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出身世家,引爆全新生活方式

与腾讯的发展史一样,微信在骂声中飞快成长——虽然既非原创,又不具备首发优势,但仅仅一年,微信竟远远超越对手们,拥有了5000万用户。

微信的风行,既依托于腾讯源源不断的弹药支援,又源自其持续改进的细节拿捏:2011年,微信一共发布了45个不同终端的版本,平均1.15周发布一个,2014年,它已经发布了5.2版本,功能更加强大,如图1.1所示。

图1.1 微信5.2版本

1.1.1 背景

1. 智能终端的崛起

从最基础的塞班到后续的安卓以及不断进化的ios,这些系统都让用户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更加趋向于把其作为一个大量、可订制的信息收发终端。丰富的应用程序增加了用户对智能终端的黏性,反过来也促进了应用程序的丰富化。

2. 运营策略的改变

各运营商在3G时代越来越关注用户的流量诉求,运营策略从短信加语音模式,逐渐转向流量加语音模式,与此同时,用户使用无线流量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3. 关系链格局的破裂

在互联网时代,最广阔的关系链是QQ,而微博一系列产品的出现,不可否认是在争夺用户固定上网时间的访问频次和深度,因而Web端关系链被打破。这种多关系链争夺用户时间的情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无线市场,这意味着只要能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用户可以接受不同关系链的产品,任何一种关系链都有它存在的市场。

4. 其他聊天工具的基础

kik和talkbox在国外的成功,在国内市场有着较大差异的前提下仍有借鉴意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当多的论证和相似模式的探索都可以省略,因此类似功能的上线论证和速度都可以飞快。图1.2所示为这两款聊天软件的图标。

图1.2 kik和talkbox

1.1.2 萌生

在talkbox发布后仅三天,作为国内即时通讯领域最大的垄断者,坐拥近8亿QQ注册用户和近2亿QQ同时在线用户的腾讯,发布了首款微信客户端。谁也不会预料到,甚至腾讯也是始料未及,这似乎没有什么前景的微信很快就形成风靡之势。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短邮,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优势,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其实早在2010年10月,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便开始在团队经理张小龙的带领下,着手微信的开发。张小龙此前曾经开发过Foxmail和QQ邮箱等颇受业界好评的产品,而这一次,微信成为张小龙又一个得意的产品。

据张小龙回忆,开发微信的想法源于他写给腾讯老总马化腾的一封邮件,他当时在研究了kik类的软件之后,考虑到这类新的IM会对QQ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建议马化腾开发类似的项目,两人一拍即合。

微信最开始的项目研发设在广州,整个团队只有二十来人,基本上都是腾讯的QQ研发团队,并没有任何做手机客户端的经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微信1.0的版本问世了,如图1.3所示。

图1.3 微信1.0版本

1.1.3 发展

微信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微信团队的不断开发钻研,打造细节,给用户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体验。

(1)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该版本支持通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由于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因此并不为外界所看好。

在随后1.1、1.2和1.3三个测试版中,微信逐渐增加了对手机通讯录的读取、与腾讯微博私信的互通以及多人会话功能的支持,截至2011年4月底,腾讯微信获得了四五百万注册用户。

(2)2011年5月10日,微信发布了2.0版本,该版本新增了talkbox那样的语音对讲功能,该功能的加入,使得微信的用户群第一次有了显著增长。

在此基础上,微信连续开发2.1版本和2.2版本,功能逐渐开始增加。到2.5版本,随着视频信息的支持以及“查看附近的人”这一功能的加入,再一次引爆了微信用户的增长点,此时微信用户已达1500万。用户通过该功能可以轻松找到身边同样使用微信的用户,使得微信这样一个以熟人间通讯为主的软件兼具了同陌生人进行社交的功能,也就是说,微信自此以后再也不是单纯的即时通讯软件,而是更多地开始朝向社交类应用发展。图1.4所示为微信2.5版本及其新增功能。

(3)2011年国庆当日,微信发布3.0版本,如图1.5所示。该版本加入了现在大家广为熟知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同时增加了对繁体中文语言界面的支持,并增加港、澳、台、美、日五个地区的用户绑定手机号。

图1.4 微信2.5版本及新增功能“查看附近的人”

图1.5 微信3.0版本及新增功能

“摇一摇”功能极具创造性和趣味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微信的社交属性,而漂流瓶则是整合了QQ邮箱的相关功能。

新增的繁体中文界面以及对五个地区手机号码绑定的支持,则意味着微信开始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从微信3.1到3.5,微信先后增加了英文界面,以及支持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短信注册。这进一步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用户使用微信这一服务。截至2011年底,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达到5000万。

(4)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4月19日,微信发布4.0版本,如图1.6所示。

图1.6 微信4.0版本

这一版本增加了类似Path和Instagram一样的相册功能,并且可以把相册分享到朋友圈。微信朋友圈的推出进一步增加了微信的用户黏度。根据微信团队最新监测的数据显示,微信朋友圈每天的发帖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微博最鼎盛的时刻。同时,为了更加有利于微信的国际化,从4.0版本开始,微信的官方英文名称被定为WeChat。

(5)2012年7月19日,微信4.2版本增加了视频聊天插件,并发布网页版微信界面。从此,微信不单单是一款社交化的手机即时通讯客户端,同时还把触角伸向了桌面领域。而视频聊天插件的推出,在为用户提供免费视频语音通话的同时,更是被认为将会使视频运营商“颗粒无收”,甚至有人认为微信将使腾讯成为第四大运营商。

(6)2012年9月5日,微信4.3版本增加了“摇一摇”传图功能,该功能可以方便地把图片从计算机传送到手机上。这一版本还新增了语音搜索功能,并且支持解绑手机号码和QQ号,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把控。

(7)2012年9月17日,腾讯微信团队发布消息称微信用户数突破2亿。而仅仅过去不到4个月,2013年1月15日深夜,腾讯微信团队在微博上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如图1.7所示。

从2011年1月21日,到2013年1月15日,不到两年的时间,微信便获得了超过3亿用户。这一成就的取得毫无疑问值得整个团队骄傲。

(8)2013年2月5日,微信发布4.5版本。这一版本支持实时对讲和多人实时语音聊天,并进一步丰富了“摇一摇”和二维码的功能,支持对聊天记录进行搜索、保存和迁移。同时,微信4.5版本还加入了语音提醒功能,以及根据对方发来的位置进行导航的功能。图1.8所示为微信4.5版本及其功能介绍。

图1.7 微信用户数量增长

图1.8 微信4.5版本及其功能介绍

(9)2013年7月,腾讯内部进行微信5.0版本内测,而新版微信面向普通用户的更新主要在“收藏”、“扫一扫”及“摇一摇”三个方面。

“收藏”功能的增进主要表现在用户可以将聊天信息和朋友圈消息收藏,以备有时间时仔细查看。

扫描功能大幅度强化,微信5.0最核心的就是“扫一扫”这个功能的强化,它直接从“添加朋友”切换到一级目录,除了扫描二维码外还新增加了扫描条码、扫描图片、扫描街景和扫描文字,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市面上一些扫描应用的功能。

除此之外,微信5.0内测版还增加了“摇一摇”搜索视频功能,它的原理和搜歌其实是一样的,通过视频的声音来辨识这是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如图1.9所示。

(10)2014年,腾讯再接再厉,发布了微信5.2版本,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安卓Holo风格设计,并且跟随平面化的脚步,在顶栏新增快速入口,可轻松添加好友、新建会话和群聊。图1.10所示为微信5.2版本的页面。

图1.9 微信5.0及其新增功能

图1.10 微信5.2版本

此外,5.2版本会话支持多图预览模式、优化对话输入框操作体验、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好友详细资料“更多”交互界,以及推出腾讯手机管家应用。

1.1.4 对峙

微信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后,其发展速度远超微信团队自身的预期,也超出外人的想象。2011年11月初,微信用户数超过3000万;一个月后,这个数字已达5000万,数倍于其先行者、竞争对手。

2012年1月,微信的广告出现在广州街头的公交车站牌上,除了白色线条勾勒的几个拿着手机形态各异的小人外,画面上只有四个字“微信·生活”。这是微信在腾讯平台之外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

但微信的对手仍有增无减。米聊、神聊、飞聊、翼聊、沃友、口信、友你等与微信类似的二十多个产品,陈列在各智能手机应用商店,如图1.11所示。

图1.11 微信与其他聊天软件

这些绕开电信运营商收费、基于网络的通信应用,除了省钱,还纷纷加入社交功能,试图更进一步渗入人们的生活。

微信一跃成为继开放平台之后腾讯公司最大的亮点,它的成功,既得益于腾讯庞大的即时通讯用户群,也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优越性所致,在模仿与被模仿的角逐中,微信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和很多产品一样,微信既非腾讯的原创,也非首发,它的学习榜样是加拿大的移动IM服务提供商Kik Interactive(基克互动,一款聊天工具)公司,在微信推出之前,国内同类产品也已经有多种问世。

2010年10月登录苹果、安卓应用商店的kik,是一款基于手机本地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功能的社交应用软件,因为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而声名鹊起。2011年6月,苹果iOS5发布,其中最重要的一项iMessage服务,同样可通过网络免费发送文字、图片、视频信息,如图1.12所示。

在中国,互动科技最早于2010年11月7日推出“个信”,如图1.13所示;一个月后,小米科技推出了“米聊”。

腾讯的微信则姗姗来迟,正式立项是在2010年11月18日,2011年1月21日先是推出了iOS版本,随后几天陆续推出了安卓和塞班版本。

2011年6月中旬,腾讯CTO熊明华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从2009年开始,腾讯已经留意到QQ手机用户不断增长的趋势。如何确保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是腾讯必须面对的挑战。

图1.12 苹果iOS

图1.13 个信

把不认识的人圈到一起,成为微信用户增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微信1.0版本一年前发布的时候,打出的口号是“能发照片的免费短信”。但这个口号并未让用户感到惊喜,微信并没有收获预期的用户。接下来三个月,微信团队埋头优化程序,改进包括收发消息速度、流量节省等产品细节。

真正让微信从国内同类软件中脱颖而出的,是第一个加入LBS(基于位置的社交)元素。2011年8月3日,微信2.5版本发布,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它直接将微信从熟人之间的沟通,推向陌生人交友,如图1.14所示。

图1.14 LBS定位

微信产品总监刘乐君介绍,设计“查看附近的人”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查看附近人的头像、昵称、签名及距离,初衷是让微信走进用户生活,以便用户之间产生进一步联系。譬如拼车上班,用户可以把拼车想法写入签名,让人家找到你;如废旧物品出售,也可以把商品信息放进去,很快可以找到买家。

微信并不是第一个想到要把手机聊天和LBS结合起来的,但通过QQ邮箱和口碑营销,微信是第一个被更多用户知道有这个功能的产品,此后模仿者众多,它已经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标配。

作为跟随者,在细节上比前人做得更好,是过往腾讯成功产品的一贯风格,同样也体现在微信上。比如,“摇一摇”的第一个版本中,摇动一下手机,视觉上男性用户可以看到一个维纳斯雕像,女性用户看到的是大卫雕像(因为版权的问题,现改为一朵小花);听觉是来福枪的上膛声;摇到用户之后手机会有震动。在改进过程中,微信团队还面临着更多细节的考量。

微信的定义已经从“能发照片的免费短信”、“最时尚的手机语音对讲软件”,变成了“最火爆的手机通信软件”,遍及海内外,如图1.15所示。

图1.15 微信的普及

回看这些聊天软件的功能,原理并不复杂,其实是利用了智能手机的各种性能。图片分享对应的是手机高清摄像头,手写输入对应的是多点触屏,语音对讲对应的是高清麦克风和扬声器,查看附近的人对应的是GPS定位,“摇一摇”对应的是重力感应器。技术门槛并不高,当一个新功能出现之后,很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快速“借鉴”,如何防止“被借鉴”,俨然成为同业竞争中的难题。

而微信最让竞争对手们羡慕的,还是腾讯这个平台。2011年,腾讯对微信的投入约1亿元人民币,这其中包括人力成本、带宽,以及上千台服务器。微信的系统插件,已经打通了QQ通讯录、QQ邮箱、QQ微博等产品,表现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平台型产品的潜质。

微信发展快,离不开QQ的推广。从聊天面板到邮箱,QQ不遗余力,几乎动用一切力量来推动微信。但微信的对手不仅在国内,也在海外。2011年6月23日,NHN公司(NHN是一家韩国互联网公司,拥有韩国排名第一的搜索网站Naver和最大网络游戏门户网站Hangame)发布的手机聊天软件Line,3个月下载量超百万次,6个月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7个月下载量超过1500万次。

Line的用户遍布日本、新加坡、中东地区,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等,甚至延伸到了欧洲,并在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等国手机应用下载中名列前茅,如图1.16所示。

图1.16 Line用户使用量

它目前支持日、韩、英、中、土耳其五种语言,在日本还开启了天气预报、餐厅查找等生活服务功能。

1.1.5 逆袭

从2011年1月21日到2014年,短短三年时间,微信就完成了从零到7亿用户的迅猛扩张,表面看起来实在让人不解,但究其原因,除了微信能与拥有亿级用户量的QQ软件数据互通之外,几次重大的功能升级也功不可没。

微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来自国内、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它慢慢从一个纯粹的IM应用,变为移动社交应用,进而向社交与电商相结合的平台前进。总体上来看,微信的绝地逆袭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1. 第一次蜕变:打造移动社交平台

2.0版本之前的微信没有引起任何的关注,随着2.0版本添加语音对讲功能,用户量开始显著增长。随后微信2.1版本增加通讯录好友,2.3版本到3.0版本陆续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功能,这些以社交为轴心的功能,使得微信在之后的短时间内用户数量增加到1亿。

微信4.0中文版进而推出了朋友圈功能,同期英文版微信改名为WeChat,支持以Facebook Connect登录,把用户社交圈子进一步扩大到全世界范围。如图1.17所示,微信在人际中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图1.17 微信成为社交平台

微信的功能升级始终围绕着两个根本理念出发:一是用户交友圈子的扩大,二是通讯交流方式的快捷丰富。

2. 第二次蜕变:推出公众平台

微信在2012年8月18日开通了公众平台,通过本身具有的数亿用户量吸引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来参与商业合作和推广,图1.18展示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

图1.18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

凭着数亿用户平台的吸引力,社会各界纷纷加盟这个公众平台。第二次蜕变也标志着微信开始了商业化道路的探索,通过在个人与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之间建立起交流平台,此举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与商业价值难以估量。

3. 第三次蜕变:公众账号自定义菜单功能

2013年3月,微信开放了公众账号自定义菜单API,从此,各路电商可通过自定义菜单搭建一个基于微信的服务平台,对用户进行分类的推送,构建自己的移动导购平台,如图1.19所示。

图1.19 公众账号自定义设置

如果以前的公众账号,还仅限于通过问答形式提供商业服务,那么现在这一功能意味着社会上的任何机构都可以在微信上搭建自己的导航首页,用户不用再访问电商官方网站,只要运行微信,在公众账号消息页面就可以直接进行查看。 TbqBrZdmPcIZ7bMquTNUERfx0eVbH1GcMNXtMnmQoZvkklJWVt0qMaBByvB0xK9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