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什么阻碍了中国企业的效率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总裁

彭剑锋

中国经济持续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单看排名,让人乐观,但是探究其背后的发展动力以及经济成长的代价,却又让人感到悲观。看看被污染的空气、河流、土壤、地下水,看看被掏空的煤矿、金矿、铜矿、气矿、油矿,看看日渐进入老龄化的国民——中国用世界第一的煤炭消耗、电力消耗、钢铁消耗、森林消耗、淡水消耗、人力消耗等,使自己成为世界第二。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靠什么?中国企业靠什么获得持续竞争力?答案似乎非常明显,只能依靠提升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所谓“转型升级,关键就是提升效率”。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升效率?又是什么阻碍了效率的提升?

国家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是提升经济效率的公认途径之一,这一点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已逐步达成共识,新一届政府已经在着手推进,此处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阻碍中国经济和企业效率提升的其他原因,还有本书作者揭示的、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但又无时不在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几千年,这种文化的核心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单干文化”,这种文化的很多观念都是鼓励和有利于“单干”的,三十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这种文化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而现代社会创造财富的典型方式却是“群体合作”,每人只做一部分,大家组织起来以更高的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分工协作是现代人高效创造财富的核心密码。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却不支持分工与合作,很多传统观念,如职业歧视观念和伦理等级观念,成为社会与企业分工合作的重大障碍。

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要想大幅度提升效率,必须突破很多传统的文化观念,必须尽可能早地建立起“合作文化”,树立有利于分工合作的观念。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完成改造,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才可能具备真正的软实力,否则,我们不可能在西方企业面前建立起效率优势。

“世界上任何资源都会耗尽,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这是《华为基本法》中的语句,很多人最初读到时可能只是觉得这句话很有文采,但很少有人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企业群体之一的深圳企业群(以蛇口为中心,包括华为、万科、中国平安、中集集团、招商银行等),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惨烈的市场中持续保持效率优势,之所以能够把最难组织的中国人组织起来,其中关键的原因是他们都较早地意识到并克服了传统文化因素的障碍,在企业内部率先建立了先进的、适合当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而他们的大部分竞争对手却没那么幸运,很多企业至今仍然在传统文化因素阻碍的泥潭中挣扎,无法在国内同行和国际对手面前建立效率优势。

以华为为代表的深圳企业群体的成功突围,为中国企业文化的改造指出了一条明确的方向,这是一条真正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走向未来的方向,也是中国所有企业家应当真正关注的方向。

2013年8月22日 z6+F1FPaiAHkPVxZZiA+OeG4e5Hr7jZYu5009EEcsjWpIwZPJW/UoCb/KG1WIq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