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看来当杜邦公司的业务部门进行市场开拓,研发部门进行产品创新时,财务部门也没闲着,进行着管理优化,作出来一套风靡世界的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模型,为何以权益净利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分支?其他还有那么多财务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成为龙头无望,连分支都算不上?
CFO:权益净利率这一比率,有很好的可比性,可作为投资风向标,资本指挥棒。权益净利率高的地方,资本就会蜂拥而进;权益净利率低的地方,资本就会抽身而退。资本的进退之间,就是市场的起伏之日,就是行业的兴衰之时,就是企业的成败之际。
CEO:个人的荣辱得失也尽在其中了。逐利的资本自然是无利不起早,看到了回报率的资本,就犹如闻到了血腥味的鳄鱼。杜邦分析模型以权益净利率为龙头,除了有很好的可比性,还有其他原因吗?
CFO:权益净利率这一比率,还有很好的综合性。它可以分解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等三个比率。
CEO:这点确实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比率不同。资产负债率的分析,就是对构成比率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分析;流动比率的分析,就是对构成比率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进行分析;而权益净利率的分析,既可以是对构成比率的权益和净利进行分析,也可以是对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等三个分解比率进行分析。
CFO:是的。为了加以区分,对构成比率的权益和净利进行分析,我们叫权益净利率的比率分析;对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等三个分解比率进行分析,我们叫杜邦分析。
CEO:反正都是财务分析。
CFO:我们可以把财务分析分为4个层面。1.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分析,2.财务报表的报表项目分析,3.财务比率分析,4.评价模型分析。这4个层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会计科目来源于不同记账凭证的汇总;报表项目来源于不同会计科目的取数;财务比率来源于不同报表项目的计算;评价模型来源于不同财务比率的加权。
CEO:这么一说就区分开了。权益净利率的比率分析,属于财务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的第3个层面;杜邦分析,属于评价模型分析,是财务分析的第4个层面。第1个层面的会计科目,第2个层面的报表项目,我们都比较熟悉。第3个层面的财务比率,主要有哪些比率?第4个层面的评价模型,主要有哪些模型?
CFO:财务比率主要包括: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2.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3.营运能力比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4.盈利能力比率,如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5.市价比率,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
CEO:理论上,拿着不同的报表项目进行计算,就可得到一个新的财务比率。而且,几乎每个这样的新的财务比率,我都可以说出它的业务意义。再说说评价模型吧?
CFO:评价模型主要包括:1.杜邦分析模型;2.Z计分模型;3.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模型等。理论上,拿着不同的财务比率进行加权,就可得到一个新的评价模型。可是,几乎每个这样的新的评价模型,要证明比率选择的科学性、权重赋予的客观性、评价结果的权威性,都比较困难。
CEO:杜邦分析模型,可以分解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等三个比率,然后呢?这三个比率,应该还会继续向下分解吧?
CFO:是的。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的经营政策;权益乘数,反映企业的财务政策。这三个比率继续向下分解,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司的经营政策或财务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带来了什么收益,存在着什么风险。
CEO:这么看,杜邦分析模型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的财务比率分解体系。可以通过层层分解,找到数据的来龙去脉;可以通过连环替代,找到变化的前因后果。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在问题产生的多种因素中,谁是最主要的因素。这些,都可以通过杜邦分析找到答案。在杜邦分析模型里,还有类似于搜索的思想。
CFO:是的。包括后面的可持续增长分析,是从一个比率分解到多个比率。在我看来,这里面就借鉴了杜邦分析的这种顺藤摸瓜、追根溯源、类似于搜索的思想。
传统杜邦分析模型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连环替代法
定量分析各项目变动对销售净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
净利润变动的影响=(本期-上期)净利润/本期收入
收入变动的影响=上期净利润/(1/本期收入-1/上期收入)
定量分析各项目变动对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程度:
收入变动的影响=(本期-上期)收入/上期资产
资产变动的影响=本期收入/(1/本期资产-1/上期资产)
定量分析各指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
销售净利率变动的影响=(本期-上期)销售净利率*上期资产周转率*上期权益乘数
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本期销售净利率*(本期-上期)资产周转率*上期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变动的影响=本期销售净利率*本期资产周转率*(本期-上期)权益乘数
1. 输入
(1)在工作表中录入数据,如图1-1所示。
图1-1 在工作表中录入数据
(2)添加微调项。选择“视图→工具栏→窗体”菜单,选择“微调项”,录入单元格链接、当前值、最小值、最大值等。
例如,B13单元格的微调项设置,如图1-2所示。
图1-2 设置微调项
(3)格式化。如合并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选择填充色、设置字体字号等。
2. 加工
在工作表单元格中录入公式:
S2:=F5*X5
S3:=F6*X6
S4:=S2-S3
F5:=B9*O9
F6:=B10*O10
F7:=(F5-F6)*X6
X5:=R9/(R9-Y9)
X6:=R10/(R10-Y10)
X7:=(X5-X6)*B9*O9
B9:=A13/G13
B10:=A14/G14
B11:=(B9-B10)*O10*X6
O9:=J13/P13
O10:=J14/P14
O11:=(O9-O10)*B9*X6
R9:=P13
R10:=P14
A15:=(A13-A14)/G13
G15:=A14/G13-A14/G14
J15:=(J13-J14)/P1
P15:=J13/P13-J13/P14
3. 输出
此时,工作表如图1-3所示。
图1-3 传统杜邦分析
选中S4单元格,选择“视图→工具栏→公式审核→追踪引用单元格”菜单命令,可直接查询数据的来龙去脉,界面如图1-4所示。
图1-4 传统杜邦分析的数据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