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日常生活陷阱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然而就是在这些非常平凡的事情中却处处存在着陷阱,从手机短信到日常购物,陷阱无时无刻不紧贴着我们的生活,其实大多数的陷阱都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陷阱呢?

001 免费代缴水电费,陷阱!

【陷阱案例】 “免费代缴煤气费、水电费、手机充值、电信缴费……”某社区的一家便利店,商店门口打着大大的招牌,号称是可以帮居民代缴水电费、煤气费等各种费用,并免收手续费。这些商店真的可以代缴各种费用吗?

事实上,供水及燃气公司等部门对代缴费一事根本就不知情,这些商店也并不像招牌上所说的能直接代缴各种费用。

【陷阱分析】 原来这家便利店只是某公司的加盟商,而该公司只是通过代缴众多用户的水电费和煤气费,以零收整存的方式从银行获得利润。该公司采取的是预付款制,公司所建的系统给对方提供一个账号供登录,对方要有一笔预付款。也就是说,这个加盟的便利店其实是先存了一笔钱给该公司,再陆续从用户交来的水电费、煤气费中抵扣。

虽然该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给供水和燃气公司,但是这中间不仅存在一个时间差,而且还很容易产生滞纳金,最让人不放心的是,这么大额的费用完全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管之内,一旦出现代缴公司携款潜逃的事情,消费者的损失将无处弥补。当然,也有正规代缴水电费的店铺。

【防范方法】 实际上, 现在消费者缴纳水、电、煤气费都比较方便,除了三家公司各自的营业网点以外,各商业银行网点都开通了代缴费业务。 不仅如此,消费者还可以使用工资代扣、网上缴费以及存折划拨等方式。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消费者最好不要去没有代缴费资质的单位缴费。另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软件,办理生活中的各项缴费服务,这种方式是一种“绑定服务”的模式,更加安全便利。

清一清,自己缴纳水电费的方式有哪些?__________。

002 “捡钱分钱”,小心被宰

【陷阱案例】 “见面分一半、捡钱分钱”作为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让不少心存侥幸心理的人吃了苦头,但仍有不少人相信“天上掉馅饼”,结果中了圈套。

不久前,冯小姐在闲逛的时候,因为贪图小便宜,不慎掉进两名男子所设的“捡钱分钱”陷阱,结果银行存折和密码被骗走,存折上的10万余元也被骗子取走。

据冯小姐介绍,当时一共捡到1000元,另外两名男子声称见者有份儿,但钱带在身上不安全,并提议存到银行里,过段时间再取出来花。“也许是财迷心窍,我竟然回家取出存折,还透露了存折密码。”冯小姐称,三人分开约有几个小时后,她才发现自己包内放着的是一个假存折。事发后,冯小姐前往银行查询存款,发现存折上已被人取走10万多元的现金。无奈之下,冯小姐只得向警方报案。

【陷阱分析】 丢钱捡钱分钱的诈骗方式俗称“丢炸药包”。这种方法虽然很老套,但还是有各种“升级版本”屡屡得逞,究其原理都一样,主要是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实施诈骗活动。

【防范方法】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不管掉钱、捡钱骗术再高明,只要不搭理、不存贪念,就不会上当受骗。 贪小便宜往往容易吃大亏,这年头很少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一旦受骗务必要及时报警,并尽可能向警方提供骗子的体貌特征以及作案工具、车辆、车牌号,以便警方破案。

003 6种电信诈骗,防不胜防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品。于是,电信诈骗就接踵而来,稍不留神就很可能掉入深坑。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电信欺诈呢?

1.冒充亲友的陷阱

【陷阱案例】 小宋是某大学大二的学生,有一次他接到了一条短信,该内容大致意思是由于电信公司系统出现故障,在24小时内小宋可能会收到各地电话的打入,如果不愿意接听,小宋可以选择关机。

小宋收完短信后,刚开始并不以为然,结果在接下来的半小时内,他的手机果然被不停地打入电话,实在受不了了的小宋一气之下把手机关机了。

到了当天晚上,小宋接到父母的电话,问他在医院到底怎么了。惊讶的小宋连忙问清了情况,才知道原来那个短信是诈骗信息。

不法分子先逼迫小宋关机,然后再致电其父母,告诉他们小宋出了车祸,骗取了其父母10万元的“医疗费”。

【陷阱分析】 不法分子在预先了解事主及其亲朋好友资料的情况下,利用事主或其亲朋好友在上课、上班或手机关机期间,冒充医务人员、朋友、公安机关等,通过打电话给事主家人或朋友,谎称其亲朋好友“出了车祸”或“上体育课摔伤”住院等,急需医疗费等手段对事主进行欺诈。由于这些“紧急情况”关系到事主的亲朋好友,很可能会让事主失去理智,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事实上,由于这类事件曝光得比较多,大部分的朋友都不会太相信,但是这类低级的诈骗技术往往也更容易得逞。有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事主及其亲朋好友的电话、姓名等信息。因此,在电话中有时能明确说出事主及其亲朋好友的电话或姓名,以强化此事的“真实程度”,使事主在惊慌失措中上当受骗。

【防范方法】 当接到此类电话时,千万不要慌张,记得一定要通过拨打亲朋好友的电话或与其家属、朋友、学校等联系,来证实情况的真实性, 以免上当受骗,财产遭受损失。

2.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陷阱

【陷阱分析】 不法分子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电话,声称其家中电话欠费或是事主的身份资料与嫌疑犯有牵连等,如果事主相信了,再将事主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公安局或是其他司法机关,让事主“核实”。

然后不法分子冒充公安人员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号已被他人利用进行犯罪,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户保护、清查,并将电话转给银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其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账户上,并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或直接转账,实施诈骗。

【防范方法】 绝对不要相信此类骗术,谨防上当受骗。

专家指点

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电话欠费”等问题进行处理的。

3.冒充熟人陷阱

【陷阱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事主电话或发送短信等手段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单位熟人,谎称出差办事,然后以家人住院、出车祸、赌博被抓等理由,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防范方法】 在接到陌生人电话之时,切记首先要确认对方身份,不要主动猜测对方是谁,并且在没有确实弄清对方确切身份的情况下,一定不要盲目答应对方的要求。

4.“低价购名车”陷阱

【陷阱分析】 不法分子主要利用事主贪图便宜的心理,向事主发送低价出售二手名车等虚假信息,其短信内容如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名车出售、出租等,而其价格往往要比市场价低很多。待事主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才能进一步办理,要求向其提供的账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防范方法】 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要求用户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用户提供安全账户、为用户的存款进行保护的,一概不要相信,防止受骗。

5.刷卡消费陷阱

【陷阱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短信内容一般为:“该用户的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1000元,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某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用户一旦拨打了短信上所提供的相关号码,就很有可能掉入他们所设的陷阱。

当电话接通后,电话内的客服人员就会装模作样地为你“查询”一番,然后称你的银行卡确实有消费记录,并且还会询问你是否需要转接到公安局或者法院等相关部门。注意,他们所说的公安局和法院都是冒充的。

等你要求转接了以后,那些冒充公安局或者法院工作人员的骗子就会一步一步地吓唬你,比如说你的账户参与了某些黑色交易,或者说被不法之徒用来洗钱了之类的谎言。紧接着又以各种名义让你将自己的钱打入某账户,还美其名曰“为你暂时保管资金”。等到你将钱转入该账户后,这些骗子就销声匿迹了,而且你也很难找回自己的钱。

【防范方法】 这种电信骗局也算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了,手法老套,但是上当受骗的人却数不胜数,被骗金额小到几百元大到几十万元都有,因此用户应当时时警惕。当遭遇此类骗局时,用户不予理会就可以了,如果用户曾经的确有过一些刷卡过多的情况,应当及时咨询银行,千万不要拨打信息上面的电话,以免上当受骗。

6.虚假中奖陷阱

【陷阱分析】 虚假中奖陷阱已经是很常见的方式了,电信方面的诈骗主要为通过手机或是互联网发送中奖短信。

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转账手续费”、“需先汇个人所得税”以及“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防范方法】 假如有人不幸被电信诈骗后,应该如何及时避免或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呢?

(1)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在诈骗案件发生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然后简单说明案情并要求警方暂缓办理接报案件手续,而且要在警方陪同下迅速到银行办理冻结银行卡的手续,阻止犯罪嫌疑人转账、提款。

(2)到银行柜台查询资金流向。 如果能准确提供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可以拨打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所属的银行客服电话,查询其开户地点并迅速到营业网点查清资金流向;如果不能准确提供银行卡号,受害者可以到银行柜台凭本人身份证和银行卡查询骗子的账号。

(3)拨打电话冻结对方账户。 受害者可以通过拨打该诈骗账号所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5次密码,使其诈骗账号被冻结24小时,这项操作可以防止嫌疑人通过手机银行转账。

专家指点

如果受害者被骗的资金数目较大,一定要在次日的凌晨重复上述操作,则可以继续冻结24小时。进入网上银行页面,输入该诈骗账号,重复输错5次密码,同样可以使该账号冻结24小时,这项操作也是为了防止嫌疑人通过网上银行转账。

想一想,遇到电信诈骗该怎么办?__________。

004“好友”点歌,当心诈骗

【陷阱案例】 2013年11月的某天,一直在深圳打拼的叶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好久没有联系了,非常想念你,我给你点了首歌,你用手机打某号听听,歌挺好听的。”一看到这条短信,叶先生心里暖暖的,心想肯定是多年不联系的好友,怀着激动的心情,毫无戒备的叶先生按照对方留下的号码拨了过去。

接通后,手机里传来了悦耳的音乐,听完歌后还有一个陌生女子说了一堆温柔的话。听完后,感觉有些不对劲的叶先生一查电话费,居然少了二十多元。叶先生事后非常气愤:“其实也不在乎这点钱,关键是气人。本来还很高兴,以为是多年不见的朋友为我点的歌,没想到居然是个骗局。”

【陷阱分析】 某些诈骗分子以“朋友”的身份以及语气向被害人发送“温暖”短信,随后说为受害人点了一首歌,受害人如果回拨就会被直接扣费。

【防范方法】 由于现在陷阱骗局层出不穷,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对于一些获奖或者点歌之类的信息,只要涉及银行账号、手机或者要求汇款等,都一定要有戒备之心,及时与自己的好友或相关部门联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005 网上缴费,当心钱财不保

【陷阱案例】 近日,小王接到一个自动语音来电,内容为:“您家所欠电费如不及时缴纳,我们将实施停电处罚。”按照语音提示,小王转接了人工服务,电话中一名男士表示,小王家欠了大笔电费,需要立即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缴纳,否则就要停电。警惕的小王挂了电话后,到营业厅查询了自家的电费,发现并没有欠费。他将来电号码给营业厅工作人员看时,工作人员表示,这并非供电公司的电话号码。类似的骗局还有很多,可见在网上缴纳水电费的同时,还要谨防各种骗局。

【陷阱分析】 在网上缴纳水电费给老百姓带来了切实的便利,不需要再跑到营业厅而是在家上网就可以完成缴费。与过去相比,这种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也省去了用户不少烦恼。

网上缴纳水电费已日趋流行,在很多地方甚至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缴费方式。因为它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就可办理。然而,这也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随之而来的骗局层出不穷。伴随着网上缴纳水电费的日益普遍,一些不法分子也乘虚而入,想尽各种办法从中诈骗,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电话催缴水电费。

【防范方法】 一般而言,供水公司在用户欠费时不会马上实施停水处理,而是给用户留出一定的时间做回应。另外, 不论是供电公司还是供水公司,提醒用户缴费的电话号码均为本地的8位数市话号码, 假如电话号码较长或并非本市号码,抑或是自动语音电话催缴,很可能都是诈骗。

虽然网上缴费有时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但是只要用户掌握相关常识,多加防范,遇到电话催缴及时查询自己的水电费余额,一般都不会受骗。

专家指点

供电公司一般于每月15日之前抄表,用户缴费时间为抄表后第3天至月底,超过缴费期,供电公司将会上门张贴“催费通知书”。如超期23天后仍未缴纳电费,会再次上门张贴“欠费停电通知书”提醒用户。如果此时用户仍不缴费,7天后供电公司将按照有关法规实施停电手续。供电公司采取人工电话催费方式时,工作人员会主动确认户主、地址、户号等信息,并通知客户前往公司营业厅或代收费网点缴费,或者在水电网上缴纳水电费。

006 好心转发,其实是“谣言”

【陷阱案例】 近日,在某市的网友圈子里,一条让人揪心的消息在流传:“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在某小区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准确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联系人是刘某。”

小曼看到这条消息后,立马转发。但是由于一直担心小女孩的事情,热心的小曼决定打电话咨询一下最新状况,电话接通后却发现接入的只是一个自动语音系统,奇怪之余的小曼挂断了电话。晚上,小曼接到了欠费短信,此时她才明白拨打的这个好心电话是吸费骗局。

【陷阱分析】 早在2008年,这种类似的骗局就已经在北京公安局官网上公布过,电话吸费诈骗是比较少见、新型的诈骗形式,如果事主回电话,将会被扣掉高额话费,一次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

【防范方法】 俗话说“吹牛皮不上税”,导致很多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散播谣言,利用他人的爱心和好奇心,实行诈骗。谣言的内容如果有社会危害性、涉及人身攻击、转发达到一定数量,转发者可能都需要担责。因此,网友转发消息时一定要谨慎判断。

想一想,日常生活有哪些陷阱?__________。 sFdqgDYhOhPRRHIBJXgOsazezrEosVz2Xn5CRUn2PXg996wkM/TxvknvA4SzD3T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