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文统称“一战”)中,重机枪的使用、堑壕战的产生,使得坦克这种掩护步兵突进的装甲战斗车辆应运而生。它们在战场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文统称“二战”)战场上出尽了风头,被称为“陆战之王”。坦克根据其重量,可以划分为:小型坦克(10吨以下)、轻型坦克(20吨以下)、中型坦克(20~40吨)、重型坦克(40~70吨)、超重型坦克(70吨以上)。另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中型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差的弱点,从而改进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单一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成为各国装甲部队的主力。

“二战”中,由于坦克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所以出现了很多针对它的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自行火炮。自行火炮的用途不仅仅是反坦克,还可以在己后方为前线士兵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这种情况又促使另一种战车的大力发展,它就是装甲车,大多数装甲车可以在水上行驶,执行运输、侦察、指挥、救护、伴随坦克及步兵作战等多种任务,还有执行专门任务的装甲车辆,如装甲回收车、装甲指挥车、装甲扫雷车和装甲架桥车等。

本书从“一战”至今选取了数百种装甲战斗车辆(这里为便于阐述,将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统称为装甲战斗车辆),其中有的装甲战斗车辆性能不佳,但为其后同类武器的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的如昙花一现,没有任何作为,但却极具历史意义;有的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论是哪一种装甲车,本书都对其诞生历史、作战性能进行了详细、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并且配有直观、能反映某种装甲战斗车辆特征的图片,让读者在第一时间鉴赏和识别这些装甲战斗车辆。

本书由《深度军事》编委会创作,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黄成、阳晓瑜、陈利华、高丽秋、龚川、何海涛、贺强、胡姝婷、黄启华、黎安芝、黎琪、黎绍文、卢刚、罗于华等。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在内容上进行了去伪存真的甄别,让内容更加符合客观事实,同时全书内容经过多位军事专家严格的筛选和审校,力求尽可能准确与客观,便于读者阅读参考。由于时间和编者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T5xEjFm4KcG7ENBQrC9JZmvgyVO+8sriBbIS1F/LbQjzVHg6NXx2JJwhbPyATgc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