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文化是“人—类—习—惯”

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在1951年所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中做了统计,在1871年到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说法有164种之多。

以往众多的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箩筐式的文化定义,这类定义所讲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除自然规律之外的东西,其他几乎都是文化的范畴。这种定义力求严谨、准确,说一大堆废话,最后重点也消失在废话中,给人最强烈的感觉是——文化是箩筐,什么都往里可以装;另一类是玄学式的文化定义,这类定义用来解释文化,语言比文化本身更为抽象、玄奥。这种定义力求准确,力求点出文化的本质,但最后这类定义可能只有下定义的人自己才能够理解给人感觉文化是一门玄学。

(一)文化是一种社会惯性

对于文化的解释,人们需要一个精确、简练、通俗的解释,既抓住文化的本质,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笔者常年从事文化咨询工作,也常被文化的定义问题困扰,为了解答客户的疑问,曾经尝试了很多种解释,但至今没有一种能够用一句话让客户明白并抓住文化核心的解释。笔者坚信,真正完美的解释一定是非常简洁的,绝不是像现在这样如此烦琐、似是而非的。

当在社会学领域无法找到理想的文化定义时,笔者便把视角转向了自然科学领域。在古典物理学领域,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保持不变,即物体会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其实惯性定律不仅在物理界存在,在社会界也同样存在,而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这种惯性,是存在于社会领域的人类群体的思维和行为方面的惯性。

我们通常所指的文化现象都是一种社会惯性或人类群体惯性。

春节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一到春节,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地想到全家团聚,都会习惯性地喝腊八粥、祭拜灶王爷、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拜年、老人给小孩压岁钱等,凡是可以称得上春节文化的,本质上都是在指一种惯性。

苏州式的园林也是中国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代表了中国人在建造园林时的一种思维惯性。例如,入门有影壁、园中有水池或池塘、池中有荷、池边有太湖石、亭台楼阁相互交错等。

例如,佛教信仰是中国很多地方存在的文化,这种文化代表了中国人特定群体(佛教信徒)的一系列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如定期去寺庙烧香拜佛、在寺庙里求签占卜未来、有困难时向佛祖求助、在佛祖面前许愿、愿望实现后去佛祖面前还愿等。

(二)文化是“人—类—习—惯”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惯性,或者说,是人类群体的惯性,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住了文化的核心。如果要更为准确地对文化进行定义,我们可以用四个字对文化进行准确地定义,即“人—类—习—惯”。

文化是“人—类—习—惯”,这四个字要分解开来一字一字地解释,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内涵。

第一,文化是跟“人”有关的。 所有的文化现象首先是与人有关的现象,如果完全与人无关,就无所谓文化。

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尽管被称为“草原霸主”,雄踞草原食物链的高端,尽管它“仪表堂堂”,威风八面,只要人没有干涉它的生存方式,只要它仍然保持着纯自然的状态,就不能说它有文化。

例如喜马拉雅山上的原始森林,无论多么美丽,多么物种丰富,多么空气清新,只要没有人的干预,只要仍然保持原始状态,也不能说它有文化。

中国汉语中有一个词“人文”就很好地说明了人与文化的关系。《辞海》中这样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一提到文化肯定与人有关系,一提到人,肯定与某种文化有关系。所谓“人不离文,文不离人”。这是文化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文化是与“类”有关的 。一讲到文化,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群体的文化,例如,与一个家庭相关的,叫家庭文化;与一家企业相关的,叫企业文化;与一个民族相关的,叫民族文化;与一个国家相关的,叫国家文化。如果,单独与一个人相关而不和其他人相关,就只能叫作性格(一个人所拥有的习惯),而不能叫作文化。

美国社会家戴维·波普诺指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产品,包括价值、语言、知识和物质对象。”即文化是群体共有的产品,是同一文化群体中人们共同的社会心理、价值体系。

第三,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人类的天性不属于文化,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就会自己寻找母亲的乳房,就会吮吸母亲的乳头;人们见到食物或者闻到食物的味道就会分泌唾液;年轻人到了青春期,就会对异性产生一种莫名的好感。人类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行为惯性,但这种惯性属于人的天性,不属于文化。

文化一定是非物质性的,不能通过DNA遗传,文化必须是后天养成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谓“习惯”就是习得的惯性。

文化的上述三个特点再加上其最本质的,惯性特点,我们就可以给文化下一个比较准确而简练的定义,即文化就是“人—类—习—惯”。

(三)东、西方的“惯性”对比

我们分析一下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惯性,这是一个中西文化的比较,是从大的层面、横跨几千年历史的角度来对比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有以下几点:

第一,静止与运动。中国人喜欢太极拳,它属于运动里偏静的类型。中国人信奉佛教与道教,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偏静的。西方人提倡奥林匹克精神,在看待事物等方面,都是偏向运动的。中国人的运动,如围棋、桥牌及麻将,都是偏静的类型,西方人青睐的航海、竞赛都属于偏动的类型。

第二,和平和斗争。中国人提倡和谐,前任总书记胡锦涛还提倡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就是不折腾。而西方人认为竞争是天经地义的,提倡优胜劣汰。中国人提倡平均主义,西方人奉行优胜劣汰。

第三,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中医很多都是一种直觉思维,而西医完全是按照逻辑思维来层层进行分类并分析的。

其他的如中国人主张人治,西方人强调法治,中国人讲性善,西方人讲性恶等,这些被称为文化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描述人们在思维或者行为上的一种惯性。 mRDof3CwMcVtL5od6htpko8WDcnEu/9PD85kL8IWiaBkiBagocAg+D3wESmCqR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