立公司人才库,与人才保持联系,把握人才动态,保证外部人才蓄水池饱满。还有些企业就某些基础岗位与高校签订协议,给大学生提供实习与业余兼职的机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突破企业人才瓶颈,并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时顺利进入企业。

(二)渠道众多与企业适用性的矛盾

众所周知,渠道越多,人才来源越多,经济成本与人才消化的成本也随之而来,最怕的是渠道“撒网”方位不正确,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选择适合企业状况与招聘职位的渠道异常重要。比如,招聘普通工人就不太适合网络广告、报纸广告,张贴招工广告、人才中介推荐、人才市场现场招聘、学校整批输入等是最快捷的渠道。而高级人才,广告与现场招聘成效不大,通过人才寻访与猎头渠道可能更有成效。

这时,渠道的创新也变得异常重要,有家销售型企业在内部员工推荐方面加大力度,将推荐者的报酬与被推荐者的绩效捆绑,如果人才推荐成功,被推荐者在公司内创造的销售额可提取5%给推荐人,两年内都有效,激励力度之大可想而知。

(三)招聘效率与内部资源不足的矛盾

大量的简历与应聘者需要企业有相应的招聘人员去消化,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纷繁的人才甄选工作,对企业内部资源提出了挑战。如何配置内外部人力资源,实现批量招聘,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另外,为了减少“意中人”的流失,招聘流程面临优化与变革,这对内部决策机制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改变一些固有的观念与体制,人力资源人员内部沟通协调的成本也骤然增加。比如,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牵头联合业务部门负责人,并让公司领导坐镇,召开企业专场招聘会,一天招聘面试近百人,当天走完招聘流程,当场录取近20名中高级人才。

(四)人才需求提升与企业营销能力的矛盾

前面已提到,人才的“砍价”能力提高,其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从公司发展前景、工作类型、个人发展可能性到薪酬福利、工作稳定性、工作时间与地点等都有特殊的期望与要求。这时,准确与及时识别人才需求的排序组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吸引、说服异常重要。这就需要企业招聘人员有较高的营销能力。

企业有必要重新提炼、梳理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即雇主价值点)与职位的吸引点,以便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比如,轮岗挂职的机会、长期激励机制,甚至是工作地点的自由选择、伙食住宿等问题的解决,都能影响人才是否加盟企业的决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高峰期招聘的四把利剑

(一)深耕常规渠道,撇脂式获取人才

在招聘高峰期,大量人才来源于常规的三大招聘渠道,即网络招聘、现场招聘与报纸广告,这里面肯定有一定比例的人才符合企业的条件,这符合了概率与漏斗原理。所以,企业当务之急是加大常规渠道人才的筛选与过滤力度,尽快把好的人才挖掘出来并迅速与之接触。

某企业以敏锐的嗅觉注意到一个现象,农历新年前后就陆续有求职意向的人才在各招聘网站更新简历。于是,企业悄然启动招聘“按钮”,在年前及年后刚过的时间段里,针对行业内的重要与稀缺岗位,集中人力大量搜索网络简历,迅速汇总后批量电话沟通,甚至在其他企业尚未上班时,奔赴异地集中进行预约式招聘面试,短时间内积蓄了不少中高级人才,跑在所有现场招聘会的前面。

这是一种撇脂式的招聘策略,正如蛋糕刚端上来,就把上面的奶油等最有价值的部分吃掉,留下其他部分让其他企业争夺。

在前一年12月份到来年1月份,几乎所有同行企业都不做报纸招聘广告时,该企业连续做了几期,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招聘效果异常好,这其实是利用了市场空白点。

还有一个有用的招聘策略,如果企业的招聘量特别大,内部流失的可能性也较大,可以重点去关注与挖掘人才。招聘量大,说明企业内部业务压力大,有些人承受不了压力,加上大量外部人才的进入,对内部人才形成冲击,这时候“挖人”最恰当不过了。打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张开双手出击,就不太注意自身的防卫了。

(二)有机组合渠道,善于宣传造势

在招聘高峰期,企业要使用多种渠道组合,合理分配资源,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因为人才市场变幻莫测,渠道选择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

渠道选择要符合企业实际所需,外部渠道与内部渠道相结合。比如,某咨询培训企业发现内部人才推荐的效果更明显,就减少了外部广告投放,把资源集中在内部人才推荐的奖励上。

在宣传时,各种渠道的联动很重要。比如,通过报纸广告的品牌宣传间接推动其他招聘渠道效果的提升;在网络招聘信息中也可以告知应聘者企业的现场招聘信息,提前凝聚人气;综合性招聘会也可以和企业专场招聘会配合,即企业拥有一部分通过综合性招聘会面试的人才,又通过电话预约增加其他应聘者,集中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

在渠道宣传方面,“首一”和“首二”原则很有用,即报纸广告要做头版和尾版,展位要选最好的前两个位置。宣传广告也要富有冲击力,有的公司刊登的报纸广告占了整个版面,配以鲜艳的图案与鼓动性的话语,宣传效果很明显。

(三)以快为先,细节到位

提高招聘效率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招聘到优秀人才,简化与优化招聘流程很重要。比如,某企业在参加完第一天现场招聘会后,当天就筛选出复试名单通知第二天面试(即使第二天是周末),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给应聘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还有的公司在招聘会上将应聘者接送到公司面试(甚至去异地接送),特别是那些招聘数量比较大的职位,比如普通工人与销售岗位等。

高峰期把招聘的“通道”拓宽很重要,包括简历的“通道”、面试的“通道”、审批的“通道”,还要有绿色通道(特殊人才特殊处理)。比如,采取集体面试的方法,多个面试官同时进行多组面试(一对多或多对多),批量筛选人才。

除了招聘速度,还要以对求职者关怀为导向,以细致到位的服务打动应聘者,获得优秀人才的青睐。以下是对求职者关怀的细节。

(1)在现场招聘会,很多人由于排队时间过长而离开,企业可以设置简历投递箱,先收集简历后约见。

(2)有的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主动把椅子让给应聘者,自己站着面试,让应聘者非常感动。

(3)有的企业在会客厅给应聘者提供各种饮料茶水,甚至还有水果、面包等,体现了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4)有的企业在面试结束时给应聘者一个小信封,里面是小小的“车马费”(10元交通费用),形成良好的口碑,真是“小钱办大事”。

(5)有的企业坚持做应聘者满意度调查,真实了解应聘者对企业的评价。

……

企业有必要形成标准化的招聘服务机制,将招聘做成企业品牌宣传的窗口,形成企业独特的人才竞争优势。

(四)整合内外部资源,吸引与留住人才

企业应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比如,人力资源部其他模块人员、业务部门参与简历筛选与初试,这样可以减轻招聘人员的压力,腾出手来做更重要的事情。需在异地人才市场招聘的某些专业人才,由于路途较远、成本较大,可以让当地人才市场进行初试后再推荐给企业面试。

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可以在企业内部找不同的人去沟通。比如,专业人才最好让业务部门用专业的语言沟通,让内部社交性人才对普通工人进行感性说服,让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和高级人才沟通……这样更能吸引与说服有意向的应聘者选择本企业。某企业与领导事先达成一致,如有优秀的候选人,可马上推荐给领导面谈,并由人力资源部带领应聘者参观企业全貌、介绍企业历史与管理状况,让员工尽快了解与认同企业。

总之,招聘人员要充分借助内外部资源,不要仅仅将自己作为招聘流程中的一个点,要跳出流程之外,主动推动、管理与优化招聘流程,让更多的公司内部人员认识到高峰期招聘的重要性,熟悉招聘理念与方法,积极参与招聘人才工作,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质量达成高峰期招聘目标,为全年招聘工作的成功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pfUZaGa5arf4GmhTPvomqJh+9bUnLLLqWy/uQ8lsBAyBTfJ3q42tUB7qwAuk61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