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1)掌握层间复制图元的两种方法;
(2)绘制弧形线性图元;
(3)定义参数化飘窗。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1)掌握图元层间复制的两种方法;
(2)统计本层柱、墙体的工程量。
一、任务说明
①使用两种层间复制方法完成二层柱、墙体的做法套用、图元绘制。
②查找首层与二层的不同部分,将不同部分进行修正。
③汇总计算,统计二层柱、墙体的工程量。
二、任务分析
①对比二层与首层的柱、墙都有哪些不同?从名称、尺寸、位置、做法4个方面进行对比。
②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图元与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有什么不同?
三、任务实施
1)分析图纸
(1)分析框架柱
分析结施-5,二层框架柱和首层框架柱相比,截面尺寸、混凝土标号没有差别,不同的是二层没有KZ4和KZ5。
(2)分析剪力墙
分析结施-5,二层的剪力墙和一层的相比截面尺寸、混凝土标号没有差别,唯一不同的是标高发生了变化。二层的暗梁、连梁、暗柱和首层相比没有差别,暗梁、连梁、暗柱为剪力墙的一部分。
(3)分析砌块墙
分析建施-3、建施-4,二层砌体与一层的基本相同。屋面的位置有240mm厚的女儿墙。女儿墙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讲解,这里不作介绍。
2)画法讲解
(1)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
在首层,选择“楼层”,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框选需要复制的墙体,右键弹出“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的对话框,勾选“第2层”,单击“确定”按钮,弹出提示框“图元复制成功”,如图2.82、图2.83、图2.84所示。
图2.82
图2.83 |
图2.84 |
(2)删除多余墙体
选择“第2层”,选中②轴/Ⓓ~Ⓔ轴的框架间墙,单击右键选择“删除”,弹出确认对话框“是否删除当前选中的图元”,选择“是”,删除完成,如图2.85、图2.86所示。
图2.85
图2.86
四、任务结果
应用“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完成二层、三层图元的绘制。保存并汇总计算,统计本层柱的工程量、墙的阶段性工程量,如表2.38所示。
表2.38 二层柱、墙体清单定额量
五、总结拓展
①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图元。如图2.87所示,应用“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的功能进行墙体复制时,可以看到“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的上面有“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图元”的功能,同样可以应用此功能对构件进行层间复制。
图2.87
②选择“第2层”,单击“楼层”→“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图元”,弹出如图2.88所示对话框,在“源楼层选择”中选择“首层”,然后在“图元选择”中选择所有的墙体构件,“目标楼层选择”中勾选“第2层”,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如图2.88所示“同位置图元/同名构件处理方式”对话框。因为刚才已经通过“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复制了墙体,在二层已经存在墙图元,所以按照图2.88所示选择即可,单击“确定”按钮后,弹出提示框“图元复制完成”。
图2.88
思考与练习
两种层间复制方法有什么区别?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1)掌握“修改构件图元名称”修改图元的方法;
(2)掌握三点画弧绘制弧形图元;
(3)统计本层梁、板、后浇带工程量。
一、任务说明
①查找首层与二层的不同部分。
②使用“修改构件图元名称”修改二层梁、板。
③使用三点画弧完成弧形图元的绘制。
④汇总计算,统计二层梁、板的工程量。
二、任务分析
①对比二层与首层的梁、板都有哪些不同?从名称、尺寸、位置、做法4个方面进行对比。
②构件名称、构件属性、做法、图元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任务实施
1)分析图纸
(1)梁
分析结施-8、结施-9,可以得出二层梁与首层梁的差别,如表2.39所示。
表2.39 二层梁与首层梁差异
(2)分析板
分析结施-12与结施-13,通过对比首层和二层的板厚、位置等,可以知道二层在Ⓑ—Ⓒ/④—⑦轴区域内与首层不一样。
(3)后浇带
二层后浇带的长度发生了变化。
2)做法套用
做法套用同首层。
3)画法讲解
(1)复制首层梁到二层
运用“复制选定图元到其他楼层”复制梁图元,复制方法同2.3.1节复制墙的方法,这里不再细述。在选中图元时用左框选,选中我们需要的图元,单击右键确定即可。注意位于Ⓑ轴向下区域的梁不进行框选,因为二层这个区域的梁和首层完全不一样,如图2.89所示。
图2.89
(2)修改二层的梁图元
①修改L12变成L3,选中要修改的图元,单击右键选择“修改构件图元名称”(见图2.90),弹出“修改构件图元名称”对话框,在“目标构件”中选择“L3”,如图2.91所示。
图2.90 |
图2.91 |
②修改L4的截面尺寸。在绘图界面选中L4的图元,在属性编辑框中修改宽度为“250”,回车即可。
③选中Ⓔ轴/④—⑦轴的XL1,单击右键选择“复制”,选中基准点,复制到Ⓑ轴/④—⑦轴,复制后的结果如图2.92所示,然后把这两段XL1延伸到Ⓑ轴上,如图2.93所示。
图2.92
图2.93
(3)绘制弧形梁
①绘制辅助轴线。前面已经讲过在轴网界面建立辅助轴线,下面介绍一种更简便的建立辅助轴线的方法:在本层,单击绘图工具栏“平行”,也可以绘制辅助轴线。
②三点画弧。点开“逆小弧”旁的三角(见图2.94),选择“三点画弧”,在英文状态下按下键盘上的“Z”把柱图元显示出来,再按下捕捉工具栏的“中点”,捕捉位于Ⓑ轴与⑤轴相交的柱端的中点,此点为起始点,如图2.95所示。点中第二点,如图2.96所示的两条辅助轴线的
交点,选择终点Ⓑ轴与⑦轴的相交处柱端的终点,如图2.96所示。单击右键结束,再单击保存。
图2.94
图2.95
图2.96
四、任务结果
汇总计算,统计本层梁、板、后浇带的工程量,如表2.40所示。
表2.40 二层梁、板清单定额工程量
五、总结拓展
①左框选:图元完全位于框中的才能被选中。
②右框选:只要在框中的图元都被选中。
思考与练习
(1)应用“修改构件图元名称”把③轴和⑧轴的KL6修改为KL5。
(2)应用“修改构件图元名称”把⑤轴和⑥轴的KL7修改为KL6,使用“延伸”将其延伸到图纸所示位置。
(3)利用层间复制的方法复制板图元到二层。
(4)利用直线和三点画弧重新绘制LB1。
(5)把位于Ⓔ轴/⑨—⑩轴的KL8修改为KL7。
(6)绘制位于Ⓑ—Ⓒ轴/④—⑦轴的三道L12,要求运用到偏移和“Shift+左键”。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1)定义参数化飘窗;
(2)掌握移动功能;
(3)统计本层门窗工程量。
一、任务说明
①查找首层与二层的不同部分,并修正。
②使用参数化飘窗功能完成飘窗定义与做法套用。
③汇总计算,统计二层门窗的工程量。
二、任务分析
①对比二层与首层的门窗都有哪些不同?从名称、尺寸、位置、做法4个方面进行对比。
②飘窗由多少个构件组成?每一构件都对应有哪些工作内容?做法如何套用?
三、任务实施
1)分析图纸
分析建施-3、建施-4,首层的LM1的位置对应二层的两扇LC1,首层TLM1的位置对应二层的M2,首层MQ1的位置在二层是MQ3,首层Ⓓ轴/①—③的位置在二层是M2。首层LC3的位置在二层是TC1。
2)属性定义
在模块导航栏中单击“门窗洞”→“飘窗”,在构件列表中单击“新建”→“新建参数化飘窗”,弹出如图2.97所示“选择参数化图形”对话框,选择“矩形飘窗”,单击“确定”按钮后弹出如图2.98所示“编辑图形参数化”对话框,根据图纸中的飘窗尺寸,进行编辑后,单击“保存退出”按钮,最后在属性编辑框中输入相应的属性值,如图2.99所示。
图2.97
图2.98 |
图2.99 |
3)做法套用
分析结施-9的节点1、结施-12、结施-13、建施-4,TC1是由底板、顶板、带形窗组成,其做法套用如图2.100所示。
图2.100
4)画法讲解
(1)复制首层门窗到二层
运用“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图元”复制门、窗、墙洞、带形窗、壁龛到二层,如图2.101所示。
图2.101
(2)修改二层的门、窗图元
①删除Ⓓ轴上M1、TLM1;利用“修改构件图元名称”把M1修改成M2,由于M2尺寸比M1宽,M2的位置变成如图2.102所示。
图2.102
②修改二层的门窗,以M2为例。
a.对M2进行移动,选中M2,单击右键选择“移动”,单击图元并移动图元,如图2.103所示。
图2.103
b.将门端的中点作为基准点,单击如图2.104所示的插入点。
图2.104
c.移动后的M2位置,如图2.105所示。
图2.105
(3)精确布置TC1
删除LC3,利用精确布置绘制TC1图元,绘制好的TC1如图2.106所示。
图2.106
四、任务结果
汇总计算,统计本层门窗的工程量如表2.41所示。
表2.41 二层门窗清单定额量
续表
续表
续表
五、总结拓展
组合构件
灵活利用软件中的构件去组合图纸上复杂的构件。以组合飘窗为例,讲解组合构件的操作步骤。飘窗是由底板、顶板、带形窗、墙洞组成。
(1)飘窗底板
①新建飘窗底板,如图2.107所示。
图2.107
②通过复制建立飘窗顶板,如图2.108所示。
图2.108
(2)新建飘窗、墙洞
①新建带形窗,如图2.109所示。
图2.109
②新建飘窗墙洞,如图2.110所示。
图2.110
(3)绘制底板、顶板、带形窗、墙洞
绘制完飘窗底板,在同一位置绘制飘窗顶板,图元标高不相同,可以在同一位置进行绘制。绘制带形窗,需要在外墙外边线的地方把带形窗打断(见图2.111),对带形窗进行偏移(见图2.112),接着绘制飘窗墙洞。
图2.111 |
图2.112 |
(4)组合构件
进行右框选(见图2.113),弹出“新建组合构件”对话框(见图2.114),查看是否有多余或缺少的构件,单击右键确定,组合构件完成。
图2.113
图2.114
思考与练习
(1)Ⓔ轴/④—⑤轴间LC1为什么要利用精确布置进行绘制?
(2)定额中飘窗是否计算建筑面积?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1)确定女儿墙高度、厚度,确定屋面防水的上卷高度;
(2)矩形绘制屋面图元;
(3)图元的拉伸;
(4)统计本层女儿墙、女儿墙压顶、屋面的工程量。
一、任务说明
①完成二层屋面的女儿墙、屋面的工程量计算。
②汇总计算,统计二层屋面的工程量。
二、任务分析
①从哪张图中找到屋面做法?二层的屋面是什么做法?都与哪些清单、定额相关?
②从哪张图中找到女儿墙的尺寸?
三、任务实施
1)分析图纸
(1)女儿墙及压顶
分析建施-4、建施-8,女儿墙的构造参见建施-8节点1,女儿墙墙厚240mm(以建施-4平面图为准)。女儿墙墙身为砖墙,压顶材质为混凝土,宽340mm、高150mm。
(2)屋面
分析建施-0、建施-1可知,本层的屋面做法为屋面3,防水的上卷高度设计没有指明,按照定额默认高度为250mm。
2)清单、定额计算规则的学习
(1)清单计算规则(见表2.42)
表2.42 女儿墙、屋面清单计算规则
(2)定额计算规则(见表2.43)
表2.43 女儿墙、屋面定额计算规则
3)属性定义
(1)女儿墙
女儿墙的属性定义同墙,只是在新建墙体时,在类别中选择“女儿墙”,其属性定义如图2.115所示。
图2.115
(2)屋面
在模块导航栏中单击“其他”→“屋面”,在构件列表中单击“新建”→“新建屋面”,在属性编辑框中输入相应的属性值,如图2.116所示。
图2.116
(3)女儿墙压顶
在模块导航栏中单击“其他”→“压顶”,在构件列表中单击“新建”→“新建压顶”,把名称改为“女儿墙压顶”其属性定义如图2.117所示。
图2.117
4)做法套用
①女儿墙做法套用,如图2.118所示。
图2.118
②屋面的做法套用,如图2.119所示。
图2.119
③女儿墙压顶的做法套用,如图2.120所示。
图2.120
5)画法讲解
(1)直线绘制女儿墙
采用直线绘制女儿墙,因为画的时候是居中于轴线绘制的,女儿墙图元绘制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偏移、延伸,使女儿墙各段墙体封闭,绘制好的图元如图2.121所示。
图2.121
(2)矩形绘制屋面
采用矩形绘制屋面,只要找到两个对角点即可进行绘制(见图2.122中的两个对角点)。绘制完屋面,和图纸对应位置的屋面比较,发现缺少一部分,如图2.123所示。采用“延伸”的功能把屋面补全,选中屋面,单击要拉伸的面上一点,拖着往延伸的方向找到终点,如图2.124所示。
图2.122
图2.123
图2.124
四、任务结果
汇总计算,统计本层女儿墙、压顶及屋面的工程量,如表2.44所示。
表2.44 二层女儿墙、压顶及屋面清单定额量
续表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统计本层的圈梁、过梁、构造柱工程量。
一、任务说明
完成二层的过梁、圈梁、构造柱的工程量计算。
二、任务分析
①对比二层与首层的过梁、圈梁、构造柱都有哪些不同?
②构造柱为什么不建议用复制?
三、任务实施
1)分析图纸
(1)过梁、圈梁
分析结施-2、结施-9、建施-4,建施-10、建施-11可知,二层层高3.9m,外墙上窗的高度2.7m,窗距地高度为0.7m,外墙上梁高为0.5m,所以外墙窗顶不设置过梁、圈梁,窗底设置圈梁,内墙门顶设置圈梁代替过梁。
(2)构造柱
构造柱的布置位置详见结施-2的第八条中的(4)。
2)画法讲解
(1)从首层复制圈梁图元到二层
利用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图元”的方法复制圈梁图元到二层,对复制过来的图元,利用“三维”显示查看是否正确,比如查看门窗图元是否和梁相撞。
(2)自动生成构造柱
对于构造柱图元,不推荐采用层间复制。如果楼层不是标准层,通过复制过来的构造柱图元容易出现位置错误的问题。
单击“自动生成构造柱”,然后对构造柱图元进行查看,比如看是否在一段墙中重复布置了构造柱图元。查看的目的是保证本层的构造柱图元的位置及属性都是正确的。
四、任务结果
汇总计算,统计本层构造柱、圈梁、过梁的工程量,如表2.45所示。
表2.45 二层过梁、圈梁、构造柱清单定额量
五、总结拓展
变量标高
对于构建属性中的标高处理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为直接输入标高的数字,如在组合飘窗的图2.112中就是这样采用的;另一种属性定义中,QL1的顶标高为“层底标高+0.1+0.6”,这种定义标高模式称为变量标高,好处在于进行层间复制时标高不容易出错,省去手动调整标高的麻烦。我们推荐用户使用变量标高。