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设计产品手绘图中常见的几种典型马克笔笔触运笔的方法:第一,笔触的运笔方向要紧跟产品造型面的方向走,如果只是对一个曲面上色而不是体块的话,那么马克笔运笔笔触就要紧跟着曲面的曲率走;第二,笔触的方向需要统一,如果方向不一致,会显得很乱;第三,均匀用笔,也就是说笔触和笔触之间的间隙要均匀;第四,笔触要透气,画面效果不能太闷,要自然地运笔,笔触与笔触的衔接要自然。
马克笔笔触大小面积的对比;
马克笔笔触宽窄对比;
马克笔笔触长短的对比;
马克笔笔触疏密的对比;
马克笔笔触的弯曲和直挺的对比。
常用于产品效果图局部面体的上色,依据个人用笔习惯可以从上至下或者从左至右表现出由远到近、由上至下的空间纵深关系。
常用在对透明材质的反光、金属材质的平面倒影的绘制上,比如屏幕上的倒影、玻璃杯子效果等等。
常用在平面过渡上,如果是右手握笔,通常情况下是从左下方至右上方滑动笔头。
常用在圆弧造型或者本身就是圆球体的产品,使用弧形笔触可以很快地塑造出此类产品。
上,马克笔笔头在矩形线框内运笔,可用马克笔宽笔头沿水平方向从左至右滑动;
中,马克笔笔头在多边形线框内运笔,可一开始水平滑动,当滑动到后半段可以缓缓地把宽笔头转动角度;
下,马克笔笔头在有圆角的线框内运笔,可以先让笔头从左至右缓缓滑动,当滑动到后半段的时候可以稍微拐一个弯,从上往下依次重复,得到图中效果。
同一个造型,当马克笔运用不同方向的笔触得到的效果图是完全不一样的,下图第一行是错误的运笔方向,第二行是正确的运笔方向。
当遇到立方体倒角以及弧面造型产品时,马克笔运笔要尽可能地按照造型的面体来滑动,这样可以事半功倍,用最少的笔触塑造出最丰富的效果。
运用马克笔铺颜色时,笔头画出来的笔触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必须跟着产品造型走,初学者可以理解成是类似于素描的方法,因为在工业产品手绘效果图中,马克笔上颜色的画法和排线有点像素描,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讲马克笔的笔触与排线往往在练习的时候无从下笔,初学者通常画出来的笔触位置不准确,感觉笔触在画面中晃动,显得很乱。通常情况下,笔触之间的组合要呈现出一定的韵律,不要留出很明显的笔触痕迹。
图中四个立方体分别是四个不同角度,观察这四个立方体的视平线位置也不一样,离视平线越近,在视平线下方立方体的顶面就越小,离视平线越远;在视平线下方立方体的顶面面积就越大。
展现在我们视线范围内的有立方体的顶面、左侧面、右侧面。我们分别对立方体三个面的排线方式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用马克笔画立方体的顶面,顶面相对其他面更窄,用马克笔上色时,笔杆与纸面夹角角度可尽量缩小,从起笔时间(笔触头部)到收笔时间(笔触尾部)控制在0.5秒(正负0.3秒)左右。
用马克笔画立方体左侧面时,起笔位置可定在最左边的边缘线,从立方体最左侧边线着手,从左至右滑动马克笔笔头。
当用马克笔画立方体右侧面时,起笔位置可定在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交界线处,从交界线开始起笔,从左至右快速滑动马克笔笔头,需注意收笔的时间要掌控到位。
大面积的上色区域要绘制均匀,体现自然渐变效果,需要快速落笔,马克笔笔头与纸面的摩擦要快,上一笔还没有干,下一笔就要迅速叠加在上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要始终让手臂移动速度保持匀速,这也是一个小经验。
排线粗细长短一样会给人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有时可以用马克笔笔触排列整齐的效果制造出一种特殊的底色或者背景,然后再在上面进行产品形体的塑造,这种排列整齐的组合笔触可以是不同方向、角度,但笔触必须整齐排列。
绘制这种笔触时,运笔速度要快,手部要平稳匀速运动。
这是工业产品效果图中用的比较少的一种笔触排列方式,主要用于铺色的过渡色泽表现,比如平板电视、大屏幕电子产品等等,掌握难点在于“疏区”排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